周曦亞 姚莉莉 劉衛(wèi)東 胡 俊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育部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廣州:510640)
高嶺土是以高嶺石和多水高嶺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粘土礦,其結構為二八面體,由1∶1的硅氧四面體和鋁氧八面體組成,硅氧四面體和鋁氧八面體共用氧原子,屬三斜晶系,其理論化學組成為SiO246.54%、Al2O339.5%、H2O13.96%。在該礦物的晶格中,存在少量離子的相互置換[1]。高嶺土表面存在羥基,親水性較強,具有粘結性、可塑性等重要性能,是陶瓷生產(chǎn)中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高嶺土的國家,并且高嶺土資源以成因類型齊全、儲量豐富聞名于世,資源總量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多數(shù)高嶺土生產(chǎn)企業(yè)的現(xiàn)狀是:規(guī)模較小、產(chǎn)量不大、產(chǎn)品質量不高,與美國、英國、巴西等國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甚至全國高嶺土總產(chǎn)量不及國外一家高嶺土大公司的產(chǎn)量[2]。因此對于高嶺土的改性研究十分必要。
高嶺土表面改性是指根據(jù)需要,用物理、化學或機械方法對高嶺土粉體表面進行處理,以改變其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3]。高嶺土表面的Si-O鍵和Al-(O, OH)鍵等活性基團,是表面改性的基礎。因此,凡是能改變高嶺土表面Si-O鍵和Al-(O,OH)鍵合形式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均能實現(xiàn)對高嶺土的表面改性[4-9]。目前我國對于高嶺土改性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針對在陶瓷生產(chǎn)上使用的高嶺土的改性研究還很少。本文主要針對改性高嶺土的干燥強度和分散性進行了研究,結合陶瓷工藝生產(chǎn)中的特點,選用了四種水溶性高分子改性劑對高嶺土進行了改性。
實驗原料:高嶺土原礦,佛山新明珠陶瓷公司;改性劑,市購。
實驗設備:單頭快速球磨機、電子分析天平、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小型壓機、5567萬能材料試驗機、NDJ-1旋轉粘度計、Nexus Por Euro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S-3700N型掃描電子顯微鏡。
對高嶺土原料進行濕法球磨過程中加入0.5%的改性劑,90min后出料在105℃烘箱內烘干,之后研磨過篩,得到改性后高嶺土粉料。用干燥強度、粘度、FT-IR、掃描電子顯微鏡等手段對改性效果進行表征。
圖1 改性前后高嶺土的干燥強度對比Fig.1 The dry green strength of kaolin and modified kaolin
2.3.1 干燥強度測試
本實驗的試驗試樣是由小型壓機壓制而得。將經(jīng)過陳腐、造粒之后的改性高嶺土在適當?shù)膲毫χ贫认聣褐瞥砷L條形試樣。其中加壓速度和保壓時間對坯體性能如致密度、強度有很大的影響,若加壓過快,保壓時間過短,氣體就不易排出。同樣,當壓力還未傳遞到適當?shù)纳疃葧r,外力就卸掉,也難以得到較好質量的坯體。因此選擇適當?shù)膲毫χ贫葘Τ尚秃笤嚇拥男阅苡泻艽蟮淖饔谩?/p>
之后采用5567萬能材料試驗機采用三點抗彎測試其抗彎強度,抗彎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σf為試樣的抗彎強度(MPa);P為試樣的彎曲破壞載荷(N);L為兩支架間的距離(mm);b為試樣斷口處的寬度(mm);h為試樣斷口處的高度(mm)。
2.3.2 粘度測試
高嶺土的泥漿粘度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以某一固含量時的粘度值表示,另一是以某一粘度值時的固含量即粘濃度表示。本實驗選擇前一種,使用NDJ-1旋轉式粘度計測試65%固含量高嶺土的粘度。
1.3.3 紅外測試
對改性前后的高嶺土樣品進行紅外光譜分析,其中,紅外光譜(FT-IR)分析采用美國尼高力公司生產(chǎn)的Nexus Por Euro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KBr壓片法制樣。
2.3.4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對條狀試樣斷面進行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試樣采用自然新鮮斷面,斷面鍍金,采用日本日立公司S-3700N型SEM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微觀結構的分析。
圖2 未改性高嶺土粘度與分散劑加入量的關系Fig.2 Viscosity of kaolin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dispersant
圖3 D改性高嶺土粘度與分散劑加入量的關系Fig.3 Viscosity of kaolin modified by 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dispersant
分別對改性前后的高嶺土進行干燥強度的測定,每組測試選擇5個相同的試樣進行測試,然后以平均干燥強度表示。結果發(fā)現(xiàn)改性后的高嶺土平均干燥強度相比改性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其中2號樣品的增強效果最為明顯。
采用NDJ-1旋轉粘度計分別對改性前后的高嶺土的泥漿粘度進行測定,其中以水玻璃為分散劑。結果發(fā)現(xiàn),在固定的固含量時,高嶺土原礦的泥漿粘度隨分散劑加入量的增加逐漸降低,從86.5Pa·s降低到25.3Pa·s,如圖2所示。除了改性劑A,另外三種改性劑都有明顯的降黏作用,以B和C最為明顯:經(jīng)A改性的高嶺土加入低分散劑含量均測不出其黏度值,直至加入0.4%的分散劑,其黏度值為49Pa·s;經(jīng)D改性的高嶺土粘度隨著分散劑加入量的增加從60.5Pa·s降低到了1.4Pa·s,如圖3所示;經(jīng)B改性的高嶺土在分散劑加入量為0.2%時粘度為8.4Pa·s;而經(jīng)過D改性后的高嶺土在最少分散劑加入量時粘度已低于0.5Pa·s。這說明B、C、D三種改性劑都有效的改善了高嶺土的分散性,使得高嶺土漿料有良好的流動性,在日用的陶瓷生產(chǎn)應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為了定性的分析改性劑對高嶺土的改性作用,分別對改性前后的高嶺土進行了紅外吸收光譜分析,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3700cm-1~3600cm-1范圍內的吸收譜帶是高嶺石OH伸縮振動引起的,一般認為,3620cm-1附近的吸收帶是由內部OH引起,3700cm-1附近的吸收帶是由內表層OH引起,而Si-O伸縮振動主要位于1120cm-1~1000cm-1之間,OH的彎曲振動主要在950cm-1~780cm-1之間。由圖可以看出,經(jīng)改性后高嶺土紅外光譜的基本骨架沒有發(fā)生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即高波數(shù)的H2O振動,1200cm-1~800cm-1的Si-O鍵伸縮振動和800cm-1以下的Al-O和Si-O彎曲振動。且四種改性劑改性后的高嶺土結構上比較相似。經(jīng)改性后的高嶺土紅外光譜在1637cm-1處吸收峰的強度有所增強,這是由C=C的伸展振動引起的,表明改性劑已經(jīng)吸附于高嶺土顆粒表面;1084cm-1處的Si-O和Si-O-Si振動吸收區(qū)吸收峰明顯變寬,這是由于改性劑與高嶺土表面的R-Si-O-Si和高嶺土的Si-O-Si振動吸收帶重合所致;912cm-1處OH彎曲振動吸收峰位置的移動以及3600cm-1~3700cm-1范圍內高嶺土OH伸縮振動吸收峰強度的變化,說明改性劑與高嶺土表面的羥基發(fā)生了化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嶺土的晶體結構。
圖5為各產(chǎn)品斷面的掃描電子顯微圖片。由SEM圖可以看出,高嶺土原礦中大量存在層狀、片狀結構,有一部分為疊片狀,并有少量的棒狀結構存在,結晶良好,大小比較均勻,橫向尺寸約為2μm,縱向尺寸不超過0.5μm。經(jīng)A改性后的高嶺土形貌片狀、層狀結構已不明顯,多數(shù)以較大的塊狀結構存在,部分厚度約為3μm,大的塊狀結構上還粘附有小顆粒。經(jīng)B改性后的高嶺土主要是以板狀結構存在,且板狀結構尺寸較大,長度將近5μm,薄的片狀、層狀結構已不存在,板狀結構無序排列,互相交叉,有部分小顆粒存在,但相對前者較少。經(jīng)C改性后的高嶺土大量的以小的鱗片狀結構存在,幾乎呈定向排列,有序度較高,且沒有大尺寸的結構存在。經(jīng)D改性后的高嶺土層狀、板狀、棒狀結構都有存在,各種結構的存在使得其粘度較高。
圖5 高嶺土和改性后高嶺土的S E M圖:(a)高嶺土原礦;(b)改性劑A改性高嶺土;(c)改性劑B改性高嶺土;(d)改性劑C改性高嶺土;(e)改性劑D改性高嶺土Fig.5 The SEM microphotograph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kaolin:(a)untreated kaolin;(b)modified kaolin by A; (c)modified kaolin by B;(d)modified kaolin by C;(e)modified kaolin by D
高嶺土經(jīng)過水溶性高分子改性劑的改性處理之后,與改性劑發(fā)生相互作用,高嶺土坯體的干燥強度都有所提高,其中以A的增強效果最為明顯;經(jīng)B、C、D改性后的高嶺土分散性都得到了改善;經(jīng)紅外光譜的分析,得出改性劑與高嶺土之間存在著化學吸附作用;另外,通過掃描電鏡可以看出,經(jīng)改性后高嶺土結構的基本框架改變不大,顆粒尺寸大小有所改變。
1邵緒新,杜澤學.煤系高嶺土除鐵、鈦的途徑探討.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1995,(3):40~42
2尤振根.國內外高嶺土資源和市場現(xiàn)狀及展望.非金屬礦, 2005,28(增刊):1~8
3王緒海,盧旭晨.高嶺土表面改性研究進展.化工礦物與加工, 2004,(3):1~3
4 Liu Qinfu,Spears D A and Liu Qinpu.Stud y of surface modified calcined kaolin.Applied Clay Science,2001,19: 89~94
5 Badogiannis E,Kakali G and Tsivilis S.Metakaolin as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optimization of kaolin to metakaolin conversion.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05,81:457~462
6 Sathy Chandrasekhar and Pramada P N.Kaolin-based zeolite Y, a precursor for cordierite ceramics.Applied Clay Science,2004, 27:187~198
7吳鐵輪.我國高嶺土開發(fā)應用現(xiàn)狀及前景預測.非金屬礦, 1994,(2):46~48
8陶克,劉進榮,崔秀蘭等.我國高嶺土發(fā)展現(xiàn)狀及我區(qū)煤系高嶺土開發(fā)應用.內蒙古大學學報,1998,29(3):366~372
9葉舒展,周彥豪,陳福林.高嶺土表面改性研究進展.橡膠工業(yè), 2004,51(12):75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