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南
(瀘州市種子管理站,四川 瀘州 646000)
瀘州地處四川盆地南緣,位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水、陸、空交通發(fā)達,區(qū)域輻射能力較強。全市轄四縣三區(qū),人口500萬人,幅員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的糧食主產區(qū)之一,素有川南糧倉之稱。2009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3.8萬畝,糧食總產量207.5萬噸。其中,水稻常年種植面積230多萬畝,玉米常年種植面積85萬畝,水稻、玉米兩大作物產量占全市糧食總產量的80%。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的歷史進程中,黨中央、國務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瀘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穩(wěn)定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穩(wěn)定糧食總產量的戰(zhàn)略任務。事實上,隨著農業(yè)結構的調整和耕地面積的逐漸減少,穩(wěn)定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難度越來越大,只能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保證糧食總產量穩(wěn)定增長目標的實現。實踐證明,推廣使用高產、優(yōu)質、抗病的“兩雜”良種是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糧食總產最為經濟有效的重要途徑。
瀘州市是農業(yè)部種植業(yè)司設定的全國35個、四川省3個種子市場信息點之一。按照農業(yè)部種植業(yè)司和四川省種子站的要求,我市選定了8個種子企業(yè)及其直銷門市作為固定的種子市場信息采集點,對我市種子市場上銷售的“兩雜”良種的主要品種、批發(fā)價格、零售價格、數量動態(tài)、質量狀況等市場信息進行跟蹤調查,為我市農業(yè)生產提供信息服務,為省種子站和農業(yè)部種植業(yè)司提供信息參考。
2010年我市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種子市場銷售情況總體呈現以下特點:
我市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種子常年用種量分別為210萬公斤左右和120萬公斤左右,截止2010年1月10日統(tǒng)計,全市已備雜交水稻種子203.5萬公斤、雜交玉米種子125.5萬公斤,分別比上年減少12.5萬公斤和4.5萬公斤。據此分析,2010年全市雜交水稻種子總體上略顯偏緊,部分品種將可能出現脫銷,如岡優(yōu)系列組合和香優(yōu)系列優(yōu)質稻品種將可能出現脫銷;而雜交玉米種子仍供大于求。
雜交水稻組合有岡優(yōu)、II優(yōu)、K優(yōu)、D優(yōu)、富優(yōu)、Q優(yōu)、z優(yōu)、泰優(yōu)、瀘優(yōu)、宜香優(yōu)、內香優(yōu)、川香優(yōu)等10多個系列的150多個品種,雜交玉米有川單、成單、渝單、萬單、遼單、登海、正興、天玉、東單、長玉、資玉、達玉、臨奧、遵玉、鄭單、農大、三北、中單、川玉等10多個系列的120多個品種,新品種和優(yōu)質品種占85%以上,雜交水稻新品種和優(yōu)質品種增加較多的有宜香725、宜香 3724、宜香 1577、宜香 4016、內香 2924、川香優(yōu) 5號、川香優(yōu)8號、綿香576等品種,雜交玉米新品種和優(yōu)質品種增加較多的有東單80號、科發(fā)6號、正興1號、天玉198、川玉68號、高玉79號等品種。
由于近年來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如勞動力和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上漲,種子收購價格提高,導致種子銷售價格也總體呈現上漲態(tài)勢。
根據2010年1月10日調查,目前我市雜交水稻種子批發(fā)價每公斤最低18元、最高38元,分別比去年上漲4~12元,上漲幅度為28.6%~46.2%。雜交水稻種子零售價每公斤最低28元、最高55元,分別比去年上漲2~18元,上漲幅度為7.7%~48.6%。其中以岡優(yōu)825、岡優(yōu)158、岡優(yōu)363、宜香 3724、宜香 4016等品種上漲幅度較大,每公斤上漲都超過10元;而Ⅱ優(yōu)501、Ⅱ優(yōu)838、Ⅱ優(yōu)h103等品種上漲幅度相對較小,每公斤上漲在5元左右。
又據2010年1月10日調查,目前我市雜交玉米種子批發(fā)價每公斤最低10元、最高17元,分別比去年上漲1~3元,上漲幅度為11.1%~21.4%;雜交玉米種子零售價每公斤最低13元、最高23元,分別比去年上漲0~5元,上漲幅度為0.0%~27.7%。其中以東單80、戶單2000、天玉 198、川玉68等品種上漲幅度較大,每公斤上漲了5元;而西農單2號、鄂玉10號、成單30號、遵玉8號、農大95號等品種上漲幅度相對較小,每公斤上漲1~2元;另有個別玉米品種銷售價格沒有上漲,而與去年基本持平。
一是陳種問題。由于去年遺留下來一些陳種,種子企業(yè)雖然采用了專門的低溫庫保存,但部分種子的發(fā)芽率仍會下降,甚至會出現一部分不達標種子。
二是插花制種田問題。由于2009年我市雜交水稻制種生產面積擴大了1萬余畝,達到22 543畝,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在新增的制種面積中,少數村社在種子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管理工作跟不上,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個別制種村、社隔離條件較差,甚至存在插花田塊問題,其種子純度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是災害性天氣的影響。2009年我市雜交水稻制種生產受到不利氣候影響,種子授粉期和成熟期間遇到連續(xù)降雨天氣,部分熟期較早的組合如岡優(yōu)系列組合受災嚴重,單產較低,所產種子穗萌較重,種子凈度和發(fā)芽率受到一定影響。
農業(yè)和種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種子市場信息采集、溝通、交流、發(fā)布的機制和平臺,使市場信息資源為生產和企業(yè)服務。同時,及時掌握種子市場信息動態(tài),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加強對市場的宏觀指導。一方面,應當及時指導種子企業(yè)盡早簽訂種子預約合同,盡可能增加生產所需的緊俏品種合同調入數量,保證春耕生產“兩雜”種子供種的需要。另一方面,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依托基礎條件較好的骨干企業(yè),分級建立適當的政府救災備荒應急儲備體制,以備在非常情況下也能夠保證農業(yè)生產用種的需要。
新品種的應用推廣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途徑。農業(yè)和種子管理部門要努力做好新品種試驗和展示工作。通過新品種試驗和展示,篩選出產量高、質量優(yōu)、抗性強、適應性好的新品種,向社會公開發(fā)布主要推廣品種、警示慎用品種、淘汰停用品種公告,認真搞好品種搭配和宏觀布局,引導廣大農民進行科學購種,逐步形成優(yōu)良品種主導市場的機制。
種子生產基地建設關系到廣大制種農戶的實際收益,也關系到廣大用種農戶的用種負擔。我市要進一步擴大種子生產基地的規(guī)模,計劃三年內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發(fā)展到3萬畝,主要分布落實在江陽區(qū)、瀘縣、合江縣和古藺縣。主要龍頭企業(yè)有四川川種種業(yè)、瀘州泰豐種業(yè)、瀘州金土地種業(yè)、瀘州金豐種業(yè)、瀘州禾豐種業(yè)等公司,年產種子750萬公斤,除了滿足本市農業(yè)生產用種的需要外,將發(fā)展成外銷型雜交水稻種子產區(qū)。雜交玉米制種主要依托四川川種種業(yè)、四川高地種業(yè)等龍頭企業(yè),在新疆、河北等地建立雜交玉米制種基地1萬畝,年產種子300萬公斤。通過進一步提高種子產量、降低成本、提高廣大制種農戶的收益,平抑種子價格過快上漲,切實減輕廣大用種農戶的用種負擔,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種子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法律法規(guī)賦予的在本行政區(qū)域內對種子實行監(jiān)督管理的職能,采取定期檢查和集中專項整治相結合的辦法,加強種子質量管理,尤其是要狠抓種子源頭的質量管理。要以種子生產企業(yè)、種子生產基地、種子批發(fā)市場和種子批發(fā)企業(yè)為重點,加大對種子質量的全程監(jiān)督檢查力度,從種子生產、批發(fā)的源頭上把好種子質量關,確保上市銷售種子的質量全部達到國家標準,為我市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供種基礎,以保證農業(yè)生產用種的安全和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
種子是有生命的、特殊的農業(yè)生產資料,而且在田間的生長表現往往受種子的質量狀況、品種的適應性、自然氣候條件和人為栽培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生產上隨時可能出現種子質量事故和糾紛,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fā)群體事件,影響社會安定。對此,市、縣、區(qū)農業(yè)主管部門和種子管理機構要高度重視,對已經出現或預計可能出現的種子質量事故、種子質量糾紛以及自然災害帶來的減產問題要及早防范,積極采取對策和措施,妥善地依法處置,盡量減少和挽回損失,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防止群體性上訪事件發(fā)生,以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和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