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平,李如才
(1.甘肅省通渭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743300;2.甘肅省通渭縣畜牧獸醫(yī)局)
對于馬屬動物盲腸秘結的診斷,若靠患畜臨床癥狀的表現(xiàn)作依據(jù),顯然是不夠的。但是對通過以直腸檢查來判定本病,國內(nèi)外的學者尚有分歧意見。筆者認為,正確地判斷本病的預后和治療效果,不僅視病程,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掌握秘結部內(nèi)容物的多少、堅硬度以及腸管的受害程度等,來加以判定。多年來,通過對盲腸秘結的患畜的直腸檢查、摸索,觀察到盲腸秘結的盲腸外表的變化及其位置的改變,將關系到盲腸秘結的病程、預后和治療效果。這給臨床診斷和治療本病,似乎能提供一些有意義的依據(jù),對盲腸秘結的形成談談個人看法。
1 臨床直檢診斷盲腸秘結的體會 多年來通過對78例患盲腸秘結的病畜直腸檢查,發(fā)現(xiàn)秘結后的盲腸變化(檢手感覺)及位置改變,對病程和治療效果有三種情況:
1.1 有52例(78例的66%)于患畜的右肷部正中最后肋骨處,可以觸摸到秘結的盲腸底。檢手感覺,秘結部的腸管光滑,內(nèi)容物雖不甚堅硬,檢手按壓不留痕跡,貼近腸壁的內(nèi)容物呈纖維狀感,牽引或向前推動秘結的腸管時,患畜無疼痛和不安的表現(xiàn)。此類病例,經(jīng)適當治療在12-16小時排出腸內(nèi)結糞,病程5-6天。治療52例中僅死3例。方法:30%安乃近30m l,一次肌注,液狀石蠟油1000ml,人工鹽500g,溫水 5000m l,中藥用加減當歸蓯蓉湯為未胃管投服。
1.2 有21例(占27%)秘結后的盲腸底,在患畜右肷部正中最后肋骨處明顯后移30-40cm,手感:腸管表面光滑,但貼近腸壁的內(nèi)容物無明顯纖維狀感覺,而呈軟化之形態(tài)并有塊狀感,檢手按在秘結腸管雖無疼痛,但多數(shù)留有痕跡,將秘結盲腸底向前推動時,患畜呈現(xiàn)有驚恐不安的表現(xiàn)。此類患畜,經(jīng)適當治療多在18-24小時左右開始排出結糞,病程約10天左右,治療21例,死亡4例。治法大體同前。但8-9天不開者主要用支持療法,中后期(4-5天)在腸蠕動遲緩,同時已用過鹽、油類瀉藥,臨床表現(xiàn)只排糞水而結糞不開的情況下,先用酵母粉300-500g,溫水1000-2000ml,灌服經(jīng)3-6小時后再用石蠟油500-1500m l,氯化鈉150-180g(約4%的溶液最佳)。若盲腸結糞硬時將5-7%碳酸氫鈉注入結糞2000-3000ml或用加減化鐵膏:千金子30-60g、二丑 30-60g、通草 15-30g、滑石30-60g、枳實 30-60g、大黃 30-60g、芒硝 120-180g、陳皮24g,煎湯加豬脂500g。用法:上午服中藥,下午服發(fā)面0.5-1kg。這樣對日久的盲腸結和胃狀膨大部結效果更好。該病后期多繼發(fā)腸遲緩,結糞開后往往腸音不能恢復,治療時主要補液補鹼如碳酸氫鈉等糾正酸中毒。糾正脫水后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寧3-5m l,在機能良好的情況下,注射少量的毛果蕓香鹼(不超過3ml),或用10%氯化鈉500ml、安鈉咖10-20ml反復多次靜注,對調節(jié)腸蠕動效果更佳。
1.3 有5例(占6.7%)秘結的盲腸底向腹下沉墜,嚴重的恥骨的前沿即能檢查到形似小孩頭般的盲腸底。手感:腸管不光滑,(這種情況可能是腸道炎癥的出現(xiàn),腸道的水分被腸內(nèi)容物吸收即呈倒吸收所致)。內(nèi)容物呈團塊狀,堅硬,壓之留有明顯的痕跡。當檢手稍加按壓,患畜呈劇烈疼痛,騷擾不安,在保定架內(nèi)每欲臥倒,使檢查無法進行。這類患畜的治療多不理想。在5例患畜中,雖經(jīng)多法治療,仍死亡4例。
2 對盲腸秘結形成的探討 關于盲腸秘結的形成,究竟是由盲腸尖向盲腸體沉積,還是由底向尖推進?這不僅是個有爭議的學術問題,而且它關系到臨床實踐的診斷工作,所以有探討的必要。筆者根據(jù)多年的臨床所見,患盲腸秘結的病畜,一但形成秘結(無論是尖、體或底部),都有消化機能紊亂,輕重不同程度的疝痛癥狀。似與“直至排糞停止,才產(chǎn)生疝痛”的闡述有距離,而實踐中往往有些患畜是在仍然排糞的情況下即出現(xiàn)了疝痛。此時如對患畜施行直腸檢查,就可以于右肷部最后肋骨前或后檢查到秘結的盲腸底,從而能確定為盲腸結。如果是先秘結在盲腸尖或體的話,那么,基于盲腸尖的生理解剖位置,檢手是無論如何也檢查不到的。臨床上也就不可能憑借在直腸檢查對盲腸秘結作出診斷。筆者還通過直腸檢查發(fā)現(xiàn)盲腸秘結后的盲腸底后移或沉墜。據(jù)分析,在盲腸秘結的初期(指秘結起始于底)盲腸的尖、體均尚有空間,所以盡管底部已形成秘結,但腸腔內(nèi)的結糞仍有向前推進的余地,只有待尖和體部的結糞充滿后,底部的結糞再也無向前推進的可能時,盲腸底才逐漸后移,病況也隨之嚴重。所以盲腸秘結無論是初期還是后期,臨床上通過直腸檢查均能檢查到盲腸底部的變化情況。另外,筆者曾剖檢不少死于盲腸秘結的患畜,見到盲腸底的炎癥范圍,出血性壞死程度及腸壁的增厚等,均超過盲腸尖部。這可能是因其底部的秘結時間過長所致。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盲腸秘結是由底部開始形成,然后逐漸向體部和尖部推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