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穎
一位外國朋友,中文學得倍兒棒,也算是大半個中國通了。不久前,在一次聚會上,他說:“你們中國人,為什么只把笑臉留給熟人?”
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中國人走在大街上,神情是緊張而肅然的,不會輕易送給陌生人一個笑臉。其實中國人是善笑和愛笑的,只是這種笑容,多數(shù)是留給熟人的。
他舉了例子,在大街上,兩個陌生人相遇,彼此木然地擦肩而過,而這時,他們的同伴突然發(fā)現(xiàn)對方是熟人,然后停下來寒暄并介紹,于是幾個人的臉,突然冰雪消融地綻滿了桃花般的笑容。不但如此,就是買東西也一樣。以前我到一家水果店買水果,老板見我是老外,總是給我最高價,而且秤也不老實。而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我是他女兒的老師之后,局面一下子變了,不但價格不高了,買幾個還強要送上幾個。而對別的陌生人,卻照樣賣。他把善意和笑臉,只留給熟人,這種行為方式,讓我很奇怪。
老外滿臉通紅地說完他的困惑,在座的諸位聽完之后表情各異,有說他鉆牛角尖的,也有說他不了解中國國情的。但大多數(shù)人,卻從他疑惑的眼中,感到了一絲從背脊到發(fā)梢一路冷過的寒氣。作為一個外來旁觀者,他以第三只眼的角度,看到我們早已熟視無睹的細節(jié),而困擾我們的社會問題的病根,也許就潛藏在那一個個小小的細節(jié)中。
(紫藤花摘自《報刊文摘》
200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