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季刊)是經(jīng)原國家科委正式批準、反映地質(zhì)災害學科并向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的學術性刊物。由于貫徹了“雙百”方針,理論與實踐密切結(jié)合,充分運用地質(zhì)災害防治技術,重視辦刊質(zhì)量,因而受到同行的好評。歡迎廣大科技人員和讀者積極投稿。注意事項如下。
1 征稿內(nèi)容
有關自然和人類工程活動誘發(f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地震、黃土濕陷、粘性土脹縮、凍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礦井突水、巖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壤鹽漬化等地質(zhì)災害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規(guī)律、監(jiān)測、預報及防治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地質(zhì)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qū)W術論文。
2 稿件的要求
2.1 投稿 網(wǎng)上投稿;簡化字以國務院公布者為準。
2.2 稿件 應包括題目、著者、摘要、關鍵詞、引言、正文、結(jié)論、致謝、參考文獻等部分。
2.3 題目 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外文題目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
2.4 著者 附著者的工作單位、地點、郵編(含相應的英文部分,其中作者名用漢語拼音)。
2.5 作者簡介 即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注在首頁地腳處。
2.6 摘要 (含英文摘要)為論文的濃縮,即論文內(nèi)容不加注釋及評論的簡述應包括研究目的 、觀點、思路、方法 、結(jié)果 、結(jié)論(含存在問題),并采用第三人稱寫法。為便于對外交流,中文摘要一般宜300個漢字;英文摘要應與中文部分一致。其中的中國地名、人名均應采用漢語拼音。英文摘要如需編輯部代譯,請投稿時說明。翻譯費用從稿酬中扣出。
2.7 關鍵詞 一般3~8個,并附英文關鍵詞。
2.8 引言 簡要介紹論文背景、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jù)。包括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理論依據(jù)、技術方案等。應言簡意賅,避免與摘要雷同或成為摘要的注釋。
2.9 正文 是論文的核心部分,應占主要篇幅。
2.9.1 稿件必須文風端正、實事求是,引用數(shù)據(jù)及資料準確。詞語要精煉,每篇文章一般不超過8000字(包括圖、表及參考文獻。其中圖版不超過2版);消息報道不超過1000字;專題性講座可分期連載。
2.9.2 文中各項標題層次分明,標題分級采用:1(左對齊),1.1(左對齊),1.1.1(左對齊)……形式。
2.9.3 文中的外國人名,請給出原文的姓、名全稱。屬省或州以下的外國地名,須注出原文。
2.9.4 數(shù)目字一律用阿拉伯字。有關計量單位一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需排斜體的外文請在其下劃線。易混淆的字母請注明文種、大小寫、上下角標等。同一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等前后應統(tǒng)一。
2.10 表格、公式等的注釋用星號標出。其它注釋用半圓括號以阿拉伯數(shù)字標示。除圖、表的注釋直接置于圖、表之下外,其余均作腳注。
2.11 應提交簡明、清晰的黑白圖件,其中圖名、圖例均放在圖框外。凡涉及國界的圖件,必須繪制在地圖出版社最新公開出版的地理底圖上,否則不能采用。圖件簡單者可占半欄,寬小于7.5cm,圖內(nèi)字用宋體六號(相當7.5號);圖例用小方框表示,放在圖框外圖名之上,用1、2區(qū)分;圖注用1-;2-;區(qū)分,放在圖名下方;若圖件復雜不能用半欄表示,可用通欄,寬不超過13.5cm,其它如圖例、字大小均同上述要求;照片須色調(diào)分明、層次清晰。
2.12 引用的資料(包括數(shù)據(jù)和圖、表)須注明出處。
2.13 結(jié)論 應簡明扼要。
2.14 參考文獻 只列所采用的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表的文獻(中、英文對照),并按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順排(中、外混排);未公開發(fā)行者列入腳注。編號用方括號標示,排列格式:序號、姓名、文章題目、刊名、出版年份、卷期、參閱頁碼。
[1]羅麗娟,趙法鎖.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研究現(xiàn)狀與應用綜述[J].自然災害學報,2009,18(4):158-164.
LuoLi-juan,ZHAO Fa-sao.Statusof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landslide[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9,18(4):158-164.
[2]F G Bell,D D Genske.Restoration of Derelict Mining
Sites and Mineral Workings[J].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0,59(3):174-175.
如系專著,則按主要責任者、書名、版本(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參閱起止頁碼排列。
4 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同時已納入“中國期刊網(wǎng)”及“萬方數(shù)據(jù)-數(shù)字化期刊群”如作者不同意入編本刊光盤版及網(wǎng)絡版,請予說明。
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 (3個月內(nèi)本編輯部將對稿件是否采用予以答復)。此外,本刊編輯部只對原稿負責,并可對來稿作適當?shù)男薷?。編輯部要求作者修改的稿件,應于?guī)定期限內(nèi)修改后及時返回,若超過2個月,則按作者自動撤稿處理。所投稿件一經(jīng)刊用,均付稿酬(包括稿件入光盤版及網(wǎng)絡版的報酬),且贈送該期刊。不采用的稿件均不退還,請自留原稿。
6 來稿請注明聯(lián)系地址、電話及電子信箱。
7 本刊相關信息: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大慧寺20號
郵 編:100081
聯(lián)系電話:010-62171051 62170025
圖文傳真:010-62189102
網(wǎng) 址:http://zgdh.chinajournal.net.cn http://zgdzzhyfzxb.periodicals.net.cn
電子信箱:zgdh@Chinajourn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