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
中國進入老齡化也預示著中國將有更多的“80后”將越發(fā)穩(wěn)健成長,步入而立之年,于是,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問題就尤為突顯出來,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選擇保險呢?
很多時候,保險買賣定義為一種交易,甚至大家有談保色變的恐懼,一方面來自落后觀念對保險的錯誤認識,另一方面則是保險從業(yè)人員的錯誤誘導造成的。其實保險是防患于未然的準備,是未雨綢繆的先行,無需用太多經濟詞匯來描述,災難過后,悲傷期盼的雙眼中滿是對故去親人的哀思和留戀,同時也希望自己的財產損失能降到最低,這時保險就會派上用場。難道只有災難過后才能突顯保險的重要?非也,其實年輕也需要保險。只是我們一直在忽略罷了。
中國進入老齡化也預示著中國將有更多的“80后”將越發(fā)穩(wěn)健成長,步入而立之年,于是,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問題就尤為突顯出來,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選擇保險呢?
首先是健康,因為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了,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導致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越發(fā)巨大,加之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疾病,甚至是重大疾病在所難免,據有關部門統計,人一生中患重大疾病的幾率高達75%,還好,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在不斷提高。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各類重大疾病的存活率(5年跟蹤),男性為60%,女性為76%,存活10年以上的占患者人數的20%左右。但在購買健康險的同時,切忌片面追求大而全,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大病險為例,消費者常常會認為涵蓋的大病種類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大病險理賠大部分都集中在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后遺癥等幾種疾病上,有一些疾病其實發(fā)病率很低。而且,過多的強調疾病種類,往往使被保險人忽略了產品本身的特性,如等待期的長短、大病確診之后是否要求生存一段時間(如30天)才能獲得理賠的要求等問題。
為了保證家庭財政的穩(wěn)定收入,還需要為“頂梁柱”購買一份人壽保單以防不測,當然,如果家里都是財政大元那是最好不過了。壽險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即便是同樣保額的壽險產品,選擇定期和終身的保費相差較大。那我們到底是要選擇定期壽險還是終身壽險呢?一般來說,如果正值壯年,而且是家庭的支柱,建議購買終身壽險;如果年齡超過55歲,由于不承擔家庭主要經濟負擔,對家庭帶來的風險相對較小,如果經濟條件有限,選擇定期壽險保障即可。
TIPS:新婚夫妻應關注定期壽險
對于新婚小夫妻來說,最好以選擇定期壽險為主,因為80后夫妻都還年輕,變數大,保險計劃一般三五年后會根據投保人的年齡、收入和家庭結構的不同有所調整,所以選擇定期壽險比較劃算。定期壽險的保險期一般有5年、10年、15年、20年、25年等多種選擇,即便幾年之后轉而購買終身性壽險或兩全壽險的費用也不會太高,而且,定期壽險的費用低且保障高。
在人生的歷史長河中,意外是難免的,有些是驚喜,有些則是悲劇。就像每次出行時有意無意購買的意外保險一樣,我們還需要加強啊。人身意外保險包括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顧名思義,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只對被保險人因意外造成的傷殘進行賠付,而加入“綜合”之后,除傷殘賠償外,還包括醫(yī)療費用的賠付。在意外保單的分配上,對于家庭主要經濟支柱而言,盡量選擇綜合意外傷害保險,且保障一定要足額。如果已經有基本醫(yī)療保障,僅選擇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即可,而對于沒有醫(yī)療保障的人來說,應購買人身意外綜合保險,這樣可以提供因意外傷害產生的醫(yī)療費用或津貼補償。
TIPS:主動和靈活
除了主動參加投保之外,我們還需要靈活組合各種保險,以求自己獲得最大的保障。
健康疾病的保險防護我們基本有了考慮,那么對于保險之外的投資,即投連險,你又有怎樣的打算呢?時下投資型保險因具有較強的投資功能而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尤其是年輕男女。不過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投資型保險是與投資收益掛鉤的一種保險,具備保障和理財雙重功能,在購買該類保險時,應該適當注意以下問題:
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保險。市場上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主要有分紅險、萬能險和投資連結險。分紅險主要適合于風險承受能力低、有穩(wěn)健理財需求的投保人;萬能險適合于需求彈性較大、風險承受能力低、希望對保險產品有更多選擇權的投保人;投資連結險則適合于收入較高、投資理念成熟、追求資產高收益且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對于80后的小夫妻來說,為了穩(wěn)妥起見,還是選擇分紅險比較???。
不要迷戀收益,也許只是個傳說。投連險畢竟是保險為先,投資收益在后,而且,投保人所繳納的保費并非全部進入投資賬戶用于投資,而是要扣除初始費用或在進入投資賬戶時收取買入賣出差價,進入投資賬戶后也可能發(fā)生一定的費用支出;此外,保險公司在提供賬戶轉換、部分領取等服務時也可能收取一定的手續(xù)費或退保費用的。畢竟我們是保險為主,收益為輔嘛!
價值投資同樣適用于保險。保險保的是未來和長久,那么投連險中的投資部分也應該如此,堅持價值投資。以萬能險為例,萬能險的收益計算基數是保單的賬戶價值,也就是在個人所繳保費中,扣除初始費和賬戶管理費等費用以外的資金。由于需要扣除相應的費用,萬能險投資前2年的收益并不能保證,如果選擇期繳,前5年初始費的扣除比例還是很高的,實際進入投資賬戶的資金也比較少,之后扣除比例才會逐漸降低。所以,中長期持有萬能險等投資型保險產品收益才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