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戰(zhàn)利
(北京市東直門中學 北京 100007)
從“理科綜合"考試能力測試目標、考試內容及“理科綜合"考試物理試題來看,物理高考命題新的指導思想是:在考查考生對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運用的同時,加強對考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的考查,引導考生逐漸掌握學習、研究物理學的常見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即突出考查綜合能力和科學素質.
通過近幾年高考理綜試卷分析,筆者認為北京卷物理試題有如下特點.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然是考查的主要內容,但知識內容的難度有所降低,知識范圍的廣度有所拓寬,打破了傳統(tǒng)的重、難點知識的劃分.重視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所謂應用題所涉及的知識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通過閱讀材料獲取新知識,再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所謂信息題所涉及的知識已游離于課本,但最終所考查的仍立足于課本知識,具有“高起點、低落點"的特點.為此筆者認為高三物理復習應該在有計劃的前提下,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展開復習工作.
美國雷德蒙·T·沃爾德科茨基等人的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精心培養(yǎng)而成為一種個人品質時,學生未來的人生旅程將會充滿著發(fā)明、機會和貢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不斷激勵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激勵措施必須是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活動能力的客觀規(guī)律,否則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動機,也就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要想激勵學生使其向著教師所希望的目標方向發(fā)展,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的需要.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即所謂的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般而言,高中生的主要需要表現(xiàn)為“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由于物理學科在中學學科課程的特殊地位與作用以及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加之高三年級學生在前兩年物理學習中的層次多樣、情況不一,這些都使得高三年級的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需求與行為,可分為以下四類.
在具體的高三物理教學過程中,依據(jù)我校制定的“高三年級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熟悉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分析其內在需要后,制定出不同的刺激方式對學生施加影響、實施激勵.相比于三個實驗班,四個普通班第四類的情況更為復雜一些,而且不同的班級在物理學習上特點不同、問題不同、需要關注的點也相差甚大.認真分析了這些班級的情況后,我們制定出“起點低、重點精、難點放”的復習指導思想,設計了“作業(yè)精、考試勤、講評真”的策略,精心設計、認真講評每一份試題,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分類布置物理作業(yè),建立考試糾錯本和學情電子跟蹤表,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好好總結考試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考試讓學生自己意識到不足,主動找題做.
在分析了學生的實際差異后,物理備課組從高二開始制定了“同班教學、分層提高,共同發(fā)展、分層達標”的教學策略,堅持在課堂上搭建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進入高三年級后,我們更是把這一策略落實到了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1)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我們本著“使學有困難的學生能盡自己的努力學到基本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學有所得;使中等生有較高的學習要求,既不感到很困難,又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優(yōu)秀生有更高的學習追求,充分發(fā)掘自己的學習潛能”的原則來備好每一節(jié)課、每一份講義,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把“最近發(fā)展區(qū)”變?yōu)楝F(xiàn)有發(fā)展水平,努力避免因為一個標準、一個要求而產生的學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優(yōu)秀生吃不飽的現(xiàn)象.
(2)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
盡量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理解水平的差異進行設疑,讓大家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對學困生主要設計“較基本、較淺顯、較容易”的問題;對中等生主要設計“適當思考即可解答、通過對比即可判斷的問題”;對優(yōu)秀生一般設計一兩道“較難或較深的問題”.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不同的水平上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得.
(3)設計不同層次的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是教學過程的繼續(xù)和延伸,一定量的作業(yè)是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主要表現(xiàn)在作業(yè)的數(shù)量與難度上.對學困生我們本著“限制數(shù)量、控制難度”的原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層面上;對中等生我們堅持“調節(jié)數(shù)量、把握難度”的原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上;對優(yōu)秀生主要采取“不限數(shù)量、放開難度”的原則,重點放在方法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yǎng)上.體現(xiàn)出“下有底、上無頂”的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原則.
(4)有層次的批改作業(yè)
在高三復習階段,學生的作業(yè)一般都是做篇子.為了快捷、高效、有針對性地完成作業(yè)批改工作,我們備課組在設計篇子時就已經做好了分類:第一類屬于基本題,堅持全批全改;第二類屬于重點題,采取細批細改;第三類是對于學困生的作業(yè),實行面批面改.通過面批面改一方面使這部分同學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尊重,獲得一種感情激勵;另一方面這些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問題適合通過面批面改的方式悄然解決.
認真分析北京理綜卷的物理試題結構和分布特點,高三第一學期我們把復習重點放在了“培養(yǎng)良好的讀題、審題習慣,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強化解題規(guī)范以及答題格式訓練”方面.在復習知識時,應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應用在解題中的;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又要求學生想一想用了哪些概念和公式,讓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起來.當遇到具體問題時,要求學生首先要仔細讀懂題意,了解明顯的和隱含的已知條件,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句,把文字、圖像轉化為形象的物理過程,想象出研究對象運動變化的物理模型.然后定性判斷變化的趨勢,確定解題方向,選擇適當?shù)囊?guī)律和公式,再結合相關的條件進行具體的計算和解答.通過各種分類變式計算題培養(yǎng)學生解答物理題的能力,樹立學生解答物理計算題的自信心.這一訓練的成效在高三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得到了印證.
在第二輪復習中,我們采取了滾動復習、循環(huán)考查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應試信心,提升應試能力”.一個復習重點是選擇題專項訓練,我們采取先緊后松,第二學期剛開學的一個月,采取隔天考查、認真講解、重點分析、錯誤歸類.這樣的訓練使得學生在北京東城區(qū)一模考試中選擇題考出了全年級平均41分的好成績(選擇體總分48分).
一模過后,我們對學生在選擇題訓練上改為“細水長流”,利用課上時間實戰(zhàn)演練其他城區(qū)的“選擇題+實驗”(時間30分鐘).另一個復習的重點是“實驗復習與專題復習并進”,將專題點融于每一份理綜模擬考試題當中,重點類型連續(xù)考查三次以上.同時,在高三一模分析會結束后,制定出了臨考前極其細致的復習計劃,并準備好了高考前所需要的專題訓練題.訓練完北京東城、西城和海淀三個區(qū)的二模模擬題后,經過認真?zhèn)湔n,仔細研讀高考考綱,開始進入高三第三輪復習——“跳出模擬題,重品真正高考題”.在臨考前的5月中旬開始,我們利用兩周多的時間認真訓練、講解近幾年的高考題,使學生親身感受高考題與模擬題的異同.最后回歸書本,認真作了幾套高考前的套題訓練.
看了2009年高考北京理科綜合試卷中的物理試題,筆者總體感受是“考查知識基礎,重點突出,題型穩(wěn)定,試題面貌比較熟悉”.回過頭來看,搞好高三物理復習,關鍵是教師要平和心態(tài),充滿自信地排除各種信息干擾,堅持備課組團結協(xié)作、求同存異、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打整體仗,扎扎實實地搞好學科內的基礎知識復習,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狠抓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分析、推理、綜合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試題題型可千變萬化,狠抓物理答題常規(guī)這才是復習的根本,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唯有這樣才能達到全面提高物理復習質量和效率.分析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及解答物理問題的綜合能力也就會順理成章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