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吳宓的“一多”思想淵源探析——以《文學與人生》為例

2010-03-21 22:27郭英杰趙
文化學刊 2010年2期
關(guān)鍵詞:吳宓西安哲學

郭英杰趙 青

(1.陜西師范大學外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2.西安財經(jīng)學院公外部,陜西 西安 710061)

一、“一多”問題的提出

吳宓(1894年—1978年)“是我國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詩人、學者、教育家、翻譯家和外國文學家,中國比較文學創(chuàng)始人,清華學派的代表人物”。[1]1947 年 8 月,他在《哲學評論》發(fā)表的《一多總表》又奠定了他哲學家的地位。[2《]一多總表》有這樣一些經(jīng)典論述:

宇宙人生,事事物物,皆有兩方面:曰一,曰多。

(一)知有一且有多,知一多之關(guān)系(是一是二,一分亦合),是曰真知……(二)知一比多更為重要,更有價值,我必當處處為一盡力,重一而輕多,是曰正行……(三)深信宇宙間之精神價值永存長久,不銷不減,僅其所表露之形色,所寄托之事物,隱現(xiàn)生滅,變化不息,是為正信。[3]

湯一介認為,吳宓在論述中已明顯涉及到中外哲學中一個重要問題——“一多”問題,“《一多總表》不僅從總體上論述了‘一多’關(guān)系,而且從哲學、倫理學、政治學、文藝學的諸多方面概述了‘一多’問題”。[4]該評述一語中的。眾所周知,“一多”是一對重要的哲學范疇,它指諸多事物的兩個方面、兩個因素或兩種關(guān)系,強調(diào)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內(nèi)在和外化、本體與現(xiàn)象等的對立和統(tǒng)一。世界上紛繁復(fù)雜的各種現(xiàn)象,從本質(zhì)上都可以納入到對“一”與“多”的考察和研究。吳宓所講的“宇宙人生,事事物物,皆有兩方面:曰一,曰多。”是試圖告訴人們,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有“一”,有“多”?!耙弧笔鞘挛锍橄蟮母爬ǎ岸唷笔鞘挛锞唧w的表現(xiàn),“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一”、“多”對立,相輔相成?!耙弧?、“多”作為事物的“兩面”,互為補充,不可分割。吳宓認為“事事物物”均從“一”、“多”中來,又到“一”、“多”中去。除了知道“一”、“多”關(guān)系獲得“真知”外,還要“處處為一盡力,重一而輕多”以得“正行”;但是終極目標是“正信”,以使“宇宙間之精神價值永存長久”。從《一多總表》可以看出,吳宓特別強調(diào)“一”的價值和作用。他的這種始終如“一”的哲學精神體現(xiàn)在他做人、做事、做學問等各個方面。[5]

二、“一多”與《文學與人生》

吳宓的“一多”思想與《文學與人生》息息相關(guān)。《文學與人生》是吳宓系統(tǒng)闡述哲學理念的重要著作,是他思想和智慧的結(jié)晶。吳宓本人也把該書列為“哲學類”書籍。[6]雖然目前我們所見的版本只是一個講義和提綱,但是細細品讀,其宏偉博大的理論體系讓人感嘆折服,尤其是“一多”思想集中反映了“他的人生觀和道德理想”。[7]

《文學與人生》體現(xiàn)的不僅是吳宓對“文學與人生”現(xiàn)象學層面的探討,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多”思想映射了他的文學觀、道德觀、史學觀,體現(xiàn)了他對文學欣賞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真知灼見。然而,尋根問底,吳宓“一多”思想的淵源如何?

首先是儒家學說:吳宓家族有宣揚儒家思想的傳統(tǒng),因此他自幼受“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訓誡,接受正統(tǒng)的儒學教育。吳宓曾撰文《我之人生觀》論及此經(jīng)歷:“自吾有生有知以來,長讀儒家之書,行事待人,亦常以儒家之規(guī)訓自按?!盵8]吳宓特別尊崇孔子,稱孔子是“中國道德理想之所寓,人格標準之所托”。這在《孔子之價值及孔教之精義》一文中有精辟論述:“(孔子)常為吾國人之儀型師表,尊若神明。自天子以至庶人,立言行事,悉以遵依孔子,模仿孔子為職志。”[9]在闡釋他的“一多”思想時,吳宓自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納入到自己的哲學體系,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等等。在吳宓看來,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吸收國粹精華為“一”;言傳身教,現(xiàn)身說法為“多”。因此,在清華國學院教授《文學與人生》課程期間,他積極倡導(dǎo)學生誦讀四書五經(jīng),學習中國傳統(tǒng)哲學。

其次是希臘哲學:希臘哲學尤其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理士多德哲學對吳宓影響也很深遠。吳宓曾說:“世之譽宓毀宓者,恒指宓為儒教孔子之徒……不知吳宓所資感發(fā)及奮斗之力量,實來自西方……宓看明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為西洋文化之二大源泉……宓曾間接承繼西洋之道統(tǒng),而吸收其中心精神?!盵10]基于此,吳宓廣泛涉獵希臘哲學,接受柏拉圖“一”與“多”(the One and the Many)的哲學觀念。但是,吳宓在吸收希臘哲學精華的同時,“擇其善者而從之”,是有所保留的——“若論精神理想一方,吾自篤信天人定論、學道一貫之義,而后兼蓄并收,旁征博覽,執(zhí)中權(quán)衡,合覆分核……(然后)得其真理,擷其菁華,而為致用?!盵11]所以,在《文學與人生》一書中,吳宓精辟地以“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與《政治學》”為專題探討人的道德與德行、意志、情感、智慧之間的關(guān)系。[12]至于“哲學之進步與方向”,吳宓說,需本著“一多兼具”的思想“由情入道”才能“執(zhí)兩用中”,不是“多中之一”,也不是“多中之另一”。[13]

再次是基督教義:基督教和《圣經(jīng)》的基本精神幾百年來滲透在西方社會的文學、藝術(shù)、哲學、歷史等各個方面;作為學習西方文化和哲學思想的東方人,吳宓對此深有體會和洞察。在吳宓看來,東方的中國孔子和西方的基督有共同的思想核心,那就是它們都是“主仁”的;宏觀上講,“耶穌基督”是支撐起世界文明大廈的四根文化砥柱之一,是構(gòu)建人格大廈的精神支柱之一。[14]而且,《圣經(jīng)》往往給人以哲學的啟示——《圣經(jīng)》“除了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還在行為方式方面引導(dǎo)人們真誠、篤信。[15]這對吳宓的“一多”思想也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吳宓來說,西方基督教的精神是“一”,其影響是“多”;領(lǐng)會其基本精神實質(zhì)是“一”,途徑和方法是“多”。所以,在教授《文學與人生》課程時,吳宓要求學生研讀Holy Bible;A.E.Zucker著之 Western Literature-Vol以及 Bible&Middle Ages、Paul E.More 著之 Christ of the New Testament等,這也符合吳宓所提倡的宜博采東西,并覽古今,然后折中而歸一的主張。[16]

第四是佛教經(jīng)典:佛教對吳宓的影響由來已久。吳宓出生于陜西涇陽,唐宋年間即興盛佛教,所以他自幼耳濡目染。在美國哈佛學習比較文學期間,吳宓與湯用彤、陳寅恪等學人朝夕相處,而湯、陳等人當時在梵文印度哲學及佛學系,師從哈佛著名教授Lanman,吳宓受他們的影響開始研讀佛學。[17]吳宓常與陳寅恪談佛學,認為“中國之佛,即西國之耶教,特浸漬普通,司空見慣,而人在其中者,乃不自覺爾”。[18]與俞大維“談宗教之流派,及其精義”,認為“當復(fù)興佛教,昌明佛學”以實行民族自救。[19]當“俞君講授哲學史略畢后,即由錫予每晚為宓講授印度哲學及佛教”。[20]……總之,佛學對吳宓“一多”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過不容忽視的作用和影響,這與他批判地繼承的態(tài)度不無關(guān)系。[21]所以,當吳宓推理論證“一多”思想時,會經(jīng)常運用佛學知識。這在《文學與人生》的“人與宇宙之關(guān)系圖”、“天人物三界”、“萬物品級圖”等章節(jié)均有反映?;诖耍瑓清狄笄迦A學生研讀黎錦熙編之《佛教十宗概要》、《頻迦精舍??蟛亟?jīng)》昃十卷等。

第五是新人文主義:吳宓認為人文主義不是宗教或自然主義,而是個人之修養(yǎng)與完善。這是吳宓師從白璧德(1865年—1933年)和穆爾(1864年—1938年),學習他們的新人文主義后的感悟和體會。吳宓深受這兩位大學者的熏陶,曾有感觸地說:“吾年來受學于巴師(白璧德教授),讀西國名賢之書……方知中西古今,皆可一貫?!盵22]“之(穆爾)‘Platonism’一書”,述人文主義之學說,“(使宓)獲益至深”。[23]吳宓接受白氏提出的反對物對人的役使,追求健康和美好的精神理想的主張,回國后把《學衡》作為宣傳和介紹新人文主義的后方陣地,把《大公報·文學副刊》作為實踐人文主義學說的重型武器。[24]據(jù)后人研究,《學衡》雜志以及“學衡派”的背后都有白璧德的“影子”;以及此后以梁實秋為代表的“新月派”都與白璧德的思想有著極深的淵源。[25]吳宓“新人文主義學說”留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多”的湍流中不能躊躇,“一”才是謀求真理的根本。這在《文學與人生》“公民教育與文學”中有具體闡述,吳宓以人文主義的本質(zhì)為“一”,以文學的功用及表現(xiàn)為“多”,認為“和諧、均衡”的“一”與“文學之要理”的“多”并不矛盾。這于當今我國的公民教育和文學國民性教育無疑有借鑒意義。

第六是“原欲”說:“原欲”(Libido)最早是弗洛伊德(1856年—1939年)精神分析學的一個術(shù)語。弗氏認為人的“原欲”乃是一個本源,“這種本源是人體內(nèi)的一種緊張狀態(tài),而它的目的便是消除這種緊張。在從本源到實現(xiàn)它的目的的過程中,本能在心理上變成能動的力量。因此,我們把它說成是一種向一定方向沖出的一定數(shù)量的力”。[26]關(guān)于原欲概念在《文學與人生》中的使用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章,吳宓用來描述中世紀基督教的“三欲”(Three Lusts)。在吳宓看來,基督教里的感官欲是“肉”,對應(yīng)弗洛伊德的“本我”;知識欲是“智力”,相當于“自我”;而權(quán)力欲是一種意志力,相當于超我,是一種“支配或統(tǒng)治的”欲望。吳宓對此的理解是,“三欲”是人的本能的濫用或過度放縱。吳宓發(fā)揮對“原欲”的認識,基于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的人格結(jié)構(gòu)的分析,對Three Lusts有恰如其分的闡釋。他以“原欲”為“一”,“原欲”的表現(xiàn)形式(本我、自我、超我)為“多”;并認為基督教中的“三欲”相當于浪漫主義的三種類型,也可參比孟子論人一生之“三戒”,即“色、斗、得”。[27]

第七是道教、伊斯蘭教等:吳宓曾與陳寅恪、湯用彤談?wù)撨^道教、伊斯蘭教在中國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認為“回、蒙、藏諸教”與“儒、道教”并行,呈“大度寬容……不事排擠”之勢。[28]在救國與禮俗文化方面,吳宓認為道教、回教同其他宗教一樣,乃“立國之精神”,不可小視。吳宓認識到道教與伊斯蘭教的本質(zhì)區(qū)別以及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認為它們在世界文明史上,“大有可研究者”。這與吳宓在《文學與人生》中所探討的“統(tǒng)一與和諧”關(guān)系的論述不無關(guān)系,即“本體世界”(“一”)與“價值觀念”(“多”)是對立而統(tǒng)一的。[29]吳宓在“論宗教”中提到,“一切人一切事皆可云具有宗教性”,具體表現(xiàn)為“內(nèi)質(zhì)”(“一”)和“外形”(“多”)兩個方面。道教、伊斯蘭教作為宗教的“外形”有其現(xiàn)實因素和道德因素,符合“從信仰到理解”、“從理解到信仰”的“信”、“知”轉(zhuǎn)化。[30]

第八,其他:德國的康德哲學和法國的啟蒙思想在《文學與人生》中也有涉及。在“自由意志與命運”的論述中,吳宓除了參閱蘇格拉底的《惡魔》或《內(nèi)在抑止》,還引用了康德的“應(yīng)該”或“絕對必要”的理念;同時還借用法國哲學家貝立登關(guān)于驢的一個著名假設(shè)對此進行論證和說明。[31]此外,在敘述“文學與人生之關(guān)系”時,吳宓對盧梭的啟蒙思想,尤其是對《懺悔錄》的闡述和引證也符合“仁智合一”的“一多”思想,認為“文學≠歷史”,“文學≠直接與真實的經(jīng)驗”。[32]

三、結(jié)論

“一多”思想是吳宓哲學觀的重要內(nèi)容;《文學與人生》是吳宓“一多”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吳宓主張“仁智合一,情理兼到”,[33]這在“文學與人生”的關(guān)系闡述中有充分論證。吳宓將詩歌、哲學與小說視為三途一體,但是特別肯定“哲學主理”,這又是“一多”思想的直接體現(xiàn)。吳宓的“一多”思想是深邃的??v觀吳宓一生,正是“一多”思想影響其文學、人生及藝術(shù)創(chuàng)作;影響其做人、做事、做學問。

[1] 郭英杰.律人律己,心懷天下——吳宓誕辰110周年再讀先生日記有感[A] .王文,蔡恒等.第四屆吳宓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215-218.

[2] [4] 湯一介.讀吳宓先生的《一多總表》[A] .王文,蔡恒等.第四屆吳宓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117-122.

[3] 吳宓.一多總表[J] .哲學評論,1947,(10):6.

[5] 蔡恒.學習吳宓真誠精神,做人做事做學問[A] .王文,蔡恒等.第四屆吳宓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

[6] [7] 吳學昭.〈文學與人生〉后記[A] .吳宓.文學與人生[M] .王岷源,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53-254.

[8] 吳宓.我之人生觀[J] .學衡,1923,(4):16.

[9] 吳宓.孔子之價值及孔教之精義[N] .大公報,1927-09-22.

[10] [11] [15] [17] [18] [19] [20] [22] [23] [28] 吳宓.吳宓日記(1917-1924)[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版社,1998.

[12] [13] [18] [27] [29] [30] [31] [32] [33] 吳宓.文學與人生[M] .王岷源,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14] [16] 王泉根.孤獨人文精神的智者——論吳宓與20世紀中國文化[A] .劉家全,蔡恒,石憲.第三屆吳宓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6-29.

[21] [25] 徐葆耕.吳宓:會通派與解釋學[A] .王文,蔡恒等.第四屆吳宓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31-52.

[24] 劉淑玲.吳宓與〈大公報·文學副刊〉[A] .王文,蔡恒等.第四屆吳宓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70-71.

[26]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論[M] .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23-30.

猜你喜歡
吳宓西安哲學
西安2021
Oh 西安
菱的哲學
吳宓檔案中的“紅學”資料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來?
吳宓與錢鐘書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吳宓、梁漱溟與錢
吳宓與美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