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青
(湖州師范學院 中文系,浙江湖州 313000)
浙江商販文化中“叫賣歌”分析
劉旭青
(湖州師范學院 中文系,浙江湖州 313000)
叫賣歌是一種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商品介紹手段;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年代的一種質(zhì)樸的歌聲,是最經(jīng)濟、最通俗、最普通的廣告;是商品銷售與民間文藝結合的廣告詞。流傳于浙江的各行各業(yè)叫賣歌,為我們展示了其內(nèi)涵豐富的叫賣文化,是我們研究浙江社會、民俗生活和商販文化的最珍貴資料。
叫賣歌;商品銷售;民間文藝;廣告詞
叫賣是一種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商品介紹手段。舊時,各行各業(yè)的流動商販為了招徠顧客,推銷商品,把商品銷售和民間文藝巧妙結合,邊唱邊賣。久之,有些叫賣調(diào)就逐漸發(fā)展成為叫賣歌。隨著商市的興旺,行業(yè)日增,各種商販又都有各自的叫賣特點,叫賣調(diào)和叫賣歌的品種因此也逐漸豐富起來。各具行業(yè)特色的“叫賣歌”,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年代的一種質(zhì)樸的歌聲,是最經(jīng)濟、最通俗、最普通的廣告;是商品銷售與民間文藝結合的廣告詞;是研究社會歷史、民俗生活和商販文化的珍貴資料。
一
浙北太湖及大運河流域,自古就是通商要道,杭州、寧波、紹興、溫州諸市,更是新興的商業(yè)繁榮之地,有許多叫賣歌至今流傳。它以優(yōu)美的語言,幽默與風趣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來吸引顧客停步攤前,傾聽他宣傳商品的優(yōu)越性和使用價值,進而籠絡商販與顧客之間的感情,捕捉顧客的心理,鼓動其購買商品,從而達到促銷的目的。音調(diào)各異的民俗叫賣聲,它也是地域風土人情的體現(xiàn)。
舊時,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fā)達的農(nóng)村是沒有商店的,即使有也要到很遠的集市上,于是貨郎便成了那個時代特有的職業(yè)。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舊時的貨郎擔上,有小鼓小銅鑼,上下高高地搖起來,老遠都能聽到,貨郎再用叫賣聲表明所賣品種,如同這交織在一起的聲音一般,貨郎擔的商品也格外豐富,小五金、小百貨、針頭線腦,樣樣齊全,有的貨郎不僅賣新,還兼收舊。如《賣百貨歌》(叫賣調(diào)):
叮叮當當一貨擔,擔你大嫂前面過,大嫂問我曹得貨?雜八雜拉一擔貨:手鑼木魚蠟燭臺,網(wǎng)針朝板道士發(fā),砥子骨掠小鞋撥,剪刀鐵尺漿糊括。門環(huán)門帶鐵喜鵲,骨牌棋子搭麻將。馬尾松香胡琴棍,二胡叫雞唱戲文,準指三弦卜愣登,瞎眼買去學算命。篾鈸網(wǎng)絡線,頭梳篦制杭州剪,紀空鞋帶燈盞架,小姐花籃沉香扇。鯽魚釣,刺瓜刨,百佛珠,涼帽須,雞毛撣,箬鞋他(拖),老鼠藥 ,蚊蟲香 ,油餅 、火石 ,鐵鑊 ,白糖 ,瓜蔞木勺……路橋直落石路窟,肚娘手臂墊頭嫩凸凸![1]454-455
從這首歌可以看出,貨郎擔是一個流動的商店,商品豐富多樣,唱詞合轍押韻,使顧客一聽唱詞就知道有沒有自己想要買的商品。
一些叫賣歌也反映了隨季節(jié)性變化商品的特點。如《小販歌》:
正月二月,荸薺甘蔗;三月四月,烏飯印馃;五月六月,涼粉西瓜;七月八月,菱角山楂;九月十月,青柴烏炭;十一十二月,筅帚筷子燈盞架;買回去過年夜。[2]
烏飯,用烏紫藤汁煮成的米飯團,也稱烏米飯;印馃,一種米粉糕,用印板制作,故稱印馃;燈盞架,舊時油燈架。由于過去很多商品帶有季節(jié)性,所以這一類商品的叫賣調(diào)和叫賣歌,既唱出了所賣商品的品種,又給人們捎來了節(jié)令到來和季節(jié)變化的信息。
各行各業(yè)的“叫賣歌”沒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這么唱,他可以那么說,而且隨著市場場景的不同,顧客的不同,商販們可以即興發(fā)揮,運用最貼近百姓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如《賣豆歌》(叫賣調(diào)):
茴香豆,五香料,六樣味道:杭州城里醬油澆,真香檔皮加二條,紹興老酒做香料,味子素來加一包。五香豆兒冰糖燒,晚上煮起到清早,顆顆粒粒都皺了,吃吃味道實在好,一角鈔票買一包,客人如果吃得好,一定
這是一首賣舊衣服的叫賣歌。舊時,紹興人在紹興叫賣舊衣服稱紹攤,在杭州叫賣稱杭攤。賣舊衣,在寧波稱為“尺衣歌”,尺衣歌是寧波舊時尺衣鋪 (賣舊衣服場所)獨特叫賣歌頭。舊衣鋪中唱尺衣歌的人,稱“尺衣倌”。尺衣倌手拿舊衣服,眼盯顧客。面對不同顧客,即興編唱不同曲調(diào)和唱詞,邊唱邊賣,既明了又生動,“拍賣”現(xiàn)場氣氛熱烈紅火。這些尺衣歌不僅記錄當時叫賣歌頭,還記錄了當時商貿(mào)習俗。
舊時飯館里的“響堂”是堂倌唱、念、喊、報貫穿于整個服務過程的一種接待方式。善叫者聲調(diào)悠揚悅耳,招徠顧客領堂入座后,點菜高唱又宣傳了菜肴、溝通了買賣間的關系。如,《新開飯店》(叫賣調(diào)):
新開飯店第一番,內(nèi)有棧房點心攤,落籠饅頭糯米餅,菜頭絲圓肉餛飩。鮮麥面,米面干,白切肉,裝兩片,荷葉包,晚米糕,肉散餡,糯米圓。紅糖硬擂圓,糖霜嵌炊飯。豆腐漿,泡雞蛋,攤頭咸甜隨你便。豬頭肉,陳老酒,滾達達,油勒勒。亦格好,亦格俏。蛤蠣膏還要添一包,一包豆兒真不少,打?qū)㈤_來木佬佬,這里吃了過大橋。今日不來抬添頭,明日就要換碼頭。[3]茴香豆原是紹興民間比較普遍的“閑食”,由于價廉物美,經(jīng)濟實惠,逐步被城鄉(xiāng)酒店作為四季常備的“過酒坯”。茴香豆表皮起皺呈青黃色,豆肉熟而不腐、軟而不爛,咀嚼起來滿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鮮,回味微甘。民間認為茴香豆“入肚暖胃”,越嚼越有味,因而有“桂皮煮的茴香豆,謙裕、同興好醬油,曹娥運來芽青豆,東關請來好煮手,嚼嚼韌糾糾,吃咚嘴里糯柔柔”的民謠?!顿u花線歌》(燈調(diào)):
擔子挑上肩,圓鼓調(diào)調(diào)圓,挑到你家門口歇一歇,人人都來買花線。一賣一洋針,二賣二花線,三賣水粉好搽臉,四賣胭脂點口邊,五賣鎖鞋邊,六賣背鞋沿,七賣背頭楦,八賣姐姐織箜籃里金絲剪。賣花線,賣花線,人人都來買花線。[4]57
花線是伴隨著蘇州刺繡而產(chǎn)生的,蘇州人把用于刺繡的繡線稱為“花線”。它的始制年代,當與蘇繡同時。據(jù)史籍記載,漢代及三國時期,蘇州刺繡已很盛行。宋代,蘇州有專門的制線工場,甚至形成了專業(yè)坊巷,有“打線場”、“打線弄”、“繡線巷”等。在蘇州鄰近的蕩口、后宅、大墻門等地,歷來也是花線的產(chǎn)區(qū)。制作花線用的是生絲,從原料進廠到成品,要經(jīng)過打線、煉染、整理三大步驟、十二道工序,其中并紆頭和染色是兩道關鍵工序。
《賣舊衣——杭攤》(叫賣調(diào)):
喂喂喂,跑過來,喏喏喏,看明白,這件那個衣裳勿推諉,精光紡綢做起來,六月里廂穿穿剛剛對,偌位阿哥買去哉,保偌穿那五六年。新做做洋錢起碼七八塊,我里廂買買介賤哉,一塊五角買一件,要買趕快好
買哉。[4]56-57蟹透新鮮,罐頭火腿鮮蜜餞,辣雞辣鴨醬油醋,攤桌擺只滿,樣樣都鮮索,上中下三檔菜,客人要吃由自愿。[1]247-248
此歌以歌謠的形式推介飯店特色糕點、米面、飯菜,這首“菜譜式歌謠”頗具地方飲食特色,反映了獨具地方風味的飲食文化。
二
賣糖謠、賣糖歌是叫賣歌中流傳最多、最廣的一種叫賣聲。這些叫賣聲各具特色,把糖的品種、功用及其特征等敘唱出來,比喻貼切、生動形象,招徠顧客,推銷產(chǎn)品,民間文藝運用純熟。如《梨膏本是無價寶》(叫賣調(diào)):
一塊冰糖調(diào)梨膏,二用大小好香料,山楂麥芽能開胃,使君子打倒小童癆,常用五色花露水,又用六味好香料,七星爐里生炭火,八卦爐灶煎梨膏,九制陳皮好開胃,十全大補救五癆,梨膏本是無價寶,消痰止咳有功勞。[5]
據(jù)傳,梨膏糖始于唐朝名相魏征,距今已有 1300余年歷史。他將草藥磨成粉末同梨汁一起煎熬,給其久病老母服用。后來這種方法競相流傳,成為療效食品梨膏糖。梨膏糖分療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兩類。療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藥材和白砂糖一起經(jīng)煎熬精制而成?;ㄉ娓嗵莿t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藥加上白糖精熬而成。
《賣梨膏糖歌》(賣梨膏糖調(diào)):
小小洋鏡四角方,各處碼頭跑一趟。別樣東西都不賣,單賣山東梨膏糖。補心補肺補元氣,各種藥味有名堂。
冰雪梨膏藥性濃,孔明用計借東風。神機妙算為第一,劉備重用最有功。
砂仁豆蔻與貫仲,百萬軍中趙子龍。救得小主登金殿,關公長沙得黃忠。
……
狗腎牛黃共熊膽,姜維大鬧鐵籠山。多少大將來抵擋,殺得司徒無主張。
此膏真是無價寶,陸遜用計火來燒。火燒連營七百里,燒得劉備真苦惱。[4]54-55
此歌為賣梨膏糖者敲著小鑼伴唱,以此招徠生意的叫賣歌。賣梨膏糖者介于商販和藝人之間,開場先說一會兒小鑼書,相當于評彈的開篇,把聽眾招攏來。這首賣梨膏糖歌是說唱三國故事。舊時,賣梨膏者說唱內(nèi)容既有滑稽笑料,也有即興隨編。唱罷小鑼書、稍潤下嗓子、開始說書。說至緊要關頭,打開箱子賣糖,賣完糖,再說一會兒書.又到關節(jié)時剎住。于是關照聽客,要聽下文,明日請早。熱衷于聽這種音樂和腔調(diào)的觀眾,當然免不了要掏錢買下幾塊梨膏糖。
諺語有云“打鑼賣糖,各干一行”。即使是同樣的叫賣聲,在講唱時,更具有隨意性、自由性和多變性。如《賣水果講白》(叫賣調(diào)):
小客六縣碼頭跑過,嘸告生意好做。我在葭沚殿前經(jīng)過,脫身棉衫頭褲,當來銅鈿銀子無數(shù),到你府上賣水果。生意好做勿好做?東岳大帝來得顯,路路擺神仙。號頭嗒嗒叫,出門三沖炮,號頭嗒嗒聲,哄來多少大姑娘老孺人,搭粉帶花親盈盈。勿搭粉,黑鐵瘩,搭搭粉,白結括。勿扮假腳大瘩瘩,扮扮假腳咿勒押。眾為頭商議,請我小客賣梨。
江田雪梨,店頭荸薺,生荸薺,熟荸薺,福建糖梗蘭香梨。生蕃蒔生筋,太和山蕃蒔紅皮白心。生蕃蒔查屁,鮮橄欖回味,佛手干泡茶荷氣。葭沚對金鰲,金杏葡萄,冬瓜白膚,田瓜汪肚,美女瓜圓礌礌,前面還有兩根蔥韭菜。瓜子花生,吃功噴香。還有杏珠枇杷。
……大嫂大姆娘,要買快點買開,勿買小客擔過臺,買一半送一半,勿買忖忖要后悔。[1]444-446
這首歌流傳于臺州椒江市海門,舊時陰歷正月半迎會及三月廿八東岳大帝神壽日廟會,是海門最熱鬧得社節(jié)?;顒佑恤[花燈,演社戲,高蹺臺閣,滾龍獅舞,鬼神扮相,雜技火焰,鬧湖船,說唱講白等。這首歌就是舊時迎會和廟會中賣水果人的說唱講白。賣水果講白的一首異文,如《賣水果謠》(叫賣調(diào)):
天臺杏、仙居梨、大田栗、路橋李,松山柿、西山桃、楊梅出在黃石岙。葭沚對金鰲,吃工 (味)黃巖本地早,海門帶來一株黃瓜鳥。大姐大嫂問我什么香,瓜子、花生,香亂 (文旦)、枇杷、金杏,金杏鹵漓直直,吃工癩頭菠蘿蜜。菠蘿蜜賣來洋鈿百幾十,劈碎賣散銅鈿十加十,小客本錢啊蝕勿蝕。奉化金旦,杏珠、葡萄。葡萄串加串,珍珠米出在天臺縣。大姐大嫂省來件件省,向我小客買來一株大糖梗。糖梗腦頭淡濟濟,吃工生荸薺。生荸薺,熟荸薺,福建糖梗蘭香梨。大糖梗紅心,生蕃蒔生筋。生蕃蒔吃下去放屁,小客送你三個橄欖回味。橄欖兩頭尖,大姐大嫂鮮甜勿鮮甜。佛手干泡茶痰和氣,山東毛楂淡嘴清味,泡茶五香六味?,F(xiàn)在革命,吃工老菱。老菱實肚,冬瓜白膚,糖瓜汪肚。晚米瓜圓礌礌,廣東帶來香菇和酸梅。大姐大嫂看不熟,小客送你兩株紅蘿卜。老伯爺,胡須兩梗,大蘋果送給你花花。老姆娘張嘴勿用笑趣趣,小客送你花紅嘗嘗嘴。[1]447-449這首《賣水果謠》亦流傳于臺州地區(qū)椒江市海門,是上一首《賣水果講白》的異文。從這兩首歌謠看來,叫賣歌沒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這么唱,他可以那么說,而且隨著市場場景的不同,顧客的不同,商販們可以即興發(fā)揮。
綜之,在舊社會,這種光怪陸離的叫賣歌長期伴隨著人們的生活,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方便和樂趣。不同的行業(yè)有不同的叫賣聲,不同的叫賣配上不同的響器,增加了聲音的韻味。有時候,響器還可以代替叫賣。有的用快板,有的用唱調(diào),還有的用變換聲音來進行。它們的音調(diào)五光十色,各有特點。有的旋律婉轉(zhuǎn),聲調(diào)悠揚;有的連數(shù)帶唱,唱中夾數(shù),運用靈活。在叫賣時,對叫賣之物均要加上不少的形容詞,并且其詞頗有韻味,很多時候最后一個詞的音調(diào)轉(zhuǎn)折最有韻味,使人聽了不覺厭煩。這種將歷史文化與商業(yè)作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時又能將民間文藝形式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的“叫賣歌”,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血脈,是穿透歷史的聲音。
[1]葉祥江.椒江市歌謠諺語卷[M].臺州:臺州印刷廠,1991.
[2]章壽松.衢州市歌謠諺語卷 [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13.
[3]汪士云.余杭縣故事歌謠諺語卷 [M].杭州:余杭印刷廠,1987:503
[4]朱秋楓.中國歌謠集成:浙江卷 [M].北京:中國 ISBN中心,1995.
[5]鐘桂松.桐鄉(xiāng)縣故事歌謠諺語卷[M].杭州:杭州商學院印刷廠,1989:576-577.
Analysis on Hawking Song on Zhejiang Commercial Culture
LIU Xu-qing
(Chinese Department,Huzhou Normal College,Huzhou,313000,China)
Hawking Song was a kind of introductory way of goods with artistic appeal.That’s also a kind of plain singing in the years of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ing,and it’s also the most economic and popular advertisement.I twas an advertisement words combining goods-selling with folk literature and art.Different kinds of trades hawking song was circulated in Zhejiang,it showed us profound connotation hawking culture.That’s our valuable materials for studying Zhejiang society,folk custom life and commercial culture.
Hawking song;goods sale,folk literature and art;advertisement words
(責任編校:文中)
I207.2
A
1673-0712(2010)01-0115-03
2009-12-1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8JC751014).
劉旭青 (1970-),男,湖南株洲人,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音樂文學、民俗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