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俊
(泉州師范學院應用科技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試析《紅樓夢》之“情”
謝德俊
(泉州師范學院應用科技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紅樓夢》之“情”可謂意蘊深遠。賈寶玉的情感以“情不情”為特征,是一個包含了“色欲”與“純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與寶釵之“情時”分別代表了寶玉的兩種情感訴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釵黛的秦可卿作為賈寶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將兩種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個嘗試。飽含著作者審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臺,為小說的結局奠定了悲劇的基調。
《紅樓夢》;“情不情”;釵黛合一;秦可卿
《紅樓夢》寫情主要圍繞賈寶玉與黛玉、寶釵之間的愛情關系鋪開,在三個人的情感糾葛中,折射出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情”。一個“情”字貫穿《紅樓夢》始末,深入分析《紅樓夢》之“情”,不僅有助于準確理解和把握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復雜而微妙的情感脈絡,而且有助于人們理解《紅樓夢》悲劇主題。
《紅樓夢》①本文所引《紅樓夢》原文來源:鄧遂夫校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 (修訂版)》(作家出版社 2006年版)。“楔子”指出“其中大旨談情”,圍繞賈寶玉與以釵黛為首的眾女兒之間的情感生活,充分地展示了一個“情”字,“情”是小說的主要線索之一。賈寶玉是曹雪芹編織的愛情童話里的中心人物,所謂“通部情案皆必從石兄掛號”②本文所引《紅樓夢》脂評來源:朱一玄輯錄《紅樓夢脂評校錄》(齊魯書社 1986年版)。(庚辰本夾批,第四十六回),其情感觸角幾乎滲透到小說里所有的年輕女性,對兩性的認識從根本上顛覆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態(tài)度。在寶玉看來,男人的世界代表的是現(xiàn)實世界,充斥著權力的爭斗和利欲的爭奪,爾虞我詐的人際關系令他感到厭惡和痛恨。然而,深藏閨閣的女兒則保持了人性的純真與善良,即便如寶釵那所謂的“圓滑”,亦不過是出于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意識,她們經(jīng)常身不由已,命運被男人世界所主宰,這一切都讓寶玉充滿深切的同情。
脂批曾提到《紅樓夢》原稿中有個“警幻情榜”,對小說主要人物的情感特征進行歸總評判,“寶玉系情不情”(甲戌本眉批,第八回)。所謂“情不情”,即以“我”為中心而生發(fā)的情感,而不論情感投射的對象于“我”是否有情。賈寶玉的“情不情”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涵義,好“情情”與“不情之情”,前者為鐘情于有情之人,后者為對無情于他者而用情。在林黛玉與薛寶釵身上明顯地區(qū)分了寶玉的這兩種感情。寶玉與黛玉之間是前世緣定的“木石前盟”關系,兩人之間似曾相識的心靈感應源于感情上的默契,是一種建立在精神層面上,雙方相向而生、不帶世俗功利目的的情感;寶釵來到賈家本是為了皇家聘選妃嬪,她與寶玉的“金玉良姻”之說,是建立在物質層面上符合封建世俗要求的一種結果,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利益關系,因此寶釵對寶玉來說是“不情”之人。盡管寶釵經(jīng)常提起的“經(jīng)濟仕途之道”引起寶玉的強烈反感,但并不影響他對寶釵的愛慕之情,是為“不情之情”。就連與他心息相通的黛玉也說:“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二十八回)
“情不情”的兩層涵義在寶玉身上還有不同表現(xiàn),這就是“情”和“欲”的區(qū)別。“情情”以“純情”為主“欲”為次,如寶玉與黛玉兩人,即使同處一床也不會產生非分之想;“不情之情”則以“欲”為主“情”為次,第二十八回“薛寶釵羞籠紅麝串”,寶玉要看寶釵腕上的紅麝串子,“寶釵生的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霸倏纯磳氣O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寶釵褪了串子來遞與他也忘了接?!倍煊窈蛯氣O的兩個影子式的人物睛雯和襲人,在表現(xiàn)賈寶玉“情”與“欲”的區(qū)別上更為直接、明白。第七十七回,睛雯被王夫人疑為勾引寶玉而逐出大觀園,寶玉前去探視,晴雯說出心里話:“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后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梢妰扇酥g有情意而無淫欲;反觀襲人,第六回寶玉就與她“初試云雨情”了。可見寶玉并非純情主義者,小說其他情節(jié)也透露了他與丫環(huán)之間的淫欲行為。如,碧痕服侍寶玉洗澡,前后足有兩三個時辰,“后來洗完了,進去瞧瞧,地下的水淹著床腿,連席子上都汪著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第三十一回)
警幻仙姑在太虛幻境對寶玉說的一段話,是作者借警幻之口對“情”的闡釋,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寶玉的情感特征:“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云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淫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庖?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第五回)在警幻仙姑眼里,“情”是一個整體,包含了美色 (欲 )和純情,因此,不能簡單地把“情 (純情)”和“欲”分割對立起來對待。淫欲只是人的自然生理和心理需求,因為產生的動機不同,淫欲行為區(qū)分為“好色之淫”和“知情之淫”,這才是區(qū)別淫欲是否合乎規(guī)范的標準。警幻對沒有情感的“好色之淫”不以為然,稱之為“皮膚淫濫”。但同時,她也批判“好色不淫”和“情而不淫”,認為這些都只是“飾非掩丑之語也”。可見,警幻并不反對淫欲,即所謂“好色即淫,知情更淫”,這是人性化的情欲觀。對于寶玉的“癡情”,警幻則推崇為“意淫”,即為只可心會神通的“知情之淫”。“意淫”從本質上詮釋了“情不情”的情感特征,是“情”的最高境界。當寶玉聽到自己被警幻稱做“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時嚇了一跳,急忙矢口否認,他哪知道,自己“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正寄寓著作者對“情”的深刻理解。
讀者通常以自己的審美標準對寶釵和黛玉作出價值評判,于是形成了“尊黛抑釵”和“尊釵抑黛”兩種看法。[1]事實上,釵黛同為才情絕色女子,一個令寶玉傾情,一個最終嫁給寶玉,是對寶玉的人生命運產生重要影響的兩個人。作者顯然是把釵黛作為“雙峰對峙,雙水分流,各盡其妙,莫能上下”[2]的兩個主要女性形象加以刻畫的,兩者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同樣重要。
雖然釵黛形象分別滿足了不同人的審美情趣,但“釵黛優(yōu)劣論”的存在至少說明她們并不是完美的。我們僅從二者的情感特征上進行比較。
黛玉在“警幻情榜”上的評語是“情情”,(己卯本夾批,第十九回)意指林黛玉用情專一,只對自己有情的人用情。比如她只對寶玉情深意重,而對其他人則極少流露自己的感情,即便“葬花”,也只是對花感已,并非純粹“憐花”。因此,黛玉的情感特征鮮明地表現(xiàn)出精神的個體性,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感情,并且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如第二十回《林黛玉俏語謔嬌音》,寶玉因和寶釵在一塊招來黛玉的奚落,寶玉以“親不間疏,先不僭后”來解釋,林黛玉則啐道:“我難道為叫你疏他?我成了個什么人了呢?我為的是我的心!”第二十九回,寶黛因為史湘云的金麒麟而又起沖突,黛玉先是譏諷寶釵:“(寶釵)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fā)留心?!焙笥譄o端指責寶玉:“我知道,昨日張道士說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你心里生氣,來拿我煞性子?!彼闹邪迪?“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我的?我便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無聞的,方見得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可知你心里時時有‘金玉’,見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著急,安心哄我?!绷主煊癜讶康母星橥蹲⒃趯氂裆砩?而戴著金項圈的薛寶釵和擁有金麒麟的史湘云,都是對她的愛情產生直接威脅的人。當賈寶玉以“情不情”的態(tài)度對待她們的時候,她卻始終以“自我”的情感一遍又一遍地試探著意中人。寶玉的情感內涵顯然更為豐富,黛玉之疑是因為不能完全理解寶玉的情感世界,他把自己的“純情”給了黛玉,而把“欲”給了寶釵。因此,當黛玉不理解自己的感情時會氣得臉黃眉豎,“下死力砸玉”。寶黛情感沖突的根本原因就是“情情”與“情不情”之間的沖突。
寶釵在“警幻情榜”上的評語,因脂批中沒有提及已無法確切知道。根據(jù)其情感表現(xiàn),有人認為是“情時”。[3]寶釵安分隨時、少言寡語,在人際關系上顯得融洽、和諧,以封建倫理和價值評判標準來看,她是完美的。在感情方面,首先要符合封建道德標準,如對金釧之死和柳湘蓮出家的問題上,她不會去體諒金釧和柳湘蓮對獨立人格的追求,而是把他們當做封建秩序的破壞者來對待。另一方面,她又會對湘云體貼細致,用雍容大度化解黛玉的“小家行徑”,令黛玉把她認作知己;與寶玉沒有卿卿我我的愛情糾葛,有的只是誠心的規(guī)勸與合乎禮儀規(guī)范的關心。寶釵的情感不能說是虛假,卻不同于黛玉那種自然流露的情感,“情時”的特征非常明顯。
“《紅樓夢》中有兩個賈寶玉,一個是年輕的錦衣玉食時的賈寶玉,他反抗一切傳統(tǒng)的束縛,他的口號是‘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作的骨肉’,鄙視‘祿蠹’,鄙視禮法,在人生的這一階段,他的確更傾心于林黛玉;一個是‘中年后的一技無成,半生潦倒’的賈寶玉,即小說開頭出場的那個深自懺悔,痛感‘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guī)訓之德’的‘我’、‘作者’、‘自己’。此時他關心的是事業(yè),后悔自己做了敗家子,因而薛寶釵在他心目中增加了分量?!盵4]后一個賈寶玉,在審美情趣上已經(jīng)與作者一致,即已認可寶釵的“情時”,但仍然因為失去黛玉的純情而感嘆“美中不足”。因此,作者在小說中對黛玉和寶釵著墨相當,從而形成“雙峰并峙、雙水分流”的人物格局,表現(xiàn)自己的審美理想,即“情情”與“情時”的合二為一,這也是寶玉“情不情”的情感需求。事實上,釵黛的情感特征是既對立又互補的兩個極致代表,無法互相取代更不可能真正融合在一起,秦可卿的存在可以說是作者將這兩種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個嘗試。理想終歸是理想,作者這種嘗試不但導致了秦可卿人物形象的模糊不清,青春夭亡的結局也表明作者實際上無法在現(xiàn)實中找到能夠適合“釵黛合一”的理想人物存在的土壤。
賈寶玉生命里的兩位重要女性,黛玉癡情而不識“大道”,寶釵守禮克己而寡情,都不能真正理解寶玉的情感世界,因此無法堪任寶玉知“情”人的角色,真正的知情之人只能是兼美釵黛的秦可卿。
首先,諧音隱義是作者曹雪芹貫用的藝術手法,秦可卿作為《紅樓夢》“隱喻性人物系統(tǒng)里的重要成員”,[5]一般被認為是諧音“情可輕”或“情可親”。[6]這種理解可以部分地解釋作者對“情”的態(tài)度,但諧音“情可情”也許更能體現(xiàn)作者塑造這一人物的本來意圖。老子《道德經(jīng)》開篇即說“道可道,非常道”,很難想象,對道學思想頗有研究的曹雪芹,在擬出“秦可卿 (情可情)”三個字的時候沒有受到《道德經(jīng)》開篇這句話的影響,因此,“情可情”接下也可以是“非常情”?!扒榭汕?非常情”可以理解為:情是可以用情來意會的,但這個情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那種情?!胺浅G椤碧崾玖恕都t樓夢》之“情”的整體涵義,即包含“欲”與“純情 ”之情,“情可情”則暗示賈寶玉“意淫”的“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強調必須是有相同的情才能真正互相體會,而秦可卿就是這個契合了賈寶玉情感特征的人。
其次,《紅樓夢》寫花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寶玉舊號“絳洞花王”為“諸艷之冠”,(庚辰本回前總評,第十七回)即“通部情案,皆必從石兄掛號”之意。又如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以各人抽到的“花名簽”給在場的各位女子畫像:寶釵是“艷冠群芳”頌稱牡丹,黛玉是“風露清愁”清水芙蓉;探春杏花,李紈老梅等等,與各人情感氣質甚相符合。因此,《紅樓夢》里的花更是“情”的象征。第七回《送宮花周瑞嘆英蓮》,薛姨媽拿出十二支宮花送與榮府三位姑娘、黛玉和鳳姐,鳳姐又分出兩支送給寧府的秦可卿。這一回的回前詩很有深意:“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惜花人?相逢若問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據(jù)作家劉心武分析,秦可卿就是惜花人,可是喜歡索隱的劉先生只盯住“宮花”不放,此回前詩也成為他證明秦可卿宮庭皇室身份的重要證據(jù)。[7]其實,“宮花”出自專門供應御前用品的薛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十二花容色最新”,作者以花寓情的意圖再明顯不過,如果只看詩的前兩句,人們可能會覺得作者意指林黛玉,可是出乎意料地暗示這個“惜花人”竟是秦可卿。這難道不是告訴我們,只有秦可卿才是真正的知“情”之人?
第三,由于秦可卿的早逝,與她具有共生關系的香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她的替身,[8]在表現(xiàn)香菱與寶玉的關系上明顯留下秦可卿的影子,即作者通過描寫香菱與寶玉的特殊關系暗示秦可卿與寶玉的關系。小說中表現(xiàn)香菱與寶玉的兩個主要情節(jié),分別是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和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前者寫香菱與荳官等人斗草玩,相互追逐中將一條剛上身的石榴紅綾裙污濕了,寶玉“正巧”拿來了一支并蒂蓮,見此情形,讓襲人取一條同樣的新裙給她換上,解了香菱的困境,于是發(fā)生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情形。事情到此本還算正常,但在襲人走開之后,香菱卻看見寶玉做出了一件“使人肉麻的事”:“寶玉蹲在地下,將方才的夫妻蕙與并蒂菱用樹枝兒摳了一個坑,先抓些落花來鋪墊了,將這菱蕙安放好,又將些落花來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边@個情節(jié)應與“黛玉葬花”對應來看?!镑煊裨峄ā笔穷A示自己的愛情與命運悲劇,而“寶玉埋草”是對自己無法成真的愛情理想的祭悼?!胺蚱揶ァ焙汀安⒌偕彙彼[喻的不會是寶玉與香菱,因為作者認為,只有秦可卿才是寶玉的知“情”之人,堪與寶玉相配的只能是在太虛幻境與寶玉有過肌膚之親的可卿。后者寫眾人坐位排列的隱喻 (香菱與寶玉正對)以及香菱所掣“花名簽”的喻意 (畫:一根并蒂花,題“聯(lián)春繞瑞”;詩:連理枝頭花正開),也暗示了寶玉與香菱非同尋常的關系。關于第六十三回,陳嬰的《香菱與寶玉——〈石頭記〉中的愛情悲劇》一文中有詳細的論述。[9]但是該文作者僅僅著眼于挖掘作者所暗示的香菱與寶玉之間的特殊聯(lián)系,而忽略了香菱與秦可卿之間的共生關系,因此得出“賈寶玉和香菱之愛是全書的重要內容”的錯誤結論。
最后,警幻仙姑在太虛幻境警誡寶玉之時,“警幻仙子之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作為秦可卿在太虛幻境中的化身,與寶玉同領警幻的“意淫”之說,她對“情”的理解不會比寶玉遜色。反觀黛玉與寶釵,一個癡情寡欲 (為還淚而生),一個有欲薄情(為選妃進京),皆非完美。因此,秦可卿是作者精心設計安排下的寶玉知“情”之人。
“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精神的個體性與倫理的社會性之間始終存在沖突。”[4]曹雪芹以其深邃的人生洞察力和纖敏的人生感悟,在《紅樓夢》中對“情”進行了整體詮釋。如果說,作者通過主人公賈寶玉的情感觸角讓我們感受了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那么,“美中不足”之嘆又讓世人認識到,所謂“釵黛合一”式的“兼美”理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可實現(xiàn)。飽含著作者審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臺,也為小說的結局奠定了悲劇的基調。
[1]一粟.紅樓夢資料匯編 [M].北京:中華書局,1964:286.
[2]俞平伯.紅樓夢研究[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01.
[3]張之.紅樓夢新補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12.
[4]陳文新,歐陽峰.禮樂并重與釵黛合一——兼論揚黛抑釵傾向所反映的社會心理 [M]//馮天瑜.人文論叢(1998).武漢:武漢大學生出版社,1998:72-77.
[5]詹丹,林瑾.論秦可卿的存在方式及其哲學隱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2(5):70-76.
[6]崔瑩.20世紀秦可卿研究綜述 [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5(6):9-17.
[7]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M].第 2版.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11.
[8]謝德俊.秦可卿是《紅樓夢》的“敗筆”嗎[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2):76-79.
[9]陳嬰.香菱與寶玉——《石頭記》中的愛情悲劇 [J].紅樓夢學刊,1996(2):190-204.
Em otions in“A D r eam of Red M ansions”
X IEDe-jun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 logy,Quanzhou N orm a 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 ina)
Emotions in“A D ream of Red M ansions”can be described as far-reaching imp lication.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of Jia Baoyu is“Q ing buqing”,and it is an inc luded“Sex”and“Innocent”emotional world,sustenance of the author of the“Q ing”ideal.L in Daiyu’s“Q ing-qing”and Xue Baochai’s“Q ing-shi”on behalf of the two emotional dem andsof Jia Baoyu,but can not have both.Q in Keqing hasboth advantages Xue Baochai and L inDaiyu,as the understand ing of Jia Baoyu“Q ing”of personal,is a b lend of two kinds of emo tion w ith a try.Fu ll of the aesthetic ideal of Q in Keqing and early to exit the stage,the outcom e of the novel lay the tragedy of the tone.
“A D ream of Red M ansions”;“Q ing buqing”;unity of Xue Baochai and L in Daiyu;Q in Keqing
I207.411
A
1672-3910(2010)04-0040-04
2010-03-08
謝德俊 (1973-),男,江西婺源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