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招隱·朝隱·歸田——從《七辯》、《應(yīng)間》、《歸田賦》看張衡的隱逸心跡

2010-04-11 03:52:34楊清之
關(guān)鍵詞:田賦張衡

楊清之

(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海南???571158)

招隱·朝隱·歸田
——從《七辯》、《應(yīng)間》、《歸田賦》看張衡的隱逸心跡

楊清之

(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海南???571158)

《七辯》、《應(yīng)間》、《歸田賦》是張衡不同時期的作品,三篇文章在內(nèi)容上都與隱逸相關(guān)。具體說來,《七辯》通過仿無子等7人與無為先生的對話,講述的是招隱故事,當(dāng)屬于早期作品;《應(yīng)間》寫于作者復(fù)還史官之時,設(shè)客難己而申辯之,表達的是“聊朝隱乎柱史”的心態(tài);而《歸田賦》創(chuàng)作于垂暮之年,有明顯的超塵絕俗之志。三篇文章十分清晰地展現(xiàn)了張衡從用世到隱逸的人生之路。

張衡;招隱;朝隱;歸田;隱逸

從總體上看,東漢自光武中興至章帝之世,社會相對安定,儒學(xué)盛行,士人多進取。但從和帝開始,由于君王即位時年齡偏小,外戚與宦官干預(yù)朝政,并相互傾軋,政治環(huán)境日漸惡化。于是越來越多的士人,或隱于朝廷,或掛冠歸田,選擇隱逸人生。張衡一生跨和、安、順三世,其人生就經(jīng)歷了一條從進取到隱逸的路子,這樣的人生道路亦見于他的創(chuàng)作之中。因此,本文擬以《七辯》、《應(yīng)間》、《歸田賦》三文為切入點,集中討論張衡的隱逸之路。

劉勰曾謂“自《七發(fā)》以下,作者繼踵”,并因此而形成一種獨立的文體:七體(《文心雕龍·雜文》)。細檢現(xiàn)存七體作品,從傅毅《七激》開始,其內(nèi)容便由問疾太子轉(zhuǎn)向招隱。①《后漢書》卷八十上載,“毅以顯宗求賢不篤,士多隱處,故作《七激》以為諷?!睋?jù)此可知,《七激》的寫作意圖是諷諫明帝求賢不篤,其內(nèi)容是玄通子勸說徒華公子棄隱就仕。張衡的《七辯》,所講述的也是招隱故事。不過,故事中的隱士——“無為先生”的身上道家特征更為明顯:“無為先生,祖述列仙,背世絕俗,唯誦道篇。形虛年衰,志猶不遷”,他終日“淹在幽隅,藏聲隱景,劃跡窮居”。不但“無為”之名源于老莊,且志趣、行為均與世俗相乖。于是“七辯”相謀,前來勸說。

負責(zé)招隱的“七辯”是由7人組成的群體,即虛然子、雕華子、安存子、闕丘子、空桐子、依衛(wèi)子、仿無子等。他們輪番上場,規(guī)勸無為先生結(jié)束隱逸生活。前6人分別對無為先生大講宮室之麗、滋味之麗、音樂之麗、女色之麗、輿服之麗與神仙之麗等六事,意在呼喚無為先生歸來享受。前5人之言均未能動搖隱士之心,而當(dāng)依衛(wèi)子講到神仙之麗時,無為先生乃興而言曰:“吁,美哉!吾子之誨,穆如清風(fēng)。啟乃嘉猷,實慰我心。”雖發(fā)此言,可依然是“矯然傾首,邪睨玄圃。軒臂矯翼,將飛未舉?!彼坪跞杂幸蓱],不想放棄隱逸生活。最后是仿無子登場,徹底感化了無為先生:

仿無子曰:“在我圣皇,躬勞至思。參天兩地,匪怠厥詞。率由舊章,遵彼前謀。正邪理謬,靡有所疑。旁窺《八索》,仰鏡《三墳》。講禮習(xí)樂,儀則彬彬。是以英人底材,不賞而勸,學(xué)而不厭,教而不倦。于是二八之儔,列乎帝庭。揆事施教,地平天成。然后建明堂而班辟雍,和邦國而悅遠人?;魅缛?,下應(yīng)如神。漢雖舊邦,其政惟新。”而先生乃翻然回面曰:“君子一言,于是觀智。先民有言,談何容易。予雖蒙蔽,不敏指趣,敬授教命,敢不是務(wù)?!?/p>

不難看出,仿無子之所以能說服無為先生,在于他構(gòu)設(shè)了一派禮樂文明的盛世景象。在這里,明君躬勞至思,唯遵先王之道,講禮習(xí)樂,儀則彬彬;天下英才,亦專心于名教,共事朝廷;于是,邦國和而遠人悅。如此祥和的盛世景象,倘若夫子在世亦必生羨慕。故無為先生聽后,翻然回面,終于回心轉(zhuǎn)意,接受教命。

顯然,這樣的招隱故事中寄托了作家的美政理想。東漢明、章之世,儒學(xué)盛行,但此后便日漸衰頹。據(jù)《后漢書·儒林列傳》記載,永平年間,明帝曾親自講說,“諸儒執(zhí)經(jīng)問難于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建初年間,章帝亦“大會諸儒于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可是,及鄧后稱制,“學(xué)者頗懈”,“儒職多非其人”;至安帝覽政,“薄于藝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xué)舍頹敝,鞠為園蔬,牧兒蕘豎,至于薪刈其下?!痹谶@樣儒風(fēng)日頹的背景下,張衡渴望能有明君的出現(xiàn),及時地“正邪理謬”。在他的理想中,“漢雖舊邦,其政惟新”。于是就通過仿無子之口,描述如此和洽炳煥的盛世景象,寄托了他對儒學(xué)復(fù)興的期待。夫子有言:“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論語·堯曰》),故光武“側(cè)席幽人,求之若不及”,章帝亦“禮鄭均而征高鳳,以成其節(jié)”。此后,“帝德稍衰,邪孽當(dāng)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后漢書·逸民列傳》)。且道家無為,本無用世之心。①《老子·第9章》曾謂“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鼻f子更是追求無名、無功、無己式的逍遙游??墒?,張衡所講述的招隱故事里,無為先生竟然可以被感化而回心轉(zhuǎn)意,放棄其道學(xué)與列仙之趣,重新回到世俗社會。這樣的故事所要表達的,除美政理想的寄托外,當(dāng)然還有作家的用世之志。假如作家無意于功名,自己避世唯恐不及,何暇顧及招隱納賢?因此,張衡之《七辯》,當(dāng)作于其人生早期。

《應(yīng)間》是張衡于順帝初模仿東方朔《答客難》而創(chuàng)作的一篇“發(fā)憤以寫志”之作?!逗鬂h書·張衡傳》載,“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fù)還,乃設(shè)客問,作《應(yīng)間》以見其志。”王先謙注引《張衡集》對其作此篇的旨意有更具體的說明,曰:“觀者觀余去史官五載而復(fù)還,非進取之勢也。唯衡內(nèi)識利鈍,操心不改?;虿晃抑?,以為失志矣,用為間余。余應(yīng)之以時有遇否,性命難求,因茲以露余誠焉,名之《應(yīng)間》云?!边@就是《應(yīng)間》的創(chuàng)作緣由,而此時的張衡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由于政治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以及自己在官場上的落拓失意,故而產(chǎn)生“朝隱乎史柱”的念頭。

文章開篇,設(shè)客難己,以寫其官場落拓的處境。客曰:“蓋聞前哲首務(wù),務(wù)于下學(xué)上達,佐國理民,有云為也。……吾子性德體道,篤信安仁,約己博藝,無堅不鉆,以思世路,斯何遠矣!曩滯日官,今又原之。雖老氏曲全,進道若退,然行亦以需。必也學(xué)非所用,術(shù)有所仰,故臨川將濟,而舟楫不存焉。徒經(jīng)思天衢,內(nèi)昭獨智,固合理民之式也?故嘗見謗于鄙儒。深厲淺揭,隨時為義,曾何貪于支離,而習(xí)其孤技邪?參輪可使自轉(zhuǎn),木雕猶能獨飛,已垂翅而還故棲,盍亦調(diào)其機而铦諸?”這一段無異于在自揭傷疤。因為,此前張衡因積年不徙官而自去史職,五年后又復(fù)還原職,確實“非進取之勢”。且其體道安仁,約己博藝,卻落拓至“欲濟無舟楫”的境地,還“見謗于鄙儒”。如此落拓境況在其同期創(chuàng)作的《鴻賦序》中也有所表達,序曰:“南寓衡陽,避祁寒也。若其雅步清音,遠心高韻,鹓鸞已降,罕見其儔。而鍛翮墻陰,偶影獨立,唼味粃粺,雞騖為伍,不亦傷乎!予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緒。乃為之賦,聊以自尉?!?《全后漢文》卷五十四)鴻雁高翔于云端,常被用來比喻才高志遠者,可張衡這只孤鴻卻是“鍛翮墻陰”、與“雞騖為伍”。所以,客人不解:既然如此之落拓,為什么還要卑體屈己而復(fù)還史職?

面對客人的詰難,張衡認為,“天爵高懸,得之在命”,此所謂“命”,包括外在的時勢和個人內(nèi)在的質(zhì)性兩個方面;自己的“不遇”,可以分別從中找到根源。就時勢而言,張衡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來就“不慕當(dāng)世”,故文中于古今對比之下,顯示其生不逢時。文曰:

夫戰(zhàn)國交爭,戎車競驅(qū),君若綴旒,人無所麗,燭武縣縋而秦伯退師,魯連系箭而聊城弛柝。從往則合,橫來則離,安危無常,要在說夫。咸以得人為梟,失士為尤。故樊噲披帷,入見高祖;高祖踞洗,以對酈生。當(dāng)此之會,乃黿鳴而鱉應(yīng)也。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隱,奄受區(qū)夏,遂定帝位,皆謀臣之由也。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子長諜之,爛然有第。

在張衡看來,戰(zhàn)國以來以至于楚漢之爭的動蕩局勢下,“安危無常,要在說士”,“得人為梟,失士為尤”,故君王與士人能同心相應(yīng),共建功業(yè)。因而,士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墒牵?dāng)今的天下卻是另一番景象:

今也皇澤宣洽,海外混同,萬方億丑,并質(zhì)共劑,若修成之不暇,尚何功之可立!立事有三,言為下列。下列且不可庶矣,奚冀其二哉!于茲縉紳如云,儒士成林,及津者風(fēng)攄,失涂者幽僻,遭遇難要,趨偶為幸。

所謂“并質(zhì)共劑”,王先謙注曰:“質(zhì)、劑猶今分支契也;并、共猶言交通也?!吨芏Y》曰:凡買賣者,質(zhì)劑焉。大市以質(zhì),小市以劑?!笨芍?,張衡以此批評時人交相為利、結(jié)黨營私的不正之風(fēng)。春秋以來,士人就立下“三不朽”之志: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然而,在這“萬方億丑,并質(zhì)共劑”的時勢下,士人連“立言”的機會都難得,何談其二!張衡認為“人各有能,因藝受任”,在他的理想中,士人之仕應(yīng)該是“度德拜爵,量績受祿”,可是,在這個交相為利的政治環(huán)境下,士人既不可能充分展示其才能,也不可能得到公正的評價。那么,自己的失涂落拓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就個人的質(zhì)性而言,張衡“性德體道,篤信安仁,約己博藝,無堅不鉆”,若在度德量績的時代,當(dāng)然可以大展鴻圖,可他偏偏生于“萬方億丑,并質(zhì)共劑”之際。退一步講,即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若能與世同流合污、行走捷徑,庶幾可以得志,可他偏偏奉順敦篤、守以忠信而與世殊技。他說:“與世殊技,固孤是求”,又說:“捷徑邪至,我不忍以投步;干進茍容,我不忍以歙肩。雖有犀舟勁楫,猶人涉卬否,有須者也。姑亦奉順敦篤,守以忠信,得之不休,不獲不吝。不見是而不惛,居下位而不憂,允上德之常服焉?!薄逗鬂h書》本傳曾謂衡“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而當(dāng)時的官場,又是“萬方億丑,并質(zhì)共劑”,張衡當(dāng)然難以容入其中。盡管他已清醒地認識到,正是因為自己不忍投步于“捷徑邪至”,不忍歙肩于“干進茍容”,才導(dǎo)致“居官積年不徙”的落拓境況,但仍一如既往,自覺地堅守君子之節(jié)操。

既然生不逢時,功名無望,張衡便在落拓失意的境況中,選擇了“聊朝隱乎柱史”,他說:

斐豹以弊督燔書,禮至以掖國作銘;弦高以牛餼退敵,墨翟以縈帶全城;貫高以端辭顯義,蘇武以禿節(jié)效貞;蒲且以飛矰逞巧,詹何以沈鈞致精;弈秋以棋局取譽,王豹以清謳流聲。仆進不能參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數(shù)子。愍《三墳》之既頹,惜《八索》之不理。庶前訓(xùn)之可鉆,聊朝隱乎柱史。且韞櫝以待價,踵顏氏以行止。曾不慊夫晉楚,敢告誠于知己。

有意思的是,在前述《七辯》中,張衡為招隱而構(gòu)設(shè)出一派盛世景象,其中就有圣皇“率由舊章,遵彼前謀。正邪理謬,靡有所疑。旁窺《八索》,仰鏡《三墳》。”可是,在現(xiàn)實中卻是“《三墳》既頹”、“《八索》不理”,此時的他不但無意于招隱,反而自己也走向隱逸。因為張衡深知,“夫玄龍,迎夏則陵云而奮鱗,樂時也;涉冬則淈泥而潛蟠,避害也?!痹谕馄菖c宦官相互傾軋的時代,自己進不能立德立功,退亦不如裴豹等前賢,當(dāng)然無法“樂時”,故而選擇朝隱柱史以“避害”。漢代士人自東方朔、揚雄以來,已有不少人選擇避世金馬門,以朝隱的方式待以時命。張衡辭官五年后復(fù)還史職,其意正在于此。

《歸田賦》寫于晚年,隨著政治環(huán)境的進一步惡化,張衡身在帷幄,終日如履薄冰?!逗鬂h書》本傳記載他遷任侍中之時的一件事:“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痹谶@樣的處境中,張衡感到身心疲憊,連朝隱都不想繼續(xù)下去了。永和初,出任河間相,視事三年,張衡便上書乞骸骨,同時寫下了這篇《歸田賦》以宣寄情志。

《歸田賦》集中表達了張衡厭倦官場、向往離世絕俗的田園生活。賦作開篇交待自游歷京師以來仕不得志的境況,并由此而產(chǎn)生超塵絕世之志。賦曰: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青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若從永元七年初入太學(xué)算起,①參見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第二版第一卷第249頁“文學(xué)史年表”。張衡在都邑洛陽混跡了四十余年。在這期間,若就個人貢獻而言,張衡在天文、歷算、史學(xué)特別是地動儀的制造方面成就卓著;若就官職而言,位不過郎中、太史令、侍中等微職,真是落拓失意。因此,此所謂“無明略以佐時”之言頗有意味,聯(lián)系上述《應(yīng)間》便可推知,其意實謂非無明略,乃不逢明時也。因為,“萬方億丑,并質(zhì)共劑,若修成之不暇,尚何功之可立!”且古人常將“河清”與“圣王為政治平之所致”相聯(lián)系,故“不可俟”之言亦見張衡對當(dāng)時政局與個人前程的絕望。戰(zhàn)國時期,蔡澤失意之中相于唐舉,結(jié)果尚能發(fā)奮邀功,張衡看來,蔡澤所處的是一個“因藝受任”、“量績受祿”的時代,個人可以通過發(fā)憤努力,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而自己永遠等不到這一天,故而深感天道微昧。

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坤·文言),張衡既感天道微昧,便想到追嬉漁父而超塵絕俗。此前,張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賦作結(jié)尾曾謂:“天長地久歲不留,俟河之清祗懷憂。愿得遠度以自娛,上下無常窮六區(qū)。超逾騰躍絕世俗,飄飖神舉逞所欲。天不可階仙夫希,柏舟悄悄吝不飛。松喬高跱孰能離?結(jié)精遠游使心攜?;刂緰A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已流露出明顯的遁世之意,但彼時之隱,乃隱于玄,屬于身仕心隱,尚有待機乘時的夢想;而此時之隱,似已徹底破滅了這樣的夢想,要遐逝長辭了。

正是因為有了與世事長辭的決絕之心,所以張衡能徹底擯棄世俗功利,用審美的眼光來欣賞田園美景。于是,《歸田賦》中就有了那段被后人推崇的寫景文字: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guān)關(guān)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這段文字之所以常被后人樂道,不外乎兩點:一是寫景細膩生動。對春天美景的描寫,此前馮衍《顯志賦》有“開歲發(fā)春兮,百卉含英”之句;梁鴻《適吳詩》亦有“惟季春兮華阜,麥含含兮方秀。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之句,但均嫌簡單。再遠一些,《楚辭·招隱士》中,雖寫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且對深山景致的描寫也非常細致生動,但總體上看,其山中之景過于清幽,甚至有些陰森可怖,讀時令人產(chǎn)生此地不可以久留的強烈感受。相比之下,《歸田賦》不僅寫景細膩生動,而且景致明快,鳥語花香,春意盎然,令人如臨其境、心曠而神怡。二是作者能將其愉悅的心情融入筆下的美景之中。梁鴻與馮衍雖也描寫春景,然作者之意不在欣賞眼前美景,梁氏借以感嘆時光的流逝,馮子更是沉浸在失意之悲中,而《招隱士》為了呼喚隱士歸來,特地將孤寂甚至哀愁融入深山密林中。只有張衡真正是“縱心于物外”,寄情于美景之中。

不僅如此,《歸田賦》還具體描寫自己優(yōu)游閑適的田園生活以及榮辱兩忘的心境: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弊,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沈之魦鰡。于時曜靈俄景,系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

知榮辱之所如!

與險惡的官場相比,這里沒有了爾虞我詐,也無須摧眉折腰;或仰飛俯釣,或彈琴揮墨,一切皆隨心所欲。置身于此,張衡心中便有了前所未有的解脫與愉悅,并由衷地發(fā)出“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文選》注曾謂:“《歸田賦》者,張衡仕不得志,欲歸于田,因作此賦。”果如此言,則本篇所描寫的隱居生活不過是作者之“欲”,屬于理想中的圖景。《后漢書》本傳載,張衡永和初出任河間相,視事三年便上書乞骸骨,卒于永和四年。據(jù)此可知,如此優(yōu)游閑適的隱居生活還真的是張衡所構(gòu)設(shè)的一場美夢,即便它實現(xiàn),也不過數(shù)月間。

以上所述可知,從《七辯》、《應(yīng)間》到《歸田賦》,張衡經(jīng)歷了從招隱到朝隱,終至于徹底超塵絕俗的心路歷程。而這種心跡的形成,又與時代環(huán)境及作家的人生際遇直接相關(guān)。

[1]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2]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孔子.論語·諸子集成本[M].上海:上海書店影印出版,1986.

[4]老子.老子·諸子集成本[M].上海:上海書店影印出版,1986.

[5]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6]王先謙.后漢書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4:666.

[7]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An Analysis of Zhang Heng’s True Feelings as a Hermit inQi Bian,Ying Jian and Gui Tian Fu

YANG Qing-z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d Histor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Qi Bian,Ying JianandGui Tian Fu,Zhang Heng’s works at different phases,are all related to the theme of living in seclusion.Specifically speaking,Qi Bian,which relates a story of copying a hermit by recounting a conversation between Mr.Wuwei(nonaction)and Fang Wuzi and others,is an article of his early life;Ying Jian,an article written at the time when he resumed his office,exhibits his state of mind as an official,whileGui Tian Fu,written in old age,radiates with the ambition of avoiding earthly concerns and holding himself aloof from the vulgar.Three articles have clearly displayed Zhang Heng’s life course from a common person to a hermit.

Zhang Heng;zhao yin;chao yin;return to the countryside;living in seclusion

I 206.2

A

1674-5310(2010)-05-0110-04

本文為海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課題“唐前隱逸文學(xué)研究”(HNSK04-64)內(nèi)容之一。

2010-07-09

楊清之(1966-),男,江西九江人,博士,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學(xué)、古代文論。

(責(zé)任編輯李 莉)

猜你喜歡
田賦張衡
張衡傳(節(jié)選)
歸田賦
東漢全才張衡
張衡數(shù)星星
田賦影響下珠江三角洲傳統(tǒng)聚落聚居特點研究
淺析《光緒祁縣志》中田賦部分編寫內(nèi)容與編寫特點
卷宗(2018年27期)2018-11-07 09:18:14
民國前期康區(qū)田賦和牲稅征收
西藏研究(2018年3期)2018-08-27 01:06:08
張衡的“渾天說”和漏水轉(zhuǎn)渾天儀
張衡與地動儀
爸爸的挑戰(zhàn)
资中县| 东阳市| 苍梧县| 福州市| 沧州市| 洛阳市| 那坡县| 历史| 临沂市| 尼玛县| 铁力市| 宁都县| 内江市| 丹寨县| 墨竹工卡县| 乾安县| 阿拉善左旗| 安徽省| 肃宁县| 威宁| 宽甸| 龙里县| 无棣县| 巴林左旗| 青海省| 陆川县| 正镶白旗| 台南县| 招远市| 庆阳市| 中方县| 六盘水市| 英超| 永嘉县| 乐业县| 阿瓦提县| 牙克石市| 绥化市| 巴里| 宝山区| 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