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躍飛,柳 萍
(1.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峽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湖北宜昌 443002)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馮躍飛1,柳 萍2
(1.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峽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湖北宜昌 443002)
近年隨著我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進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正在進行許多新的嘗試和探索。特別是許多高校都采用了整合國際資源,利用優(yōu)勢互補的策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聯(lián)合或合作培養(yǎng)的模式,擴大招生規(guī)模,推進教育發(fā)展。當由于此種模式下的學生較之普通高校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對于這個群體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往往又因為種種原因存在著疏忽和淡化,故本文試圖對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如何進行思想道德及人文素質培養(yǎng)進行一些初步的設想和研究。
中外合作; 辦學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我國高校與國外高校就開始了中外合作辦學的實踐。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為了適應改革發(fā)展的需要,積極引進外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在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改革的嶄新的辦學體系。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迅速發(fā)展起來,辦學規(guī)模逐步擴大,辦學層次不斷提高,辦學模式也日益多樣化。但是中外合作辦學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其中的一個主要挑戰(zhàn)便是西方思想價值觀念和多元文化對中國學生思想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此外,由于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對象、教學模式、授課方式、師資來源、學生的畢業(yè)去向等與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機構區(qū)別較大,這就決定了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中學生思想狀況及其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
1.學生思想非常態(tài)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學生大多屬于80、90的一代,除了具有同齡人所特有的一些特點外,更由于大多家庭出身優(yōu)越而具有普通同齡人所不具備的特點。一是他們家境殷實,從小沒有受過太多的苦難磨礪,甚至是從其父輩身上他們也很少刻意去發(fā)掘反思父輩成功后的艱辛和付出。自小到大憑借著家庭的優(yōu)越和父母的寵愛一直受到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溺愛,使得他們在應對各種問題的時候習慣性地從自我的情感,意向,愛好出來。在來到自主性要求較高的大學以后,在價值多元化導致的彰顯個性,崇尚自我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他們在為人處世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自我,有的責任意識淡薄,有的紀律觀念薄弱,有的合作意識缺失,更有甚者極端自私,自以為是,唯我獨尊。二是由于他們的年齡大多處在十八九歲,在入學之前大多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鮮有對未來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不成熟的階段,不但沒有系統(tǒng)地認識和學習機會,反而還可能一定程度的受到了來自社會乃至家庭的負面影響。當真正面對人生的整體規(guī)劃,個人的未來定位甚至于人生的終極意義之時不是顯得茫然無知就是消極極端。
2.學生行為非常規(guī)
學校問題與社會問題聯(lián)系日益密切。一是學生之間消費水平差別較大,這種消費水平的差別是社會收入差別和貧富分化在高校的反映,一方面使部分學生產生了“社會分配不公”的怨氣、自卑心理、仇富心態(tài)等,少數學生心理失衡、心態(tài)扭曲,以致發(fā)展成為反同學、反學校、反社會、反人類的心理傾向。另一方面使部分學生虛榮心上升,不顧實際地向高消費攀比,追求物質享樂,借錢消費,債臺高筑,引發(fā)個人與同學、個人與家庭的矛盾。二是學生在道德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他們不是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亦即他們有較高的道德認知水平,但他們很多人就是不實踐,也就是說知行是分離脫節(jié)的。這是在中國改革矛盾凸顯期的當下,道德體系不規(guī)范,道德評價多元化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比較容易遭遇不同程度的道德困境:如認為父母為自己花錢理所應當,沒有感恩的情感;又如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誠信缺失的現象等。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面對這種復雜狀況時已經力不從心,而且對于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和重視,由于條件、人員等因素限制,目前還不到位,這是高校合作辦學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個潛在的、巨大的隱患。
3.辦學模式非常路
在受到西化教育以及中國社會現有的經濟形式,社會模式和文化特色共同作用下,合作辦學的模式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一是招生錄取方式不同國內高校常規(guī)的錄取。中外合作辦學是自主招生,生源的素質參差不齊。二是受教育的理念不同,國外的教育教學理念,容易引發(fā)西方思想道德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道德觀念的沖突。三是家境殷實。這部分學生大多學習興趣不強、學習基礎差,個性強。四是部分學生強調自我價值。以自我為中心,重視個人利益,重功利,講實惠。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學生培養(yǎng)成擁有完整人格,高尚情操,全面素質的面向21世紀的合格人才,是擺在每一位身處其中的教育者重大課題。
第一,堅守課堂第一陣地?!罢n堂教學是德育開展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學生主要通過課堂學習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該發(fā)揮其“第一課堂”的主體陣地作用,在學生獲得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有效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社科素質。這就對相關的思政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常規(guī)思政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外,還要求具備較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未來意識。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過程中要大量融入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善于引導學生比對,鑒別,分析國內國外不同的價值形式和意識形態(tài),真正去粗取精,洋為中用,弘揚中國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
第二,利用社會第二陣地。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普遍家境比較優(yōu)越,他們對于社會實際和社會底層生活缺乏了解,對今天自己的富足生活想當然的認為理所應當,對老師在課堂上的理論教育不能深入理解,而且大多不以為然。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適時適當的開展形式多樣,種類不一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他們能將課堂上習得的理論知識在現實中加以檢驗,能將老師所講到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現實中思考體會,不斷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還能一定程度地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協(xié)作能力,合作意識,比較有針對性的解決他們這一代青年所固有的頑疾,從而達到由外到內的轉變,實現最終的教育培養(yǎng)目的,成為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綜合人才。
第三,強調管理第三陣地。管理育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fā)揮管理者的作用,通過科學規(guī)范,公平公正的人文化管理達到育人目的。因此,學生管理者要經常深入一線,做到“入公寓”,“入教室”、“入學生”,通過多形式,寬領域,深層次進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一支素質高、樂奉獻、勤鉆研的隊伍,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學校在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全員德育意識,上下一心,齊抓共管的格局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造就一支跨世紀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隊伍。要堅持高起點,高效力的原則,逐漸形成一支專家化、學者化的隊伍。對專職工作者,要建立擇優(yōu)選派,相對穩(wěn)定,按需培養(yǎng),合理分流的運行機制,保證隊伍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對兼職工作者,要堅持雙職務、雙職稱,使他們安心工作,樂于奉獻。要建立相應的激勵競爭機制,有獎有懲,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同時要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使他們在學生道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帶頭示范和監(jiān)督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中外合作辦學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從事中外合作辦事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都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和課題。只要我們能夠準確的定位,科學的判斷,理性的總結,逐漸地找到并掌握中外合作辦學教育教學中的規(guī)律,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不斷地反思提高,我們的中外合作辦學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 陸勁松,丁云偉.關于中外合作辦學體制問題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2(1).
[2] 鮑傳友.加強合作辦學研究,推進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12).
[3] 瞿 佳.結合國情優(yōu)勢互補提高中外合作辦學幾率[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05(6).
[4] 王本中.中外合作辦學的探索[M].香港:開明出版社,2004.
G 641
A
1672-6219(2010)增刊-0013-02
2010-12-04
馮躍飛(1979-),男,湖北宜昌人,三峽大學科技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柳 萍(1979-),女,湖北宜昌人,三峽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教師,主要從事跨文化交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