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樸周 孫樹卓 靳俊英
塑料大棚秋延遲番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崔樸周 孫樹卓 靳俊英
崔樸周,濟源市園藝工作站,河南省濟源市文昌中路661號,454650,電話:0391-6617851,13653918289,E-mai1:jysscb@163.com
孫樹卓,靳俊英,濟源市園藝工作站
多年來,秋延遲溫棚番茄在我市菜區(qū)有一定的栽培面積,但由于一些栽培技術上的問題未得到較好地解決,產量低而不穩(wěn),從而抑制了生產規(guī)模的發(fā)展,影響秋冬季市場番茄的平衡供應。為此針對生產中的問題,展開該項研究,通過改變播種期和栽培方式,使塑料大棚秋延遲番茄667 m2產量從傳統(tǒng)的3 500 kg穩(wěn)定到了6 000 kg以上。在濟源市示范推廣1 400 hm2,同時推廣到了豫北、豫西、豫東等地區(qū),都收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參試番茄品種有5個,分別為金棚一號、鐵甲、粉都先鋒、硬粉8號、中雜9號(對照)。
①播期與品種試驗 試驗于2004年、2005年在軹城鎮(zhèn)牛莊村的一座10 m×70 m塑料大棚內進行。播種期分 5 批,A1:6 月 10 日;A2:6 月 20 日;A3:6 月 30日;A4:7 月 10 日;A5:7 月 20 日。 品種 4 個,B1:金棚一號;B2:鐵甲;B3:粉都先鋒;B4:硬粉 8 號。試驗設相同播種期為一個大區(qū),大區(qū)內設4個不同品種小區(qū),每小區(qū)種植 6 m×1.5 m,種植密度為 3 600 株/667 m2,設 2 次重復,小區(qū)在同一個大區(qū)內隨機排列,播種期試驗大區(qū)設3次重復。試驗除試驗因子不同外其他管理完全相同。對照品種采用中雜9號。
②品種與密度試驗 試驗于2007年在軹城鎮(zhèn)宏泉村一座10 m×60 m的塑料大棚內進行。密度分4個處 理 ,C1:3 000 株/667 m2;C2:3 300 株/667 m2;C3:3 600 株/667 m2;C4:4 000 株/667 m2。 品種 4 個,B1:金棚一號;B2:鐵甲; B3:粉都先鋒;B4:硬粉 8 號。 播種期采用播種試驗中最佳播種期,試驗設相同密度為一個大區(qū),大區(qū)內設4個不同品種小區(qū),每小區(qū)種植6 m×1.5 m,設2次重復,小區(qū)在同一個大區(qū)內隨機排列,密度試驗大區(qū)設3次重復。試驗除試驗因子不同外其他管理完全相同。以中雜9號,3 600株/667 m2為對照。
栽培方式全部采用育苗、定植后使用舊棚膜覆蓋,10月上旬換用新棚膜覆蓋。栽培采用單稈整枝;10月5日在最上一穗果上留2片葉摘心;水肥管理統(tǒng)一按生育期進行,病蟲害防治為整個試驗棚統(tǒng)一進行。品種間番茄病毒病發(fā)生率調查在2004年全濟源市大棚秋延遲番茄生產中廣泛進行,每品種抽取20棚,每棚隨機抽取10株調查。調查時間為生長中期9月16日,不同環(huán)境栽培條件下每品種各調查200株。
病毒病調查結果表明,露地育苗,定植后于9月中旬覆蓋大棚膜的發(fā)病率以金棚一號最低為30.5%,其次鐵甲為31.5%,硬粉8號為32.0%,粉都先鋒最高為33.0%。育苗、定植后使用舊棚膜覆蓋,10月上旬換用新棚膜覆蓋,發(fā)病率以鐵甲最低為5.3%,其次是硬粉8 號為 5.5%,粉都先鋒為 6.0%,金棚一號最高為6.2%。說明品種間抗病性差異不顯著,單純依靠品種抗性或藥劑防治來防止、解決番茄病毒病的發(fā)生和為害是不可行的。每種環(huán)境下調查800株,育苗、定植后使用舊棚膜覆蓋,10月上旬換用新棚膜覆蓋栽培形式下共發(fā)病46株,發(fā)病率為5.75%;常規(guī)露地育苗,定植后于9月中旬覆蓋大棚膜發(fā)病254株,發(fā)病率為31.75%;育苗、定植后使用舊棚膜覆蓋,10月上旬換用新棚膜覆蓋栽培形式病毒病發(fā)生率較常規(guī)減輕26.0%,說明秋延遲番茄生產采用育苗、定植后使用舊棚膜覆蓋,到10月上旬換用新棚膜覆蓋是十分有效防治病毒病的途徑。
表1 播種期與品種試驗結果
①從表1可以看出,秋延遲番茄栽培的病毒病發(fā)生情況,與品種之間的關系差異不顯著,和大田調查情況相吻合。但不同播種期之間的發(fā)病率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A1比A2處理的各品種的發(fā)病率均出現(xiàn)了成倍增長。從A1到A5的各自五個品種處理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遞減狀態(tài)。
②從表1的產量結果上看,同一個播種期內,試驗品種相比傳統(tǒng)品種雖有所增產,但增產幅度均沒有超過6%。并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增產幅度出現(xiàn)遞減趨勢,說明現(xiàn)在推廣的品種生育期有所延長,更有利于長季節(jié)生產使用。在采收時,可直觀看到,試驗品種的果實硬度明顯增強,耐貯運性更加優(yōu)良,可擴大銷售半徑,更適宜當前生產上使用,但選擇試驗的品種之間產量無差異。
③從不同播種期上看,除A2、A3兩處理之間產量無顯著差異外,A2、A3兩處理4個品種的平均產量較A1處理,分別增加了138.5%,136.7%,達到了極顯著差異水平;較A4分別增加了19.4%,18.5%,達到了顯著差異水平;A4較A5增加了35.8%,達到了顯著差異水平。說明A2、A3兩播種期為秋延遲番茄的最佳播種期,播種期與產量形成關系最大。
表2 栽培密度與品種試驗結果
①從表2看,選擇的所有品種,在不同密度栽培時,前期產量均明顯高與對照,達到了極顯著差異水平,但是總產量差異不顯著。在試驗觀察中看到,所選用的品種前期坐果率明顯高于對照,對前期產量形成十分有利,大大降低了塑料大棚生產上因寒流來臨過早,造成豐產不豐收的風險。同時還可以減少進入11月下旬后,青果貯藏后熟時的壓力,果實出售時的品質大大提高。
②從試驗情況看,所有試驗品種的總產量以3 300株/667 m2、3 600株/667 m2兩個處理的為最好。前期產量與密度呈現(xiàn)正相關,但密度達到4 000株/667 m2后,總產量開始出現(xiàn)下降趨勢,僅僅只有B3比對照增產1.5%。說明秋延遲番茄栽培,不能因生產季節(jié)短而盲目加大栽培密度。
①番茄的秋延后栽培,必須要有遮強光設施。本研究表明,不同的藥劑防治病毒病效果均不理想,而在舊棚膜遮蔭條件下育苗、定植,10月上旬換用新棚膜覆蓋栽培模式能很好地抑制和減輕病毒病的發(fā)生和為害,保證番茄的優(yōu)質高產。從成本核算來看,基本上不增加生產投入。
②可以根據不同市場需求習慣,合理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密度栽培以3 300~3 600株/667 m2為宜。
③河南地區(qū)播期以6月下旬為最佳,始收期為10月上中旬,正是番茄淡季,終收期可利用活棵保鮮,延遲到12月上中旬采收結束,部分不成熟的果實,可通過采收后熟,上市銷售可延續(xù)到1月中旬。
20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