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鳴
2010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較去年穩(wěn)中微變,比如將原來的“考試能力要求”改稱為“考試目標與要求”,將原來的“考試內(nèi)容”改稱為“考試范圍與要求”。這些提法更為嚴謹規(guī)范,更加科學明確。同時,局部要求有“易化”傾向。不過,總體變化不大,重點能力點依然是“閱讀”和“表達”,卷面結構和分值的分配上沒有變化,與2009年安徽高考語文試卷相同。這種“穩(wěn)定”有助于2010年考生的穩(wěn)定發(fā)揮。下面依據(jù)2010年安徽省高考語文試卷“考試范圍與要求”,從五個方面對《考試說明》做以深層解讀,并對后期的復習備考提出建議。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一)《考試說明》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與2009年《考試說明》相同,沒有變化?!罢撌鲱愇谋鹃喿x”與“文學類文本閱讀”區(qū)別明顯,考查點表述界限分明。其考查內(nèi)容主要包括“理解和分析綜合”兩部分?!罢撌鲱愇谋尽钡目疾閭戎赜趯ξ亩巫鰷\層次閱讀和理解,以讀懂內(nèi)容為出發(fā)點,注重基本閱讀能力的檢驗,一般不涉及深層意蘊。從《考試說明》中的示例看,“論述類文本閱讀”應以社會科學類文章為主,第二輪復習備考應把這類文章的閱讀作為訓練重點。
(二)備考建議
“論述類文本閱讀”第二輪復習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三讀”“四注意”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三讀”:初讀,整體感知明思路;再讀,題文對照找區(qū)域;三讀,認真分析排干擾。“四注意”:注意找準題干中的關鍵詞,注意結合文本中觀點性的內(nèi)容勾畫重要信息,注意分析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注意信息整合和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一)《考試說明》分析
2010年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與2009年相比只有一點微小的變化,就是關于“探究”能力的要求發(fā)生了變化,將原來的“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改為“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對作品思想內(nèi)涵的發(fā)掘與探究更加具體明確。探究能力的考查,彰顯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注重對學生潛能的培養(yǎng)。
其他要求與2009年相同,具體表現(xiàn)為:
(1)從試卷結構看,“文學類文本閱讀”繼續(xù)安排在第一卷;(2)從分值看,保持在25分左右;(3)從選文體裁看,側重考查散文和小說兩種文體;(4)從考查目標定位看,更加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
(二)備考建議
(1)帶領學生回歸課本,掌握小說與散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
(2)結合《考試說明》和典型例題,幫助學生學會從語言、形象、情思三個層面整體把握文本。
(3)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感受和體悟文學作品語言美、形象美、情思美的意識和能力,養(yǎng)成和運用由語言而想象而情思的循序漸進的鑒賞習慣和方法。
(4)認真審讀題干,明確答題要求和題中隱含的信息,學會利用文中詞句組織答案。
(5)注意分點作答,表述要力求準確、通暢、有條理。
三、古詩文閱讀
(一)《考試說明》分析
2010年的《考試說明》繼續(xù)將“名句名篇默寫”歸入古詩文閱讀這一板塊。文言詩文閱讀的考試內(nèi)容還是2009年高考的三個方面,即文言文閱讀、古詩鑒賞、名句名篇默寫。
(1)文言文閱讀要求的表述出現(xiàn)了變化。今年《考試說明》文言文閱讀中“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將原來“利用材料中的相關信息(如題目、注釋、出處等)作出綜合分析和準確判斷”一句中的括號部分刪除了,這一“提示”其實在古詩鑒賞時也同樣要特別留意,此次刪除應該不是淡化。這點值得備考師生注意。
(2)調(diào)整了“名句名篇默寫”的考試范圍。2009年的《考試說明》將“名句名篇默寫”的考試范圍明確規(guī)定為“常見的名句名篇”,“默寫范圍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推薦背誦的優(yōu)秀詩文篇目、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建議誦讀的篇目,以及我省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所使用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要求背誦的部分篇目”。與2009年相比,2010年《考試說明》“附錄二”的“古代詩文篇目”中對“常見的名句名篇默寫范圍”做了一些調(diào)整,主要體現(xiàn)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推薦背誦的篇目。這樣,教師指導復習時將更有針對性。
(二)備考建議
(1)文言文閱讀
①注意文言實詞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及語境進行推斷的能力。
②注意特殊名式及詞類活用現(xiàn)象,提高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要精選語段讓學生動手做完整的翻譯訓練。
③注意文中人、事、理的關系,分析文章內(nèi)容。
④通過形象特點把握文旨,通過選材的詳略把握文旨,通過章法結構技巧把握文旨。
(2)古詩鑒賞
①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賞析》中有《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吟詠詩韻以聲求氣》三篇指導學生自主欣賞古詩詞的文章,對學生掌握古詩鑒賞的方法很有幫助。建議指導學生認真閱讀。
②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詩歌題目、詩句內(nèi)容、詩人生平、時代背景、詩后注釋里的有效信息。
③幫助學生提高通過抽換和比較的方法品味詩歌關鍵詞和關鍵句的能力。
④同一題材的詩詞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情感因素,復習中應注意歸類。
(3)名句名篇不能滿足于會背,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尤其要注意平時容易寫錯的字。
四、語言文字運用
(一)《考試說明》分析
與2009年相比,“語言文字運用”的要求中,將原來的“并能在具體的語境中較好地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中“較好地”這一限制詞刪去了。另外,對“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要求更簡明。原來是“從應用的角度看,標點符號的考查具有綜合性,如寫作中就包含著對標點符號使用的考查。高考語文一般不單獨設題考查標點符號”,現(xiàn)在簡述為“標點符號的考查具有綜合性,一般不單獨命題”。這一變化更好地呼應了作文中對標點的要求——“文章中標點符號使用規(guī)范、正確”,考生應在自己的寫作中對這一“基礎等級”嚴加關注。
其余考點要求與2009年相同,沒有變化。
(二)備考建議
(1)指導學生對以往試卷中“語言運用”方面的試題進行整理并歸類,建立“錯題集”,強化記憶。
(2)要讓每位學生掌握《考試說明》中列舉的九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表達效果,做到能分析,能運用。
(3)“仿寫”或“根據(jù)要求寫語段”,一定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弄清命題意圖,立好意,選好材,組織好句子”
的做題習慣。
五、寫作
(一)《考試說明》分析
這部分出現(xiàn)了兩處變化:一是對錯別字的要求更加明確嚴格。去年要求“評卷時,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今年將括號去掉,明確要求“書寫錯誤的,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考生應特別注意這一寫作中的致命隱患。二是在作文的“發(fā)展等級”中的“有創(chuàng)新”方面,原來要求“‘見解新穎指文章對生活有獨到的感悟和深刻的見解”,2010年將其中的“深刻的”刪去了。
其余部分都與2009年《考試說明》要求相同。
(1)概述部分。2010年“寫作”要求繼續(xù)表述為“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2)基礎等級。延續(xù)了2009年對“符合題意”“符合文體要求”“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語言通順,結構完整”“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的表述。
(3)發(fā)展等級。繼續(xù)從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四個方面提出十六個點,明確指出閱卷時采用一點評分法。
(二)備考建議
(1)文體意識要強化。
近幾年的高考閱卷對“文體”提出了越來越明確的要求。高考作文命題由以前的話題作文一統(tǒng)天下到如今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鼎足而立,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因此,復習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各種文體的特征,避免考場上寫出“四不像”的作文。
(2)選材、立意要出新。
二輪復習時可在選材立意和積累素材上下工夫。選材新穎,富有時代氣息,立意高遠,都可在短期內(nèi)得到強化。作文選材要“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主流文化導向”。要注意新鮮素材的積累,特別是新近發(fā)生的有豐富精神內(nèi)涵的國內(nèi)外新聞事件,為“表達”做充分的素材儲備。
(3)關鍵主題要重視。
比如“科學與創(chuàng)新”“和諧與發(fā)展”“危機與機遇”“責任”“開放”“信心”等。建議圍繞上述幾個主題準備一些寫作素材,并在平時的訓練中指導學生學會“架橋”,從而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靈活地使用。
(4)訓練要落實,文面要整潔。
文面是留給閱卷老師的第一印象。最后階段的復習中,一定要把作文訓練落到實處,每個學生都要動手寫作,并且按時完成。同時,練習中要突出強調(diào)文面整潔、書寫美觀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后階段的復習中,考生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認真學習《考試說明》的精神,讓復習的思路更明確。(二)在第一輪全面復習的基礎上,針對自己在規(guī)范性“??肌敝兴┞冻鰜淼膯栴},增強第二輪復習的針對性,消化弱點難點,提高復習效率。(三)進一步增強實戰(zhàn)性,在實戰(zhàn)訓練中優(yōu)化解題的節(jié)奏,以便在高考中能充分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