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金
宋代畫院曾經(jīng)舉行過一次繪畫比賽,畫題是“踏花歸來馬蹄香”。眾畫工揮毫潑墨,各顯其能,有的畫騎馬人手里拈著一枝花,有的畫馬蹄上纏繞著一枝花,有的畫一匹馬站在一片鮮花盛開的地方……最后奪魁的卻是這樣一幅畫,一匹駿馬奮蹄疾馳,馬蹄邊飛舞著幾只小蜜蜂。真是絕妙的構思啊!畫中沒有花,但那追逐馬兒的小蜜蜂卻使人依稀嗅到了那濃濃的花香。花香是難以正面描繪的,作者以蜜蜂來表現(xiàn)花香,就是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
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對象不做正面的描繪,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或襯托法。
俗話說:“花紅雖好,需得綠葉扶持?!眰让婷鑼懯钦婷鑼懙谋匾a充,有些事物無法進行正面描寫,就可以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正如清代著名文論家劉熙載所說:“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側面描寫曲折含蓄,能喚起讀者的想象,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特點鮮明突出;側面描寫能使人或物、主題更加形象和深刻,使文章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那么,怎樣進行側面描寫呢?
一、正襯:以優(yōu)寫優(yōu),以劣凸劣
正襯法就是利用和描寫對象相類似的人或物來作陪襯,以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比如要表現(xiàn)A很優(yōu)秀,不直接寫A如何優(yōu)秀,而是先渲染描寫B(tài)的優(yōu)秀,然后說出A比B更優(yōu)秀。同理,反過來也一樣,為了強化突顯A之劣,可以先渲染B之劣,再含蓄點出A之劣甚于B。
清人毛宗崗在評《三國志演義》中“群英會蔣干中計”有一段精辟的論述:“寫周瑜乖巧,以襯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襯也。譬如寫國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覺其更美;寫虎將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覺其更勇?!?/p>
《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中,沒有正面寫關羽的武藝如何高超,而是寫華雄打敗了幾員大將,武藝甚是了得。就在這種背景下,關羽上陣,在短時間內(nèi)就將華雄斬殺,出戰(zhàn)時曹操為他備下的熱酒,關羽凱旋后“其酒尚溫”。這樣,側面描寫就很好地表現(xiàn)了關羽的武藝超群。
二、旁襯:以旁面反應來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
《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迸砸r法就是不直接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描寫,而是描寫與之相關的事物,或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評論,從側面烘托、映襯,從而將描寫對象的特征表現(xiàn)出來。比如寫情,我們需借助景物來烘托,情借景生,情景交融,正如清代文論家吳喬所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睂懭?,則可以通過旁人的評價來表現(xiàn)這個人的品質(zhì)。
王(太守)善畫古松,蔡酣紫先生題云:“煙墨一螺香一炷,寫出長松兩三樹,月明老鶴忽飛來,踏枝不著空歸去、”(袁枚《隨園詩話》)
松畫得有多逼真,蔡酣紫先生沒有直說,只是寫了一只鶴向畫巾的松樹飛來,不料腳卻踏了個空,誤把畫中的松當成真松了。這一筆,呵謂把王太守畫松的逼真動人的高超技藝表現(xiàn)得無以復加了。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p>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悄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漢樂府民歌《陌上?!?
作者不從秦羅敷本身實寫她的美貌,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秦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來表現(xiàn)秦羅敷美到極點。這種“以不寫寫之”的側面描寫法,能充分調(diào)動讀者的自由聯(lián)想和豐富想象,真可謂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三、反襯:渲染對立面突顯描寫對象的特點
反襯是用相反或相對的人或物作背景,來襯托出描寫對象的特點,寫作時,我們要強化渲染作陪襯的對立面的特點,從而更突出地表現(xiàn)描寫對象的特征。比如用聲音來反襯靜,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庇幸痪湓拰懙酶?,“這里最大的聲音就是樹葉落地的聲音”,多么寧靜的地方啊!
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有爆竹聲聯(lián)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通“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魯迅《祝?!?
以樂襯哀作者通過描繪魯鎮(zhèn)除夕“祝福”的氣氛和聲響,強有力地襯托出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王夫之在《姜齋濤話》巾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