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芬 鄭再菊
(浙江省寧海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浙江 寧海 315600)
兩種腸內營養(yǎng)途徑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比較
李燕芬 鄭再菊
(浙江省寧海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浙江 寧海 315600)
目的比較經鼻空腸管和鼻胃管進行腸內營養(yǎng)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選擇更有效的腸內營養(yǎng)途徑。方法將57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采用胃管,另一組采用鼻空腸管。記錄兩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第5、第10天的營養(yǎng)情況,包括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含量;記錄兩組置管10 d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腹瀉、消化道出血、反流、誤吸及吸入性肺炎等情況,兩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置管后第5天、第10天鼻空腸管組的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含量均高于胃管組。鼻空腸管組反流率低于胃管組。以上差異均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使用鼻空腸管給予腸內營養(yǎng)更能改善其營養(yǎng)狀況,減少并發(fā)癥,更有利于患者康復。
重型顱腦損傷 鼻胃管 鼻腸管 腸內營養(yǎng)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常處于高分解、高代謝狀態(tài),機體呈負氮平衡,負氮平衡引起患者發(fā)生貧血、創(chuàng)面愈合遲緩和抵抗力降低等不良后果,因此,早期營養(yǎng)支持顯得非常重要[1]?;颊呶改c功能正常,則首選腸內營養(yǎng),但是腸內營養(yǎng)有時會導致喂養(yǎng)不耐受和吸入性肺炎。本研究將胃管和鼻空腸管兩種不同的腸內營養(yǎng)途徑,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析比較腸內營養(yǎng)并發(fā)癥與營養(yǎng)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57例。納入標準:Glasgow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經CT掃描證實為重型顱腦損傷;年齡18~65歲;傷后24 h內入院。排除標準:有上消化道潰瘍史;有心、肺、肝、腎等多發(fā)傷;有原發(fā)疾病的低蛋白血癥;入院10 d內自動出院或死亡。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將57例患者隨機分為胃管組與鼻空腸管組,鼻空腸管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齡18~64歲。其中硬膜下血腫5例,腦挫裂傷13例,彌漫性軸索傷6例,原發(fā)性腦干傷3例。胃管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0~65歲。其中硬膜下血腫8例,腦挫裂傷12例,彌漫性軸索傷8例,原發(fā)性腦干傷2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2 置管及喂養(yǎng)方法 胃管及鼻空腸管均為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胃管組使用的是12號復爾凱鼻胃管,鼻空腸管組使用的是12號螺旋型鼻腸管,胃管組使用常規(guī)方法插入胃管,鼻空腸管組在插管前30 min肌內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采用常規(guī)插胃管方法插入胃內后,再送管25 cm,管道外端懸空約40 cm固定于近耳垂部,24 h后給予鼻飼能全力,第1天鼻飼500 ml,逐漸增加,第3 d達到1 500 ml,并維持在1 500 ml/d,通過腸內營養(yǎng)泵24 h滴注,溫度37~40℃ ,回抽胃腸內液體6次/d,用p H試紙檢測回抽液體,以確定營養(yǎng)管的位置。
1.3 觀察指標
1.3.1 營養(yǎng)指標 在腸內營養(yǎng)前及置管后第2、第5、第10天記錄兩組患者的血清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含量。
1.3.2 并發(fā)癥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置管10 d內并發(fā)腹瀉、消化道出血、反流、誤吸及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情況。判定標準[2]:鼻飼后或鼻飼中胃內食物經賁門、食管由口腔流出為反流;患者突然出現(xiàn)嗆咳、呼吸困難或咳出類似營養(yǎng)液樣痰為誤吸;有吸入史,隨即出現(xiàn)咳嗽、氣促、聽診雙肺濕啰音,胸片散在不規(guī)則邊緣模糊陰影為吸入性肺炎;排稀爛或水樣便、腸鳴音亢進、每天排便3次以上為腹瀉;嘔吐咖啡樣
物或排柏油樣便,大便潛血試驗(++)以上為上消化道出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Fisher’s確切概率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置管前后營養(yǎng)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置管前后營養(yǎng)情況比較(±s)
組別 例 置管前總蛋白(g/L) 前蛋白(mg/L) 血紅蛋白(g/L)置管第2天總蛋白(g/L)前白蛋白(mg/L)血紅蛋白(g/L)胃管組 30 64.1±4.0 249.3±47.4 135.8±18.1 61.2±3.0 195.7±19.8 123.8±21.1鼻空腸組 27 65.0±3.4 239.6±37.4 133.2±14.2 61.6±3.2 196.2±48.4 126.5±18.2 t值 0.94 0.91 0.33 0.50 0.03 0.54 P 值 0.370 0.360 0.760 0.640 0.960 0.610組別 例 置管第5天總蛋白(g/L) 前蛋白(mg/L) 血紅蛋白(g/L)置管第10天總蛋白(g/L)前白蛋白(mg/L)血紅蛋白(g/L)胃管組 30 54.6±3.1 201.1±23.4 103.4±16.3 55.2±3.5 204.3±20.8 122.2±13.3鼻空腸組 27 56.4±3.7 231.1±42.6 117.0±24.3 58.2±3.1 246.3±43.4 128.2±20.1 t值 2.04 3.37 2.54 3.52 4.77 1.36 P值0.048 0.000 0.017 0.002 0.001 0.180
表1可見:置管前與置管后第2天兩組患者各營養(yǎng)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置管后第5天鼻空腸管的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的含量高于胃管組,第10天鼻空腸管組的總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胃管組,經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置管10 d內并發(fā)癥的比較
表2可見:鼻空腸管組反流發(fā)生率低于胃管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3.1 空腸內喂養(yǎng)可使患者獲取更高的營養(yǎng)支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顱內高壓和下丘腦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蠕動功能障礙,胃蠕動功能障礙會進一步抑制胃的消化能力而導致營養(yǎng)缺乏[3]。本研究中鼻空腸管組沒有出現(xiàn)潴留現(xiàn)象,胃管組中有3例潴留量超過200 ml,有5例潴留量超過100 ml,分別予暫停輸注或者減慢滴注速度,這樣導致胃管組能全力營養(yǎng)液總體輸入量少于鼻空腸管組。患者在置管后第5天鼻空腸管組的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的含量均高于胃管組,表明鼻空腸管組比胃管組獲得更高的營養(yǎng)支持。
3.2 空腸內喂養(yǎng)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雖然胃內喂養(yǎng)比小腸內喂養(yǎng)更經濟、便利,但是胃內喂養(yǎng)比小腸內喂養(yǎng)更容易導致反流、誤吸及吸入性肺炎,臨床上多主張在危重患者中選擇小腸內喂養(yǎng)。兩組患者置管10 d內并發(fā)癥比較,鼻空腸管組患者反流現(xiàn)象明顯較胃管組患者少。鼻空腸管管端通過屈式韌帶,由于屈式韌帶括約肌的作用,營養(yǎng)液較難出現(xiàn)反流現(xiàn)象,在誤吸與吸入性肺炎方面,雖然兩組數(shù)據(jù)有差別,但P>0.05差異無顯著意義,可能與本組樣本量較少有關。另外兩組均采用一些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舉措,均抬高床頭30°~40°,口腔護理2次/d。所有患者均6次/d用p H試紙檢測胃腸液,以確定管端的位置,鼻空腸管組沒有出現(xiàn)管道脫出的現(xiàn)象,胃管組有1例管道脫出至食道,又重新置管。
3.3 鼻空腸管置管方法的改進 鼻空腸管在臨床較難推廣的原因之一是置管成功率較常規(guī)胃管法低。本組3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有25例,成功率為83%,我們采取插管前30 min肌內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促使胃腸蠕動,提高置管成功率。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僅研究早期營養(yǎng)與胃腸道并發(fā)癥情況,對中晚期營養(yǎng)以及胃空腸并發(fā)癥情況,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1]11Rokyta R J,Matejovic M,Krouzecky A,et al.Postpyloric Eternal Nutrition in Septic Patients:Effects on Hepatosplanchnic Hemodynamic and Energy Status[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4):714-717.
[2]鄭秀先,李雪松,李琦,等.改進鼻飼管置入長度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相關并發(fā)癥影響[J].護理學報,2007,14(4):5-7.
[3]Joe Krenitsky.Gastric Versus Jejunal Feeding:Ebidence or E-motion?[J].Practical Gastroenterology,2006,42(9):49-65.
Severe head injury Nasogastric tube Nose intestine tube Enteral nutrition
李燕芬(1963-),女,浙江寧波,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
R473.6
B
1002-6975(2010)19-1758-02
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