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春
“將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而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這就是領導者管理中的“酒與污水定律”。在現(xiàn)實中的任何組織里,都有這樣的人,似乎他們的存在不是為了把事情搞好,而是為了把事情搞砸。他們的傳染性之大,破壞力之強,常常令人瞠目結(jié)舌。這種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害群之馬”。如何對付組織內(nèi)的害群之馬,是許多領導者想做好,但又苦于精力不足,經(jīng)驗不夠的。
識破“害群之馬”
在中國歷史典籍里,不乏有對組織內(nèi)害群之馬特征的描述。在一典籍里如此寫道:“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jié)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垮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jié)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p>
將此話翻譯為白話文,并結(jié)合現(xiàn)代的實際,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五種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他們是各級組織混亂的禍患之源。這五種人是:第一,結(jié)黨營私,亂立山頭,以派辨人、詆毀賢良的人;第二,起居奢華,荒淫無度,標新立異,嘩眾取寵的人;第三,言過其實,蠱惑人心,以訛傳訛,混淆視聽的人;第四,搬弄是非,貶人抬己,以權(quán)謀私,興師動眾的人;第五,利欲熏心,貪圖便宜,以敵為友,暗中勾結(jié)的人。這五種虛偽奸詐、德行敗壞的小人和惡人,對一般人而言,只能遠離而不可親近;而對領導者而言,躲是躲不掉,要有辦法應對和利用。
馭馬有正術
有個遠古時代的故事,軒轅黃帝要到具茨山去尋找一位叫大隗的“完人”,向他請教治理天下的良策。當他們行至襄城郊外時,迷了路。一行人正萬分著急的時候,看見空曠的野地里有個牧馬的男孩,黃帝就趕快過去問他:“你知道去具茨山的方向嗎?”男孩說:“當然知道。”黃帝心中大喜,連忙又問:“那你知道大隗住在什么地方嗎?”男孩看了看黃帝說:“知道。我什么都知道?!秉S帝見他聰明伶俐,于是逗他說:“你的口氣真大,既然什么都知道,那我問問你,如何治理天下,你知道嗎?”男孩回答說:“治理天下,與牧馬相比有什么不同嗎?只不過是要把危害馬群的壞馬驅(qū)逐出去而已?!蹦泻⒄f完,騎馬離去。黃帝聽了叩頭至地行了大禮,口稱“天師”而退去。這就是“害群之馬”成語的來歷。
其實,對付組織內(nèi)部的小人和惡人,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學中有許多辦法,而且許多辦法是拿得上臺面的,屬于正術一類。
循序漸進,給這些害群之馬以必要的教育和處罰。一個高明的領導者最基本的素質(zhì),就是對那些有可能危及組織的不端之人和不端之事,有著起碼的敏感,在他們沒有拖垮組織之前,就果斷地采取行動,將麻煩扼殺在搖籃之中。管理學中有所謂“漸進式罰則”,這是糾正違紀違規(guī)行為的系統(tǒng)方式?;静襟E是:非正式的口頭警告,正式的面對面批評教育,正式的書面警告,留用察看處罰,停職反省處罰,開除或解雇處罰。沿著這六條思路做,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讓被教育和處罰的人無話可說,可以達到擾動較小的效果。
現(xiàn)身說法,讓害群之馬成為我們的反面教員?,F(xiàn)在許多單位都要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有時還要播放電視片。讓我黨的現(xiàn)職干部看看那些丟人現(xiàn)眼的人“表演”,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反思、引起震撼。
釜底抽薪,把這些害群之馬剔除出去。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以毒攻毒
高明的領導者要懂得亦正亦邪的道理,具有亦正亦邪的本事。不正扶不了正,不邪壓不住邪。當然這里所說的“邪”是打引號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需要的時候我們不妨做一下惡人。
引蛇出洞,讓那些惹是生非的人成為被打的靶子。害群之馬大多是好事之徒,要通過一些團隊活動讓其表演得更加充分一點。百密必有一疏,害群之馬往往是吹毛求疵的人,是有意與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或做法背道而馳的人,他們并不愿意在團隊中做一名“親善使者”,而如同一個“仙人球”,讓人無法親近。而團隊合作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整體素質(zhì),這同時也是害群之馬最好的“曝光”時機,通過幾次團隊活動,周圍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種種缺點,很快就能形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局面。
反向思維,讓那些惹是生非的人給我們當向?qū)АR话愣?組織內(nèi)惹是生非的人當然是很討嫌,但是仔細想一想,他們也不是一無所是。這樣的人往往性格古怪,好說怪話、好發(fā)牢騷、脾氣暴躁,這些人粗略看起來不好打交道,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們有的東西恰好是常人所沒有的。比如,他們往往是非常敏感的人,他們對組織的不足和首長的不足有時真的看得很準。又如,他們的抱怨之處恰恰是組織內(nèi)需要變革的地方,如果人們真的聽得進去他們的意見,的確可以提高組織內(nèi)決策的質(zhì)量。再如,那些唱對臺戲的人,要么是有點本事,要么是敢于表達,有時善待這些人至少讓外人看來你是非常大度的。最后,即便是對待那些有怪癖行為的人,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其基本套路是既要不屈從他們的需求,也要寬容和理解他們。
總而言之,管理駕馭好組織內(nèi)的害群之馬,顯示了領導者的能力,提高了領導者的影響力,降低了組織運行的成本,是一件可為和必為之事。
對于領導者而言,要把60%的眼光放在10%的人才身上,把15%的眼光留給70%的普通員工,把剩下的25%的眼光堅定不移地盯住20%的“害群之馬”,才是對“酒與污水定律”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