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韓愈獎掖后進的動機及目的考述

2010-08-15 00:43王東峰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4期
關(guān)鍵詞:佛道張籍韓愈

王東峰

(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洛陽471022)

韓愈獎掖后進的動機及目的考述

王東峰

(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洛陽471022)

中唐社會,佛老泛濫,儒學衰微,同時,駢文盛行,頹靡之風未減,這些都不利于鞏固唐王朝的統(tǒng)治與社會的發(fā)展。韓愈崇尚儒學,倡導(dǎo)道統(tǒng),但由于佛道二教在社會上大肆盛行,駢文又在文壇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勢單力薄的韓愈自覺難以完成此大任。為此,韓愈大力獎掖后進,培植斗爭力量,以重振儒學,并恢復(fù)散文的歷史地位。

韓愈;獎掖后進;培植力量;排斥佛道;古文運動

韓愈畢生提倡儒家學說,排斥佛老思想,推行古文運動。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贊揚他,“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fù)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guān)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1]韓愈又喜獎掖后進,《舊唐書·韓愈傳》說他“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2]2862-2863?!缎绿茣ろn愈傳》又云“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jīng)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3]3871-3872。當時受惠于韓愈的后學之輩有很多,如李翱、皇甫湜、張籍、李紳、侯喜、樊宗師、李漢、李翊、賈島等。近人陳寅恪曾將韓愈的貢獻歸納為“六門”:一是建立道統(tǒng),證明傳授之淵源;二是直指人倫,掃除章句之煩瑣;三是排斥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四是呵詆釋迦,申明夷夏之大防;五是改進文體,廣收宣傳之效用;最后一條就是獎掖后進,期望學說之流傳[4]。韓愈這樣做的動機與目的,與自己的排斥釋老的立場和推行古文運動密切相關(guān)。

一、唐代佛道二教對社會的消極影響及陳腐的文風

唐朝初年,李唐統(tǒng)治者為了神化自己,宣稱是老子后裔,對道教大力扶持。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稱當時的益州:“靈山水府,俱為煉玉之場;甲第離宮,多入空歌之地。青牛道士,按錦節(jié)于中都;白鹿仙人,列瑤臺于八表?!盵5]1268窺一斑而知全豹,從中可以想見初唐道教之盛行。至唐玄宗時,“凡天下觀總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6]124。唐朝統(tǒng)治者盡管扶持道教,抑制佛教,然而佛教在實際上卻受到自上至下的狂熱信奉,在勢力上壓倒道教,大行于朝廷及鄉(xiāng)野。到唐玄宗時期,“凡天下寺總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6]124。而到中晚唐時期,全國寺院及僧尼總數(shù)更是大得驚人。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除去上都(長安)、東都(洛陽)各留寺4所,每寺留僧30人;天下節(jié)度、觀察使治所,及同、華、商、汝州各留一寺,每寺留僧人5~20人不等之外,“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余所,收膏腴上田數(shù)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2]412。佛道的大肆盛行,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唐王朝統(tǒng)治的根基。以佛教為例,為數(shù)眾多的寺院占用了大片的田地,且不用上繳國家財政,導(dǎo)致“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2]2138,“凡京畿上田美產(chǎn),多歸浮屠”[3]3514。與之相對應(yīng)的卻是農(nóng)民破產(chǎn),國庫空虛,王朝的統(tǒng)治搖搖欲墜。

佛教宣揚色空、現(xiàn)世的虛無,寄希望于縹緲的來世;道教學說的核心亦是虛無,蠱惑各色人等追求長生不老,這同儒學所倡導(dǎo)的“修、齊、治、平”及舍生取義等觀念針鋒相對。至于普通的老百姓,對于佛道之說自然深信不疑,頂禮膜拜;而佛道二教在上層社會的傳布則無情地沖擊了儒學的傳統(tǒng)地位,對士人的心態(tài)產(chǎn)生了深刻的消極影響,致使他們對社會現(xiàn)實和自身責任漠不關(guān)心。韓愈《送靈師》概嘆:“佛法入中國,爾來六百年。齊民逃賦役,高士著幽禪。官吏不之制,紛紛聽其然。耕桑日失隸,朝署時遺賢?!盵7]149皇甫湜《送孫生序》云:“浮屠之法,入中國六百年,天下胥而化,其所崇奉,乃公卿大夫。野益荒,人益饑,教益頹?!盵8]7025儒學的衰微和道統(tǒng)的喪失,是當時一些以儒學“傳承環(huán)節(jié)”自居的士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尤其是韓愈,更是希望通過排斥佛老來振興儒學道統(tǒng),以恢復(fù)儒學在社會上的正統(tǒng)地位。

韓愈倡導(dǎo)“文以載道”“文以明道”。這里所說的“道”,就是儒家的道德觀念和倫理思想,“文”則是指以宗經(jīng)載道、勸世救俗為旨歸,以單行散句為主要創(chuàng)作形式,行文類似先秦典籍,與雕繡藻繪的駢體相對立的古文體。也就是說,要用符合儒家經(jīng)典、先王之道的思想,去充實文的內(nèi)容,使文章有益于政教。然而,當時中唐時代的文壇,駢文仍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其流俗仍舊是“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桎梏,拳拳守之,如奉法令。聞皋繇史克之作,則呷然笑之。天下雷同,風驅(qū)云趨,文不足言,言不足志。亦猶木蘭為舟,翠羽為木戢,玩之于陸,而無涉川之用”[9]3946。駢文的形式華麗浮艷,內(nèi)容卻陳腐空虛,難以承擔“文以載道”的重任,所以,韓愈極力推行古文運動,要求革除六朝綺靡文風的流弊,把文學從刻意追求辭藻、對偶、聲律傾向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給它以自由活潑的表現(xiàn)形式,并使之具有較為豐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以其作為反對佛道的重要工具。

二、韓愈在排斥佛道的實踐中遇到的艱難困阻

佛道二教的大肆盛行,駢文陳腐風氣的風靡,使得以恢復(fù)儒道正統(tǒng)地位為己任的韓愈感到力不從心,危機重重。

張籍寫信給韓愈,勸其著書立說斥佛排道,以“興存圣人之道”。韓愈的答復(fù)則是,“夫所謂著書者,義止于辭耳……然有一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又懼吾力之未至也……請待五六十然后為之,冀其少過也”[7]1327。仔細揣摩韓愈的言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為自己作的以口相傳及才識不逮的辯解實在勉強。不滿的張籍又給韓愈寫了第二封信,對他繼續(xù)勸誡。面對張籍的追問,韓愈無奈地回答,“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既深其文辭矣;然猶不敢公傳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世,然后其書出焉。其所以慮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之所宗而事之者,下乃公卿輔相,吾豈敢昌言排之哉?……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蓋六百年有余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吾其可易而為之哉!其為也易,則其傳也不遠,故余所以不敢也”[7]1333-1334。韓愈所顧忌和憂慮的,如孔子一樣,乃是當時“道微”的社會現(xiàn)實。

李翱也曾因為韓愈排佛不力而寫信微言刺勸他,韓愈在《與李翱書》中雖抱歉于“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雖巧說,何能逃其責邪?”但隨即向李翱訴苦,“非不愿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勢不便故也”[7]1387。

韓愈的懼怕、擔心和憂慮并非是杞人憂天。元和十四年(820年),韓愈上疏諫阻唐憲宗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皇宮,結(jié)果觸怒憲宗,險些被處死,在裴度、崔群等大臣權(quán)貴的竭力開脫下,才被憲宗開恩,被貶謫到偏僻荒遠的潮州做刺史。

“圣人之于人,猶父母之于子。有其道而不以教之,不仁;其道雖有而未之知,不智。”[7]1302作為一個儒家子弟,圣人之徒,韓愈將傳授儒家“道統(tǒng)”當做自己應(yīng)承擔的責任,強烈地希望重振儒學、復(fù)興儒學,然而,迫于當時佛道勢力熾盛的嚴峻形勢,他又不敢大膽而言,傾力而為,因此,他的郁悶、孤苦可想而知。

三、韓愈的另一種斗爭策略:獎掖后進,培植斗爭力量

“抑又聞上之化下,得其道,則勸賞不必遍加乎天下而天下從焉,因人之所欲為而遂推之之謂也。”[7]1240道統(tǒng)的推行,通過一些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宣傳,就可以大行天下了。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韓愈的別集中為什么有不少詩文,都是勉勵后進之士要積極投身仕宦。他慫恿唐衢,“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虞唐?”[7]460他勸劉師服,“勉來取金紫,勿久休中園”[7]612;他認為,“文人得其職,文道當大行”[7]528。這些都說明,韓愈的獎掖后進,動機和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培植反對佛道與駢文的斗爭力量。

韓愈所獎掖、提攜的后進之士,都是經(jīng)過他自己刻意考察了解后所選取的。他們或者是與韓愈一樣對佛道持排斥態(tài)度,或者崇尚《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經(jīng)典,所寫詩文風格高古,符合韓愈所倡導(dǎo)的“文者貫道之器”的主張。清代的趙翼因此說:“昌黎以主持風雅為己任,故調(diào)護氣類,宏獎后進,往往不遺余力,如薦孟郊于鄭相,薦侯喜于盧郎中,可類推也?!盵9]34

李翱與韓愈一樣,也對佛教持排斥態(tài)度。其《去佛齋并序》斥責佛教:“非圣人之道”,“亂圣人之禮,而欲以傳于后乎!”[10]25-26“吾之道非一家之道,是古圣人所由之道者也。吾之道塞,則君子之道消矣;吾之道明,則堯舜禹湯文王孔子之道未絕于地矣”[10]53-54。張籍于文亦主張弘揚“圣人之道”,辟佛、老之言,但張籍官卑名微,于推行儒學之運動力薄勢弱,所以韓愈才竭力推薦他。韓愈死后,張籍《祭退之》:“我官麟臺中,公為大司成。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揚。特狀為博士,始獲升朝行。未幾享其資,遂忝南宮郎?!盵11]對于韓愈的舉薦意義,張籍此詩闡發(fā)得很明白?;矢?也是排佛的堅定力量,“湜自學圣人之道,誦之于口,銘之于心”[8]7019。

此外,韓愈還大力獎掖那些好古文的青年后學。《送權(quán)秀才序》云:“愈常觀于皇都,每年貢士至千余人,或與之游,或得其文。”[7]1292可見,韓愈一直在密切地考察后學之輩的思想與作文,以選取有志于古文寫作的青年,獎掖并提攜他們。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推薦了幾名后學青年,原因是:“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侯云長者”;“有劉述古者,其文長于為詩,文麗而思深”;“有沈杞者、張苰者、尉遲汾者、李紳者、張后余者、李翊者,或文或行皆出群之才也”[7]1514-1515。韓愈的《師說》,寫作目的是為了獎掖一位“好古文”和“六藝經(jīng)傳”的后學之士,“李氏子蹯,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7]1509。對于“窮究經(jīng)史,章通句解……又善為文章,詞句深刻,獨追古作者為徒”的樊宗師,韓愈先薦于鄭余慶,后又薦于故相袁滋,最后又以狀薦于朝廷(分別見《與鄭相公書》《與袁相公書》《薦樊宗師狀》),可謂盡心盡力矣。

《韓愈集》中有許多與后進交往酬答的詩文,如《答陳生書》中的陳商,《答胡生書》中的胡直均,《答劉正夫書》中的劉正夫,《送陳密序》中的陳密,《送何堅序》中的何堅,《送王秀才序》中的王塤,《贈侯喜》中的侯喜,《送無本師歸范陽》的賈島,等等。以上僅是有文可查、有名可記者。而他在《與崔群書》中云“所與交往相識者千百人……或以事同,或以藝取”[7]1532,韓愈交往的這些志同道合的群體,人數(shù)眾多,其力量不可忽視。

四、結(jié)語

韓愈以極大的毅力和熱情,誘勵后進,獎掖并薦提拔了侯喜、張籍、皇甫湜、樊宗師等一大批傳承儒家道統(tǒng)的后學青年,為反佛斥道事業(yè)和推行古文運動培植了一支堅強的生力軍。經(jīng)韓愈獎掖的后進,有的又再傳弟子,如晚唐的孫樵,“然嘗得為文之道于來公無擇,來公無擇得之皇甫公持正,皇甫持正得之韓先生退之”[8]8326。通過韓愈和其追隨者的努力,有力地沖擊了佛道二教在社會上的大肆流播,并且取得了戰(zhàn)勝駢文長期統(tǒng)治的勝利,開創(chuàng)了散文發(fā)展的新局面,對當時及后世的文學影響非常大。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以及明清兩代古文的盛行,都應(yīng)歸功于韓愈、柳宗元所發(fā)起的古文運動。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在《上趙先生書》中說:“吏部志復(fù)古道,奮不顧死,雖擯斥摧毀,日百千端,曾不少改所守,數(shù)十子亦皆協(xié)贊附會,能窮精畢力,效吏部之所為。故以一吏部、數(shù)十子力,能勝萬百千人之眾,能起三數(shù)百年之弊。唐之文章所以坦然明白,揭于日月,渾渾灝灝,浸如江海,同于三代,駕于兩漢者,吏部與數(shù)十子之力也?!盵12]此番見解,可謂中的!

[1]蘇軾.蘇軾文集[M].孔凡禮,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6: 509.

[2]劉煦.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3]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176;卷145[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陳寅恪.論韓愈[M]//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三聯(lián)書店, 2001:319-332.

[5]高步瀛.唐宋文舉要:乙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李林甫.唐六典:卷4[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 1992.

[7]屈守元,常思春.韓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6.

[8]董浩.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九年(1814)刻本.

[9]趙翼.甌北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10]李翱.李翱集[M].郝潤華,點校.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2.

[11]曹寅,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7:4315.

[12]曾棗莊,劉琳.全宋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89.

I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9476(2010)04-0018-03

2009-12-29

王東峰(1970-),男,河南南陽人,館員,碩士,主要從事唐宋文學文獻研究。

猜你喜歡
佛道張籍韓愈
跨越千年仍美麗,韓愈從來不“退之”
竇圌山絕頂飛渡表演(外一首)
秋思
秋 思
秋思
南岳名勝楹聯(lián)的內(nèi)容研究
Chinese Idioms
秋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