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香
眼外傷是眼科常見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眼科2005~2009年共收治眼外傷患者239例,其中盲目79人,現將臨床特點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79例全部為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因眼外傷盲目住院患者,占同期眼外傷病例總數的19.85%。其中;全部為單目盲,左眼盲41例占眼外傷的51.90%,右眼38例占眼外傷的48.10%,左眼右眼之比為1.08:1。盲目診斷以出院時視力,采用WHO制定的盲目診斷標準。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統計分析79例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數據應用EPIDATA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性別 男68例,占86.08%,女11例,占13.92%,男、女之比為6.182:1。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
2.2 年齡 年齡最大78歲,最小4歲,平均33.84歲,其中10歲以下7例,占8.86%;11~20歲4例,占5.06%;21~30歲12例,占15.19%;31~40歲21例,占26.58%;41~50歲18例,占22.78%;51~60歲11例,占13.92%,60歲以上6例,占7.59%。
2.3 職業(yè) 工人(包括農民工)31例,占39.24%;農民26例,占32.91%;學生及學齡前兒童8例,占10.13%;干部職員2例,占2.53%;其他12例,占15.19%。
2.4 外傷部位及性質 眼球穿孔傷31例,占39.24%;眼挫傷35例,占44.30%;酸堿化學腐蝕傷7例,占8.86%;異物傷4例,占5.06%;燒傷2例,占2.53%。
2.5 外傷分類 工業(yè)傷27例占34.18%;農業(yè)傷13例占16.46%;生活傷39例占49.37%。
2.6 就診時間 1 h以內57例,占72.15%;12 h以內12例,占15.19%;24 h以后10人,占12.66%
機械性、物理性和化學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的結構和功能損害,統稱為眼外傷。由于眼球的位置暴露,結構極為精細脆弱,無論平時還是戰(zhàn)時,眼外傷都很常見,易造成視力障礙甚至眼球缺失[1]。
本組79例眼外傷盲目患者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為男性社會暴露機會較多所致;眼外傷高發(fā)年齡集中在31~40歲和41~50歲年齡組,分別占26.58%和22.78%;職業(yè)分布以工人、農民為主,考慮與我院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患者以工人、農民及農民工居多有直接原因。此點與國內相關報道有明顯差異[2-4],提示眼外傷的發(fā)生具有普遍性和隨機性;在就診方面,多數患者(72.15%)能夠在1 h以內就診,說明對眼外傷普遍重視,但仍有12.66%的患者在24 h以后就診,延誤了就診的最佳時間。對眼外傷來說,無論是哪種損傷,都應盡快就近送往有條件的醫(yī)院進行眼科診治,切忌迷信大醫(yī)院,也不能有病亂投醫(yī)。另外,現場急救措施是否得當也是直接影響眼外傷預后的一個關鍵因素,如石灰、水泥、硫酸等濺入眼內造成的眼化學燒傷,要爭分奪秒地用凈水(自來水、井水均可)清洗眼睛。沖洗時,必須扒開上下眼瞼,使沖洗液進入眼瞼內深部,盡可能洗出殘渣。本組7例化學腐蝕性眼損傷中有5例雖于1 h內到達醫(yī)院,但由于未進行現場清洗,殘留在眼內的化學物質已經對眼睛造成了不可逆的腐蝕性損傷,成為慘痛的教訓。
在眼外傷治療過程中發(fā)現,緊急的治療措施是阻止盲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及時發(fā)現、妥善處理并發(fā)癥也至關重要。眼內感染、外傷性白內障等是外傷致盲率發(fā)生較高的并發(fā)癥,臨床上應積極預防、控制感染,對出現囊膜破裂、皮質膨脹的白內障應盡早手術治療。
據統計,中國現有盲人約500萬,在單眼盲中眼外傷致盲居致盲原因之首。防盲治盲不僅是醫(yī)務工作者的責任,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眼科臨床醫(yī)生要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把恢復患者視力放在首位;社會各界應廣泛開展預防眼外傷的宣傳教育,加強和健全對勞動患者保護制度,配備必需的勞保用品;引導青少年參加積極健康的娛樂活動,避開活動中的危險因素[5]。
[1]徐立功.診斷學與社區(qū)常見病的診治.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55-356.
[2]華峰.1236例眼外傷臨床分析.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1998,20(3):257-258.
[3]李淑珍.千例眼外傷相關因素分析.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1,23(1):20-21.
[4]張虹,王軍民.眼外傷住院726例回顧分析.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2,24(3):270.
[5]佘磊.189例眼外傷患者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2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