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張振利,車殿國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
黑龍江省位于祖國東北邊陲,地域遼闊,總面積4 546萬 km2,占全國總面積的4.7%,省內各地區(qū)地層、構造情況千變萬化,其工程特性也各不相同,各類工程地質問題的調查分析評價與治理更是差別較大。公路勘察設計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分區(qū)可以依據(jù)各區(qū)地質構成、巖土體的工程性狀、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不同,提出合理方案,并提出各區(qū)不良地質現(xiàn)象,為勘察、設計提供依據(jù)。
黑龍江省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西北部為北東—南西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北西—南東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部為北東—南西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興安山地與東部山地的山前為臺地。東北部為三江平原(包括興凱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
大部分屬中溫帶,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4~5℃之間,平均降水量49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這是引起雨季地質災害多發(fā)的重要因素。全省有流域面積50 km2以上的河流1 918條,主要河流有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烏蘇里江,這些河流兩岸是崩塌、滑坡和岸邊坍塌的多發(fā)地段。
黑龍江省處于古亞洲構造域和濱太平洋構造域的接合部位,構造發(fā)展多階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顯,地質構造錯綜復雜。本省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形成了東西向構造被北東向構造改造、截切的復雜斷裂分布特點。
前第四紀地層有下元古界、震旦亞界、震旦—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其分布規(guī)律與演化和大地構造對第四紀地層的沉積、分布規(guī)律起著主導作用。其中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地層分布最廣。
第四紀地層分布不均衡,山區(qū)分布范圍較小,厚度一般3~10m,以殘積、洪積物為主;平原區(qū)以沖洪積物為主,厚度20~200m。
全省侵入巖極為發(fā)育,共有巖體568個。其中酸性花崗巖類最為發(fā)育,巖性有花崗斑巖、堿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閃長巖、二長花崗巖、混合花崗巖、輝石花崗巖、輝石巖、角閃石巖等。
黑龍江省地下水類型主要有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凍土層孔隙裂隙水。
山區(qū)以基巖裂隙水為主,其中以不同時期的花崗巖分布面積最廣,其次為火山巖、變質巖和碎屑沉積巖。山間溝谷、河谷及平原區(qū)分布有松散巖類孔隙水,中新生代坳(斷)陷盆地分布有碎屑沉積巖孔隙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以泉形式或側向補給形式排泄。北緯48°以北為多年凍土區(qū),埋藏有凍結層裂隙水,受大氣降水及凍土區(qū)外裂隙水深部循環(huán)補給。平原區(qū)三江、松嫩兩個平原發(fā)育有巨厚的碎屑沉積巖和松散堆積物,構成多層重疊蓄水盆地,是區(qū)域地下水和鹽份的匯聚區(qū)。
按照省內各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區(qū)域地質狀況將全省劃分為5個一級區(qū)及11個二級亞區(qū)。
位于本省西北部,其北部和東北為黑龍江谷地,東南部與小興安嶺相接,東部與松嫩平原相連,西部與西南部則與大興安嶺的主體部分相連接。大興安嶺山地總面積約1 146萬km2。
海拔高度一般在1 000m左右,地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大部分由火成巖構成,巖性均勻,因而山峰比較渾圓。谷中流水細小,兩旁沼澤極為發(fā)育。多年凍土分布較廣,凍土層厚數(shù)米至數(shù)十米不等,最厚達100m。本區(qū)對公路的影響主要為溝谷深切、起伏較大,路線展布困難,填挖高度大,工程量較大,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主要有崩塌、滑坡、多年凍土、軟土等。
位于本省北部,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東南隔松花江谷地與張廣才嶺相鄰,東部突入三江平原,東北鄰黑龍江,西南與松嫩平原連接。小興安嶺構成黑龍江水系與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嶺,面積77 725 km2。
以結晶巖、片巖、片麻巖、花崗巖為主,還有玄武巖及砂礫巖。小興安嶺東北坡比較陡峻,西南坡比較平緩,顯示出不等量的隆起。小興安嶺劃分為北部和南部兩段,南部較高而北部較低。南部山體山頂渾圓,一般海拔500~1 000m。多形成尖頂山及“U”形寬谷。谷中有沼澤濕地。小興安嶺北段多丘陵盆地和熔巖臺地,海拔300~600 m,山勢和緩,山頂較平坦。小興安嶺氣候冷濕,島狀多年凍土發(fā)育,多沼澤與排水不良地域。本區(qū)對公路的影響主要為溝谷狹窄、起伏較大,路線展布困難,填挖高度大,工程量較大,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主要有崩塌、滑坡、多年凍土、軟土等。
西與松嫩平原相鄰,西北與小興安嶺交界,東北與三江平原相接,東部和東南部與俄羅斯相鄰,往南則為吉林省境內的山地,面積約70 000 km2。
巖石以花崗巖、片麻巖、安山巖和玄武巖為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部隆起大,屬于中山與低山區(qū),邊緣地區(qū)為丘陵區(qū)。海拔高度800~1 000m。中山與低山區(qū)山高谷深,山脊狹窄,多呈“V”形谷。丘陵區(qū)山勢和緩,山頂渾圓,河谷較寬。從東到西有太平嶺、完達山、老爺嶺和張廣才嶺、大青山。太平嶺與老爺嶺之間為穆棱河谷地,老爺嶺與張廣才嶺之間為牡丹江谷地,張廣才嶺與大青山之間為螞蟻河谷地,西與松嫩平原相接,此外還有山間盆地和河谷盆地。完達山是老爺嶺的北支綿延成帶的丘陵,向東北伸入三江低地,成為孤島狀,高不及200m。東部山地多熔巖地貌。本區(qū)對公路的影響主要為溝谷狹窄、邊坡陡立、地形起伏較大,路線展布困難,填挖高度大,工程量較大,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軟土等。
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整個平原略呈菱形。黑龍江省境內面積為10.32萬km2。松嫩平原是一個凹陷地區(qū)。表面具有波狀起伏,平原表面海拔120~300m,中部分布著眾多的濕地和大小湖泊,地勢比較低平,嫩江與松花江流經(jīng)西部和南部,漫灘寬廣。平原的西南部為閉流區(qū),有無尾河形成。嫩江東岸,齊齊哈爾一帶有砂丘分布。本區(qū)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主要有軟土、鹽堿土、膨脹土等。
位于黑龍江省東部,西臨小興安嶺,北靠黑龍江,東為烏蘇里江,南以完達山為界,面積約45 000 km2。是在前古生代變質巖、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積巖組成的基底上,經(jīng)第三紀拗陷(斷陷)而形成的盆地。三江平原地勢低平,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50~60m。在平原上零星分布殘山和殘丘,它們的高度多在500m以下,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頁巖、中酸性火山巖和花崗巖所構成。本區(qū)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主要有軟土、膨脹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