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黃岡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湖北黃岡438000)
董必武張國恩辛亥革命時期革命活動述評
李 莉
(黃岡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湖北黃岡438000)
董必武和張國恩在辛亥革命時期的學習和革命活動中形影不離,患難與共。他倆同上武昌文普通中學堂并參加日知會組織的革命活動,同時積極參加辛亥革命并加入同盟會,同東渡日本學法律并加入中華革命黨,因反袁計劃泄露而同時被捕入獄?!岸胃锩笔『螅麄z在武漢合辦一家律師事務(wù)所,當時在社會上聲譽很高,從而贏得了“硬筆頭”和“靈舌頭”的美稱。
董必武;張國恩;辛亥革命;革命活動
董必武,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畬,號壁伍,1886年出生于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城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張國恩,又名眉宣、梅軒,別名梅先,1880年出生于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楊二鄉(xiāng)張家灣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他倆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傳統(tǒng)教育,且都考取秀才,后又接受新式教育,并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清王朝在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中幾乎垮臺,為了繼續(xù)維護統(tǒng)治,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辦政務(wù)處,逐步推出各項“新政”措施。董必武、張國恩在清末新政過程中,考入新式學堂,并在學堂中接觸、接受了民主主義革命思想。
“改革學制”是清末“新政”的重大舉措之一,主要包括“??婆e”、“設(shè)學堂”和“獎游學”三項內(nèi)容。1902年,張之洞籌辦湖北武昌武普通中學堂和文普通中學堂。張國恩聞省城設(shè)立了新式學堂,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即赴武漢應(yīng)考,并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1905年,小張國恩六歲的同鄉(xiāng)好友董必武也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
進入新式學堂,接受新式教育,使董必武和張國恩眼界大開。新式學堂不同于舊式私塾,課程中西兼有,學生思想活躍,十分關(guān)心國家大事。入學不久,張國恩便結(jié)識了具有反清革命思想的同學宋教仁,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孫中山在海外籌建革命組織及其“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的主張。他們還經(jīng)常到劉靜庵主辦的日知會去閱覽《新民叢報》等進步書刊,參加日知會舉辦的講演會。1904年,經(jīng)同學查光佛介紹,張國恩結(jié)識了革命黨人劉靜庵,并在日知會成立后即加入了該團體。[1]18在文普通中學堂,董必武第一次閱讀了陳天華的《猛回頭》與《警世鐘》、鄒容的《革命軍》以及吳貢三的《孔孟心肝》等秘密印刷品。[2]151906年2月,經(jīng)劉靜庵介紹和指點,董必武和張國恩閱讀了《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對清軍殘暴屠戮人民群眾的罪行極為痛恨,對明末烈士史可法、黃淳躍等從容殉國,深為敬佩,激發(fā)了反對清王朝統(tǒng)治的決心。之后,他們又認真研讀了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zhàn)的文章,了解了孫中山、章太炎為首的革命派的觀點和主張,經(jīng)過思考和鑒別,他們的思想“日漸傾向革命派民主主義主張”。[3]21
1906年,張國恩在文普通中學堂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兩湖總師范學堂,被錄取在“仁齋”。在這里,他經(jīng)常與進步同學牟鴻勛、蔡大輔等人參加秘密革命活動,并與文普通中學堂的好友董必武以及其他具有反清革命思想的同學保持密切聯(lián)系。同年冬,萍瀏醴起義爆發(fā),孫中山派胡瑛等人赴武漢,擬依靠日知會的力量響應(yīng)起義,由于叛徒告密,1907年1月,日知會創(chuàng)始人劉靜庵、朱松坪、張難先等人先后被捕入獄,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丙午日知會謀反案”。董必武對劉靜庵在法庭上“勁挺不稍回曲,慷慨言中國危殆,雖遭種種殘酷刑罰折磨,仍戟手指罵不絕”的革命精神極為敬仰,稱其為自己革命思想的“啟蒙老師”。張國恩聞日知會遭破壞、劉靜庵等人被捕的消息后非常悲痛,經(jīng)同學牟鴻勛、邢伯謙介紹,他加入了另一革命團體共進會,繼續(xù)參加反清革命活動。1909年秋,兩湖總師范學堂內(nèi)盛傳著“誰要革命,就剪掉辮子”的口號。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態(tài)度,張國恩與劉子璘、劉子瓛、張世祿、蔡天明、羅天衢六人毅然剪掉象征清朝統(tǒng)治的辮子,在他們的帶動下,蘇成章、彭繼祖等十幾名同學也剪掉辮子。這件事轟動了全校。兩湖總師范學堂學監(jiān)劉鴻烈知道此事后,氣急敗壞地傳諭“仁”、“義”兩齋學監(jiān),要求調(diào)查剪辮人,列名具報,并宣稱要嚴加懲處。但是,當劉鴻烈在審閱名單時,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張國恩、蘇成章、彭繼祖等各領(lǐng)班(班長)在內(nèi),便猶豫起來。一是擔心開除這些全校推崇的學生班長,會招致全學堂師生乃至社會上的輿論,使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二是擔心上級知道此事后,會責備自己管教學生不嚴。在權(quán)衡利弊之后,劉鴻烈將剪辮子的同學叫去狠狠訓斥一頓,責令其寫檢查,買了假辮子戴上,并再三叮囑不要將此事張揚出去。“剪辮子”一事才就此了結(jié)。
留辮子本來是女真人的習俗,滿清入關(guān)后不久即下達“剃發(fā)令”,稱“遵依者,為吾國之民;遲疑者,為逆命之寇?!睆拇?,“辮子”便成為清朝統(tǒng)治的象征。太平天國曾將“剪辮”視為反清的“政治態(tài)度”,并施行了嚴厲的剪辮留發(fā)運動。張國恩等人帶頭“剪辮子”,反映了生活在“象牙塔”里的革命青年,已不再僅滿足于具有反清革命思想,開始注重將思想轉(zhuǎn)化為態(tài)度和行動。帶頭“剪辮子”是張國恩等革命青年學生從具有反清革命思想轉(zhuǎn)化為反清革命行動的重大舉措。
1908年,文普通中學堂改為湖北省立第一中學,學生改為自費。這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第二年,省提督學政令該校監(jiān)督(校長)紀鉅偉籌辦文高等學堂,紀想把四年級(董必武所在的年級)作為文高等學堂第一期學生,決定不按原規(guī)定期限畢業(yè)。這對于早就期盼憑一紙文憑找工作養(yǎng)家糊口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絕大部分學生都敢怒不敢言,擔心“鬧事”會被學校開除。由于董必武品學兼優(yōu),深受監(jiān)督和老師的器重,在學生中的威信也很高,被同學推為領(lǐng)頭人。董必武深感同學對他的信任,他當即表示:不干則已,干就要破釜沉舟,堅決干到底。于是,他率領(lǐng)同學到校監(jiān)督室去論理,向紀鉅偉申述學生的要求。起初,紀鉅偉表示對學生很同情,但認為無法更改,后來干脆避而不見。在學校申述無效后,董必武帶領(lǐng)同學去省咨議局請愿。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斗爭,提督學政終于被迫收回成命,同意發(fā)給畢業(yè)證。
在這場斗爭中,董必武團結(jié)多數(shù),堅持說理,講究策略,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初次顯示了他的組織領(lǐng)導(dǎo)才能。1910年10月,經(jīng)過艱苦的五年學習,董必武終于修業(yè)期滿,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當時湖廣總督瑞澂向清宣統(tǒng)皇帝上奏,保薦董必武為“拔貢”——這是當時對學業(yè)和品格最優(yōu)等學生的最高獎賞和榮譽。
董必武和張國恩在新式學堂學習期間,經(jīng)常與愛國革命青年一起討論國家大事,了解革命黨人在海內(nèi)外籌建革命組織的情況,參加革命黨人組織的各項革命活動,其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樸素的“恨官吏”、“恨洋人”、“恨地主豪紳”的自發(fā)感情,逐步上升到為廣大勞苦大眾謀幸福、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理智行動。這一時期,董必武和張國恩開始接受了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為日后革命活動全面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一夜之間占領(lǐng)了武昌城,取得首義的勝利。11日晚和12日晨,駐漢陽、漢口的新軍先后起義,武漢三鎮(zhèn)完全為革命黨人所控制。
當時,革命所面臨的首要任務(wù),就是立即建立革命軍政府,擴大革命成果,把革命繼續(xù)推向前進。危急時刻,革命黨人詹大悲組建漢口軍政分府,被推為主任。10月13日,應(yīng)詹大悲的邀請,董必武和張國恩一起到漢口軍政分府軍需處工作,主要擔任革命軍糧食、武器供給等方面的工作。當時,清廷派重兵從水陸兩路包圍武漢,進行反撲。10月16日,起義軍與清兵在灄口、三道橋、戴家山一帶展開激戰(zhàn),相持近半月。為了支援前線,漢口軍政分府軍需處派張國恩到漢口劉家廟糧站,負責為起義軍專辦運輸糧秣槍支彈藥的工作。10月27日,清兵沖破三道橋,漢口和漢陽相繼失守。董必武和張國恩隨革命軍退守武昌,擔任青山、金口兵站秘書,負責監(jiān)督電報,與響應(yīng)革命的各省保持聯(lián)系,電促支援。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中外反動勢力驚慌失措。10月14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令他統(tǒng)率北洋軍隊南下鎮(zhèn)壓革命。帝國主義列強相互之間矛盾重重,于是,決定采取在“中立”的幌子下加緊扶持袁世凱,策劃“南北議和”。由于張國恩頭腦靈活,思維敏捷,且善于言辭,經(jīng)詹大悲推薦,他作為各省軍政府議和代表伍廷芳的隨員,參與了同袁世凱的議和全權(quán)總代表唐紹儀的談判——“南北議和”。在談判中,“張國恩思維敏捷,辯理透徹,言鏗詞烈,揭露了袁世凱假和談?wù)娲蹤?quán)的陰謀,遭袁派忌恨?!盵4]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經(jīng)湖北省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劉樹杞(黃安人)介紹,張國恩到理財部任秘書,董必武任軍政府秘書,兩人都正式加入同盟會,并同時被選為同盟會湖北支部評議會評議員,參加湖北同盟會的領(lǐng)導(dǎo)工作。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國內(nèi)政局動蕩。特別是袁世凱篡權(quán)竊國之后,大批革命黨人遭到迫害和排斥。在武昌革命政府內(nèi),張國恩也受到黎元洪的排擠。1913年春,張國恩被派往宜昌任稅務(wù)局局長。在宜昌,他又受到黎元洪勢力的排擠,萬般無奈,只好辭職回武漢,擔任湖北省第一師范學校學監(jiān),創(chuàng)辦教育雜志社并兼任社長。同年2月教育雜志社即遭查封。
為了撫育辛亥革命烈軍屬后裔,讓為革命而犧牲的烈軍屬子弟能接受教育,1913年,張國恩和董必武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江漢公學,推張祝南(字肖鵠,號峭谷,湖北鄂州人)為校長,教職員中大多數(shù)人是兩湖總師范畢業(yè)生,學校條件非常艱苦,校監(jiān)、教習之待遇僅以供伙食或伕馬費。[5]16該校僅存近兩年時間。
堅持正義,絕不向反革命勢力低頭,更不與之同流合污,這就是董必武和張國恩的稟性,他們?yōu)榇艘哺冻隽顺林氐拇鷥r。
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在湖口誓師,組織討袁軍,發(fā)表討袁通電。7月15日,黃興抵達南京,組織討袁軍,宣布獨立。接著,上海、安徽、湖南、廣東、福建、重慶等省區(qū)先后宣布獨立?!岸胃锩北l(fā)了。
“二次革命”爆發(fā)后,董必武和張國恩積極參與詹大悲、潘怡如等人在湖北策動軍隊進行的反袁活動,由于黎元洪的血腥鎮(zhèn)壓而未成,湖北地區(qū)的革命黨人慘遭屠殺。在其他地方,由于部分討袁軍被袁世凱用金錢收買,先后發(fā)生內(nèi)變,宣布獨立的省區(qū)相繼取消,不到兩個月時間,南方各省的國民黨軍隊全被袁世凱打垮,孫中山等人發(fā)起的“二次革命”慘遭失敗?!岸胃锩钡氖。罱K地結(jié)束了辛亥革命。作為親身經(jīng)歷辛亥革命的革命黨人,面對辛亥革命的失敗,董必武和張國恩“深感苦悶和痛心”,更為國家的前途而擔憂。他們堅信“教育確為救亡之第一策”,表示要以謀民族和個人幸?!盀樾摹?,采取“我盡所以善之”的態(tài)度,下定“做得一分是一分”的決心,為重新改造中國而奮斗。
1914年1月,董必武與張國恩、張諧英一起東渡日本。由于此時國內(nèi)正值民主潮流高漲,民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對政治興味非??哼M”,政法學校和大學法科學生猛增,“一時法政學校遍于全國”[6]369。因此,董必武和張國恩選擇了學習法律專業(yè),并考入日本東京私立大學法律系學習。
在日本,董必武和張國恩等革命黨人繼續(xù)秘密策劃反袁的軍事行動。1914年7月8日,中華革命黨在東京舉行成立大會,孫中山就任總理。同日,經(jīng)居正引見,董必武和張國恩第一次謁見孫中山,兩人同時加入了中華革命黨,“都成為中山先生的信徒”。[7]39
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了喪權(quán)辱國的二十一條,遭到留日學生和愛國同胞的一致反對。同年6月,身在日本的董必武和張國恩奉孫中山之命,回武漢與潘怡如(黃安人)等人秘密策劃反袁的軍事行動。不料,反袁行動在武漢引起了袁世凱密探的注意和跟蹤,處境十分危險。潘怡如不得不離開武漢,董必武和張國恩也潛回老家黃安。由于叛徒告密,董必武被黃安縣知事王立廷抓捕入獄,幸虧其老師陳奎九出面,才獲保釋放;而張國恩則乘隙逃脫。同年年底,黃安縣知事王立廷又以“孫的黨徒,圖謀不軌”的罪名,再次將董必武和張國恩二人拘捕入獄。董、張的再次入獄,激起了黃安全縣人民反袁的浪潮。次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唾罵聲中病死,黃安各界人士乘勢開展了營救董、張的請愿活動。迫于革命人民的壓力,王立廷釋放了董必武和張國恩。
孫中山反袁的決心激勵著董必武和張國恩。為了實現(xiàn)孫中山策劃的秘密反袁計劃,張國恩與董必武抱定的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他們同生死,共患難,與袁派勢力展開斗爭,表現(xiàn)了作為革命派應(yīng)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zhì),受到反袁派的一致好評。
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位。各種政治勢力和軍閥派系之間的斗爭和矛盾依然重重,革命活動不便公開。
1917年4月,董必武和張國恩在武昌合辦的律師事務(wù)所正式掛牌營業(yè)。他倆經(jīng)手的第一個案件情況較為復(fù)雜,但經(jīng)過他們仔細調(diào)查和周密研究,迅速代被告寫了訴狀,呈當?shù)胤ㄔ汉蟮玫椒ü僬J可,判獲勝訴。消息傳開,董必武和張國恩在社會上贏得“一定的聲譽”,他倆的業(yè)務(wù)也迅速增多。從此,他倆一方面公開從事律師職業(yè)活動,另一方面秘密從事革命活動。由于他倆在日本留學期間都是專攻法律,掌握了較扎實的法律基本知識,又長期在武漢學習和工作,特別是董必武“筆頭硬”,會幫助貧苦大眾寫呈詞,而張國恩“舌頭靈”,會為廣大民眾作辯護,因此,律師事務(wù)所常常是門庭若市,他倆也樂此不疲地為貧困民眾服務(wù),極力為他們維權(quán)。該律師事務(wù)所在武昌享有很高的聲譽,人們稱贊他們的律師事務(wù)所是“恩威并用”(董必武又名董用威)。
開辦律師事務(wù)所,使董必武和張國恩能接觸到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他們的疾苦,這為其后從事革命活動打好了良好的群眾基礎(chǔ)。
在二十世紀初民主革命風云變幻、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眾多熱血青年為了推翻腐敗無能的清王朝,為了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他們奔走呼號,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董必武和張國恩就是眾多熱血青年的縮影。
在辛亥革命時期,董必武和張國恩從追求功名的舊式文人,轉(zhuǎn)變?yōu)閼n國憂民的進步知識分子;從具有反清革命思想的青年學生,轉(zhuǎn)變?yōu)榉e極投身革命活動的踐行者。他倆曾積極參與日知會、共進會組織的各項革命活動,投身武昌首義并加入同盟會,后又加入中華革命黨等革命組織。特別是辛亥革命失敗后,他倆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放棄革命,沉淪為普通文人;二是繼續(xù)革命,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與當時的其他進步青年一樣,董必武和張國恩選擇了后者。作為同鄉(xiāng)和好友,董必武和張國恩在革命活動中互相支持和鼓勵,決心將革命進行到底。
2011年10月,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即將到來之際,回顧百年來中國走過的艱難歷程,我們不禁從內(nèi)心懷念那些為了中國革命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們,同時,我們也從內(nèi)心緬懷那些曾經(jīng)為中國革命做出重要貢獻的仁人志士。歷史已經(jīng)記載了辛亥革命時期的領(lǐng)袖人物,歷史也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對辛亥革命起過推動作用的歷史人物!
[1]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紅安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紅安文史資料(第一輯)[C],1988.
[2]鄭惠,張靜如.中共一大代表叢書·董必武[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3]董必武年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4]秦桂英,殷世祥,陳紅琳.“硬筆頭”和“靈舌頭”——董必武與張國恩交往紀事[J].湖北檔案,2002(5).
[5]紅安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紅安文史資料(第二輯)[ Z].1991.
[6]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7]董必武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A
1672-1047(2010)06-0006-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6.02
2010-10-18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10CR116)。
李 莉,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E-mail:lilyzzy158@163.com.
[責任審校:蔡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