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人類語言學的視角看儀式和語言

2010-08-15 00:48:47馮宇玲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12期
關鍵詞:語言學儀式記憶

馮宇玲

(東北林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哈爾濱 150040)

從人類語言學的視角看儀式和語言

馮宇玲

(東北林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哈爾濱 150040)

把語言視作一種交際工具、一種思維模式、一種文化實踐,即一種行為形式的語言觀,使得這門邊緣學科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繼續(xù)影響它所吸收養(yǎng)分的人文社會學科。從人類語言學這一視角探討儀式和語言的關系以及儀式語言的特點,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語言對于人類的意義。

人類語言學;儀式;施為語言

引言

人類語言的存在是一個與人類生息同步的過程,與社會和文化共生,不斷發(fā)展變化,在社會實踐中取得意義,在歷史長河中記憶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邊緣學科,人類語言學廣泛吸收了其他獨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研究成果,綜合運用語言學和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語言結構、語言變化和社會文化結構的關系。這使得人類語言學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繼續(xù)影響它所吸收養(yǎng)分的人文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把“語言作為文化源和言語作為文化實踐”的研究 (lan2 guage as a culture resource and speaking as a culturalpractice),對我們理解語言對于人類的意義又有其獨特的貢獻[1]。在這門學科的指導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儀式和語言的關系。

一、儀式和語言

(一 )關于儀式

在此,有必要先對“儀式”一詞進行簡單的界定。該詞譯自英、德文中的 Ritual,按照一般的外文詞典,它有兩層含義:1)宗教意義上的儀式、禮俗;2)日常生活中的儀式、禮俗、程序。與 Ritual幾乎同義的還有 Rite/Ritus,這是一種比較老式的叫法,專指宗教意義上的儀式和禮規(guī)。早期的西方學術著作多用 Rite/Ritus,這是因為最早的儀式研究都是在宗教學范疇內進行的[2]。在以氏族或部族為基本社會組織單位的古代社會中,文字雖已發(fā)明并在政治、宗教領域得以使用,比如在古代的埃及、瑪雅和中國,但還遠遠沒有普及。文化記憶的形式主要以集體的慶典儀式為主,儀式的設計權、舉行權和闡釋權,都牢牢地掌握在君王或祭師的手中。古埃及的法老王終年不斷地在王國境內巡行,每到一處都要舉行隆重的慶典。古代瑪雅人在一些重要的聚居地興建起巨大的祭祀中心,并把君王的征戰(zhàn)史和統治紀年用象形文字刻寫在石碑上面,樹立于金字塔前的祭祀廣場。我國殷商時代的君王,也要親自施行占卜和主持無數繁多的祭禮。在這樣一些場合下,部族的歷史和神話故事被重復上演,人們在歌舞、詠頌、祭拜等儀式活動中集體喚醒沉睡中的歷史,復蘇文化記憶[2]。

盧克斯曾提出,我們用儀式這個詞表示“受規(guī)則支配的象征性活動,它使參加者注意他們認為有特殊意義的思想和感情對象”。理查德·沃爾海姆 (Richard Wollheim)提出另一種解釋,把儀式理解為編碼表象 (coded representation)。根據這個觀點,儀式告訴我們社會穩(wěn)定和平衡時如何形成的。它們向我們指出,一種文化的精神以及由此精神塑造的意識,在從外部加以詳述,在某種類似于單一集體文本 (a single collective text)的象征體系中得到清晰表達的時候,是什么樣的[3]。

(二 )儀式和語言

儀式從來不是無聲的表演。儀式在不同文化之間各不相同,總會涉及到對一系列記住或寫下的文字的言說。早在1909年,范·格內普 (Arnold van Gennep)就在他的名著《人生儀式》中指出,在他研究過的多數宗教典禮中,都使用特殊的語言。在一些情況下,這種語言中會包括一些大社會中不知道或不常用的詞匯。在另外的情況下,又會禁用一些日常語言中的詞匯?!拔覀兛梢园堰@種現象當做同儀式時變換衣裳、切割紋身、吃特殊食物等等一樣,可以看做一種相當正常的隔離過程 (Van Gennep,1990,1960:169)。在更晚近的人類學著作中,儀式語言被當成了神話的神圣領地,有助于表現祭祀的完美,是與圣人、神靈、先知和祖先交流的一種神秘方式(Firth,1967;Fortune,1963;George,1990:2-23;Mali2 nowski,1935;Tambiah,1985:17-59)。總之,我們應該把儀式詞匯看做儀式行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利奇 (Ed2 mund Leach)巧妙地指出的,“并不是說詞語是一回事,儀式是另一回事。詞語的言說本身就是儀式?!保?966:407)

儀式是一種施為語言 (performative language),而施為話語 (performative utterance)也是行為,超越了“表達意義之聲音”的限制,把身體的動作和說話粘著在一起,以言代行,以行附言[4]。而這種行為,例如允諾或事實,只有在說出某些規(guī)定詞語的時候,才能完成。禮拜儀式是一種語言行為的序次排列,當且僅當這些話語被說出來的時候,這些言語行為才會出現;如果沒有施為,就沒有儀式。在儀式上最常見的口頭語是詛咒、祝福和發(fā)誓。這樣的動詞不描述或表示態(tài)度的存在:他們借助言外行為 (illocutionary act)。在儀式語言中,通過對人稱代詞的典型化使用,達到同樣效果。施為話語好像是一個場所,共同體在這個場所中形成,讓自己回憶自己已成型的事實[3]。施為話語也被編碼于一成不變的姿勢、手勢和動作中,這種編碼的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在儀式中,身體在規(guī)定的套路中被賦予適當的姿勢和動作。例如:祈禱中的雙手合十,跪下來表示虔誠和臣服。

二、儀式語言的特點

對于日常語言來說,其語義范圍和音頻、語域的靈活性,生成可限定、可具諷刺意味、可收回之陳述的可能,它可以暗示或隱含細致分等的服從、尊敬、漠視和輕蔑的程度。社會互動可以通過模糊性、不可判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語言因素居中協調。但儀式的姿勢、手勢和動作的有限資源,使交流失去了許多闡釋上的疑惑。你或者下跪或者不跪,你或者做行禮的動作或者不做……這種操演動作是效果尤其顯著的“說話”方式,因為他們明確無誤,摸得著、看得見。這使得儀式語言具有明顯的“形式主義”,同時使得它的施為之力 (per2 formative power)及其作為記憶系統的效用,都成為可能。

在一個文化中成長,人們需要學會用自己的身體和語言重復呈現儀式行為的恰當模式。這樣的學習過程的結果是“習慣性記憶”(habitualmemory),這個概念是坎納頓提出來的,指的是某種有條件反射的心理狀態(tài),儀式的要求一旦出現,它就會很容易地適應這種要求 (Connerton,1989:72-104)。在頻繁的實踐中,這種習慣化使人們經常性地想起儀式中動作和語言的恰當形式??布{頓說:“在習慣性記憶中,過去是積淀在身體中的?!保–onnerton,1989:72)我們可以用更為具體的說法,我們之所以知道應該怎樣以符合儀式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語言,是因為我們對這些動作和語言不斷重復,以致它們已成為我們的第二本性,一種具體的反應。雖然坎納頓也提到有可能喪失記憶,提到了這種喪失的后果,但他沒有討論,倘若對儀式的記憶減弱或全部喪失了,怎樣才能恢復[5]。

結語

總體說來,儀式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作為“施為話語”的儀式具有形式主義和記憶性特點。人類語言學為我們提供了研究語言、社會和文化的新視野,對于我們重新探索儀式和語言的關系具有指導作用。

[1]Alessandro Duranti.Linguistic Anthropology[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王霄冰.文字、儀式與文化記憶 [J].江西社會科學,2007,(2).

[3]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 [M].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納日碧力戈.語言人類學闡釋 [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3,(4).

[5]景軍.《神堂記憶 》中文版 [EB/OL].http://ishase.iask.sina.com.cn/f/5658949.htm1?retcode=0,1996.

Abstract:According to linguistic anthropology,a marginal discipline,language is a communicative instrument,a mode of think2 ing,and a cultural practice or a form of action.This idea has been exerting influenceson other subjects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2 ties from which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draws its sustenance.The research into characteristicsof ritual langua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2 tween rituals and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of language to human being.

Key words:anthropology;ritual;performative language

(責任編輯:劉東旭)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tuals and Language in Term s of Anthropology

FENG Yu2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Forestry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H0-05

A

1001-7836(2010)12-014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56

2010-06-01

馮宇玲 (198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碩士,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

猜你喜歡
語言學儀式記憶
十歲成長儀式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儀式感重要嗎?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記憶中的他們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Talking strategies
開營儀式
對聯(2011年16期)2011-09-18 02:26:12
語言學與修辭學:關聯與互動
當代修辭學(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肥西县| 卓资县| 绥化市| 凤山市| 平南县| 昌乐县| 清水县| 监利县| 天镇县| 桐柏县| 湄潭县| 房产| 石楼县| 嘉祥县| 拉孜县| 北辰区| 新源县| 永寿县| 罗平县| 武宣县| 海丰县| 宝应县| 仁布县| 宁明县| 三门县| 健康| 类乌齐县| 剑川县| 商丘市| 丁青县| 崇礼县| 阳信县| 贡嘎县| 河东区| 磐石市| 施秉县| 永济市| 嵊州市| 沁源县| 北京市|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