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華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遼寧錦州 121013)
楚國戶籍制度簡論
楊曉華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遼寧錦州 121013)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控制人口和增加賦稅的需要,促使戶籍制度應運而生。春秋時期的書社組織是一個具有一定人口和方域土地的地緣編組單位,又是國家政權的基層組織單位,最早的戶籍制度就是由書社組織的人口統(tǒng)計功能轉化而來。戰(zhàn)國時期戶籍制度迅速發(fā)展,楚簡中有反映戰(zhàn)國時期楚國通過登記人口來統(tǒng)計民數,區(qū)分身份來劃分不同等級的權利和承擔不同賦役的相關材料。通過對戶籍的管理來實現社會控制,證明戰(zhàn)國時期楚國已經具有了明確的戶籍管理制度。
戶籍制度;書社組織;人口管理
戶籍制度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治民手段,是統(tǒng)治者征調賦稅、進行行政管理、實施和執(zhí)行法律的主要依據,也是國家對農民實施道德教化、經濟剝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徑。戶籍制度起源很早,商代的甲骨文中便出現了記錄人口數量的“登人”一詞,西周時期也有“司民”掌管國家的人口,但總體來看戶籍制度發(fā)展緩慢,直到戰(zhàn)國時期才得以真正發(fā)展、成熟。有關楚國戶籍制度情況的記載由于相關史料缺乏,難以窺其全貌,本文就現有文獻記載并結合《包山楚簡》探討楚國戶籍制度的情況,以就教于方家。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經濟的發(fā)展,井田制瓦解,自耕農出現,舊有的分封、宗法體系難以維持,新型的集權國家紛紛建立,需要新的制度來維持統(tǒng)治,另外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頻繁,需要有充足的兵源和稅收的保證。在這種形勢下,各諸侯國為了控制人口、增加賦稅都采取了多種措施。戶籍制度在這一情況下應運而生,戰(zhàn)國時期魏國制定《魏戶律》,雖原文雖已佚,但秦滅魏國后在制定的律法《為吏之道》中有所繼承,《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叚 (賈)門逆呂 (旅),贅壻(婿)後父,勿令爲戶,勿鼠 (予 )田宇。三枼 (世)之後,欲士(仕 )士 (仕 )之 ,乃 (仍 )署其籍日:故某慮 (閭 )贅壻某叟之乃 (仍 )孫。魏戶律?!盵1]《管子 ·國蓄篇 》載:“以正戶籍 ,謂之養(yǎng)贏?!闭f明當時齊國已是按戶籍征稅。秦國在不晚于秦獻公時期建立戶籍制度,《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獻公立七年,初行為市。十年 (前 375年),為戶籍相伍?!边@是所見文獻最早使用戶籍一詞。秦始皇十六年 (前 231年)“初令男子書年”,秦國男子在進行戶籍登記時已要求寫明年齡。《商君書·徠民篇》說韓魏“其寡 (當做‘賓’)萌賈息民,上無通名,下無田宅,而恃奸務末作以處。”“上無通名”說明沒有進行戶籍登記,可見韓魏也已實行戶籍編制。到戰(zhàn)國時期戶籍制度逐漸完善并確立起來,通過戶籍進行人口管理,清查登記人口并實行管制,一方面了解本國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人口流動,防止人口流失;同時戶籍也是征收賦役的依據,保證兵役和賦稅源源不斷。
戶籍制度在春秋時期有了很大發(fā)展,出現了“書社”,《荀子·仲尼》載:“(齊桓公)遂立 (管仲)以為仲父……與之書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據也。”楊倞注:“書社,謂以社之戶口,書于版圖?!逼湟馑季褪菍⒓议L或男丁的名字書于版圖,置于社中,以便按照民數的多少及各戶的情況來平均負擔。據楊注可以認為,書社具備了戶籍管理中登記人口和控制人口的功能。相似的記載也出現在楚國,《史記·孔子世家》載:“(楚)昭王將以書社七百里封孔子?!薄端麟[》云:“古者二十五家為里,里則各立社。則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于籍。”
由以上兩條記載我們發(fā)現,書社除了具有戶籍管理的功能,同時和里也是相同的,“與之書社三百”實際上就是賞賜三百“里”,春秋時期常常里、社并稱。據《說文》云:“里、居也,從田從土?!崩锸侨藗兙幼〉乃?“社,地主也”,“封土立社,是有土尊”。社是作為祭祀土地神神體的土堆,由于“里則各立社”,所以里又稱為社;又因為“書其社之名于籍”,故里社又稱為書社。因此書社和作為基層的地域組織的“里”是一回事。
值得注意的是史料所記書社都是作為賞賜的單位,書社作為賞賜單位的記載還有很多,如:
《墨子間詁·貴義》記載楚惠玉“使魯陽文君……以書社五里封之,(墨子)不受而去”。
《左傳·哀公十五年》載:“昔晉人伐衛(wèi),齊為衛(wèi)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因與衛(wèi)地,自濟以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p>
《晏子春秋·內雜篇上》載:“景公予魯君地,山陰數百社,使晏子致之?!?/p>
《呂氏春秋·知接篇》載:“衛(wèi)公子開方以書社四十下衛(wèi)?!?/p>
《呂氏春秋·高義》載:“(越王)子之師茍肯至越,請以故吳之地,陰江之浦,書社三百,以封夫子 (墨子)?!?/p>
書社作為賞賜單位,包含有一定的人口、土地,是一個具有一定人口和方域土地的地緣編組單位,又是國家政權的基層組織單位。在相關書社的記錄中并沒有出現戶籍所具備的完整內容,但是家長或男丁的名字已經書于版圖,并存在一個專門置放場所——社,這對戶籍制度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登記家長或男丁的名字發(fā)展到登記所有家內成員的名字、身份,進而擴展到登記籍貫、年齡、婚否等,發(fā)展成為專門的戶籍管理制度?!案骼锪⑸纭?而戰(zhàn)國時期的鄉(xiāng)里就是戶籍基層管理單位。春秋時期齊、魯、越、衛(wèi)、秦等都有書社的記載,由此可以推測戶籍制度萌芽于春秋時期書社,經戰(zhàn)國時期發(fā)展完善而確立。
戰(zhàn)國時期隨著舊制度的全面瓦解,新型集權國家的建立,戶籍制度最終形成。有關楚國戶籍制度的文獻記載不多,我們只能從有限的傳世文獻史料并結合出土文獻來了解楚國戶籍制度的基本狀況。《包山楚簡》并沒有出現“戶籍”一詞 ,而是稱作“典 ”,《考釋 》云:“典,典冊?!蓖?2號楚墓竹簡有“車馬器之典”,應該是指記載車馬器的簿冊、典、籍都有書冊的意思。對于《包山楚簡》中出現的“典”,彭浩先生指出:“登記名簿的簿冊稱作‘典’?!盵2]
1.人口登記是戶籍的一個重要內容
人口登記是戶籍制度的重要內容,戰(zhàn)國時期的戶籍的登記大約是每年一次,因為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每年進行一次考核官吏的上計制度。上計的范圍很廣泛,其中就包括戶口的增減,因此可以推知每年上計前,官吏必然進行一次戶籍登記。至于具體是在幾月份進行登記的,由于材料有限,除了秦國外,其他國家無從知曉。云夢秦簡《倉律》中有“小隸臣妾于八月傅為大隸臣妾”的記錄,這是秦國八月案比戶口編造戶籍的明證。
《周禮·秋官·司民》載:“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于版,辯其國中,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女,歲登下其死生?!编嵭?登,上也。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版,今戶籍也。下猶去也。每歲更著生去死。這里的登就是登記的意思?!吨芏Y》的記載應該反映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情況。
楚簡中關于人口登記的記載有多處,其中有兩段重要的記載:
整理小組認為這兩段簡文“是關于驗查名籍的案件記錄”。其中記載人口登記的簡文稱作“玉府之典”,其實楚簡中關于人口登記的都稱作“某某之典”。如:
簡 12“某痙之典”
簡 11“陳豫之典 ”等。
陳偉先生認為:“玉府或許是存放名籍的府庫。某痙是需要查驗名籍的人名。陳豫很可能指歲名”,關于楚國進行名籍登記的周期,簡書缺乏直接的記載。在名籍登記的幾件文書中,“簡 1-4、4-6均記于魯陽公之歲。陳豫之歲、魯陽公之歲、甘之歲是三個前后銜接的年份。那么楚國的名籍登記可能是每年一次”[3],這正好與《周禮·司民》的記載相吻合。
2.區(qū)分身份是戶籍的一個重要功用
戰(zhàn)國時期由于社會身份的不同,戶籍也具有了等級性,可分為以下幾類:“庶人籍 ”、“宗室之籍 ”、“宦籍 ”、“賎籍 ”。
“庶人籍”即享有授田的權利,又需承擔賦稅、徭役和兵役,這是社會中的主要戶籍階層;“宗室之籍”、“宦籍”是由于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從而享有各方面的特權;“賎籍”是具有一定歧視性的戶籍,如“市籍”、“奴隸籍”等。
有關楚國戶籍登記對象身份的情況,簡書中也有幾條記載,如:
這幾條簡文是涉及到了登記對象“臣”,裘錫圭先生指出:“臣妾為奴隸,是戰(zhàn)國時代剝削階級家庭中幾種成分之一。”[4]在同樣反映戰(zhàn)國時期情況的云夢睡虎地秦簡中也有很多關于“臣妾”的記載,多數學者認為其應該是私家奴婢。據此可以認為簡 7-8所記戶籍登記對象為奴隸是沒有問題的。
簡 10以及上文引簡 12-13都有反映了戶籍登記對象身份的問題,所記痊衍、某痊從簡文內容看并非貴族,應該是指一般平民。由此看,楚國的名籍登記至少包括平民和奴隸兩個階層。需要注意的是,簡文在名籍登記對象后加“一夫”、“二夫”,從簡書看楚國當時登記名籍的只有男子。雖然簡書中沒有反映關于“宗室之籍”、“宦籍”的信息,但根據戰(zhàn)國時期其他各國情況看楚國應該是存在“宗室之籍”、“宦籍”的。
3.楚國戶籍的管理
戶籍的管理涉及到國家的基層行政組織,戰(zhàn)國時期基層行政組織已經發(fā)展成熟,鄉(xiāng)、里組織已經普遍設立,“戶”成為戶籍統(tǒng)計的最基本單位,在戶之上再編制成伍、里、鄉(xiāng)、縣等級別的組織單位,這樣國家便可以通過戶籍將社會人口按戶納入國家社會行政編制,充分掌握,以便進行管理和控制。戰(zhàn)國時期,鄉(xiāng)、里的普遍設立及在人名前普遍注以鄉(xiāng)、里地名的做法說明鄉(xiāng)、里是戶籍管理的最基本單位。秦簡中多次提到戶籍登記出現錯誤就要對里之長官里典進行懲罰,說明戶籍是由里負責進行登記管理的。鄉(xiāng)、里是戶籍所在的最基層單位,戶籍由鄉(xiāng)里登記后,上報給縣,再由縣上報給中央,國家由此來掌握戶數及民數以便維護其統(tǒng)治。
就楚國的情況而言,基層行政組織是州、里,通過州、里的長官進行戶籍的管理工作。人口的登記、對新添人口的“著籍”、對亡者的“削籍”,以及想要遷徙異地者的“更籍”等都由州、里一級行政組織來管理并向上級報告。
簡書中有兩條關于遷居情況的記錄。
這兩條簡文都是地方行政組織轄下之人遷居情況的記錄。從簡 90的內容看,龔酉居住在“繁丘之南里”,這應該是在戶籍登記時龔酉居住地址,由于某種原因遷居他處,“‘居’用在外地的住址之前,可能有遷居或臨時居住一類的意思。”[5]簡 126中陽為“(漾陵之)州里人 ”(見簡 128)但卻居住在郢,可見陽是后來遷居到郢的,按《周禮·地官·比長》記載,居民徙居他地,必須在官府辦理手續(xù),否則就將“圜土內之”,關押起來。從上引兩條簡文內容看龔酉、陽的遷居應該是在官府備案的。簡書中還有些訴訟類的文書也涉及到遷居的問題。簡書 85記缶公對宋等 24人提出訴訟,指控他們“受否人而逃”,這和《周禮·地官·比長》記載是一致的,居民是不能擅自離開居住地,否則要受到懲罰。
另外,戶籍管理中對于死去的人是要除去名籍的,在簡書 32中,要求邸陽君之州里公登“以所死于其州者之居凥名族致命”,這是一條關于除去死者名籍的記錄。
戶籍制度萌芽于春秋時期的書社組織,后經發(fā)展到戰(zhàn)國時期逐漸趨于完善并確立。戶籍登記的內容到戰(zhàn)國時期已很詳細,包括家內成員的姓名、性別、籍貫、身高、年齡、身份、財產、身體的健康狀況、婚姻狀況及賦稅役事的完成情況、家內成員的變動情況等等。限于史料有限不能對楚國戶籍制度作全面的了解,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新進展,會讓我們對楚國戶籍制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292-293.
[2]彭浩.包山楚簡反映的楚國法律與司法制度.包山楚墓(上).附錄二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548-550.
[3]陳偉.包山楚簡初探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127.
[4]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378-429.
[5]陳偉.包山楚簡初探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129.
Abstract:During the Spring andAutumn and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as born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controll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ing taxes.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hushe Organization was a geographical u2 nits of certain population and land,and was also the primary organizational units of state power.The firs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originated from the demography function of ShusheOrganization.During the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rapid developmentof the house2 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as reflected in ChuJian.Chu State totalized the number of people by registering population,distinguishing i2 dentity to show different rights and burdened taxes and corvée.Governors achieved social control b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nage2 ment,which proved that Chu State has been a clea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during theWarring States Period.
Key words: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shushe organization;population management
(責任編輯:孫大力)
Chuπ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YANG Xiao2hua
(Schoo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Bohai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K225
A
1001-7836(2010)12-0001-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01
2010-06-22
楊曉華 (1984-),女,遼寧錦州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先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