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廷青
▲接2010年第6期
卵泡囊腫(Follicular Cyst)、黃體囊腫(Luteal Cyst)和囊腫黃體(Cystic Corpus Luteum)是常見的卵巢囊腫病癥。雖然卵巢炎和卵巢腫瘤也使卵巢形狀增大許多,但臨床并不多見。三類卵巢囊腫中,囊腫黃體屬于正常,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是病理性結構。目前,國外將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統(tǒng)稱為囊腫性卵巢疾?。–ystic Ovarian Disease,COD)。筆者走訪的國內大部分奶牛場,均存在COD,發(fā)病率介于5%~10%,個別奶牛場甚至高達30%。
COD是奶牛群體繁殖工作中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與產后非COD奶牛比較,該病使產犢間隔平均延長40~50天,配種次數(shù)平均增加2次。因空懷天數(shù)增加,治療藥品和人工費用提高,額外消耗的凍精等,COD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000元/例以上。
在發(fā)情周期中,正常的卵巢活動往往涉及2~3個卵泡波。每一卵泡波中常會出現(xiàn)幾個發(fā)育卵泡,其中一個卵泡被選擇并進一步發(fā)育為優(yōu)勢卵泡。若有黃體存在,該優(yōu)勢卵泡會發(fā)生閉鎖(圖7)。從圖7可以看出,用超聲診斷,可發(fā)見卵巢上存在1個直徑為25mm的黃體(中等回聲區(qū)域)和1個直徑為15mm的卵泡(無回聲區(qū)域)。
如果黃體發(fā)生退化或不存在黃體,該優(yōu)勢卵泡將繼續(xù)生長,并在促黃體激素(Luteinising Hormone,LH)峰值影響下最終排卵。卵巢上只要不存在分泌雌二醇和抑制素的優(yōu)勢卵泡,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就會誘導發(fā)生卵泡波。
如果應該排卵的優(yōu)勢卵泡沒有排卵,就會形成COD。沒有排卵的原因,有研究者認為是缺乏LH峰值,還有研究者認為是GnRH分泌不足或GnRH受體生成不夠,但目前尚無定論。
圖7 超聲診斷的黃體和卵泡
表6簡述了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的特點。卵泡囊腫最終的歸途為下列4種中的1種:①囊腫處于優(yōu)勢狀況并持續(xù)長達70天,其它卵泡波被抑制;②囊腫退化,但又出現(xiàn)一個新的卵泡囊腫;③囊膜和粒膜細胞黃體化,囊腫變成黃體囊腫;④囊腫自行消失,正常卵泡發(fā)育。這大約占全部病例的20%,但產后早期也許比例會更高些。
表6 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的特點
圖8 用于奶牛場現(xiàn)場的乳汁孕酮測定試劑盒
9.4.1 臨床表現(xiàn)
10%~20%卵泡囊腫病例會出現(xiàn)慕雄狂或發(fā)情周期縮短。不規(guī)則發(fā)情或發(fā)情周期延長也較常見。卵泡波之間的間歇也許會延滯數(shù)日,或完全被抑制。
9.4.2 直腸檢查
發(fā)現(xiàn)COD比較容易,但要鑒別類型則相對困難,正確率在41%~85%。
9.4.3 孕酮分析
血漿孕酮或乳汁孕酮水平可用來鑒別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卵泡囊腫的孕酮水平大約在0.29μg/mL,而黃體囊腫的孕酮水平則為3.9μg/mL左右。圖8為用于奶牛場現(xiàn)場的乳汁孕酮測定試劑盒。該方法檢驗簡單迅速,結果準確可靠,但目前國內尚未有市售。
9.4.4 超聲診斷
對于鑒別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而言,目前,超聲診斷(圖9~12)是最直接和最準確的方法。卵泡囊腫壁厚為1~6mm,平均2.5mm。黃體囊腫壁厚為3~9mm,平均為5.3mm。囊腫壁越厚,孕酮水平越高,雌二醇水平越低;囊腫壁越薄,則雌二醇水平越高,孕酮水平越低。
圖9 薄壁卵泡囊腫(直徑35mm)
圖10 厚壁卵泡囊腫(壁厚大約4mm)
圖11 黃體囊腫(35mmX23mm)
圖12 黃體化卵泡囊腫
圖13 一側為黃體一側為卵泡囊腫的產后生殖器官
圖14 囊腫黃體
存在卵巢功能結構并不一定意味著會有激素分泌活動。同理,如超聲檢查未發(fā)現(xiàn)變化,那也并不表明激素分泌沒有變化。如果一側卵巢存在一個功能性黃體,而另一側卵巢則有一個卵泡囊腫,如圖13所示,左側是黃體,右側是卵泡囊腫。這種情況無需處理,因為該卵泡囊腫并不影響激素分泌功能。如果正常大小的黃體具有一個無回聲中心(代表液體),應與黃體囊腫區(qū)別,如圖14所示的正常大小的黃體(25mm)具有無回聲中心。這種情況稱囊腫黃體,應視為正常黃體的變型。
Gonadotrophins(hCG或LH)、GnRH、陰道孕酮拴(CIDR)和PGF2α。 傳統(tǒng)擠破COD的方法需要廢除,因其常引起出血和粘連。
如果沒有多個5mm小卵泡存在兩側卵巢,那該卵泡囊腫屬雌激素性,應給予GnRH。如果多個5mm小卵泡存在兩側卵巢,那該卵泡囊腫屬非雌激素性,應給予CIDR。對黃體囊腫應給予PGF2α。其它的情況則先使用GnRH,再使用PGF2α。
表7 對癥用藥和不分COD類型給藥的治療效果
對癥用藥的效果略好于不分COD類型給藥的效果(表7)。
雖然治療頭數(shù)太少,差異難具統(tǒng)計學意義,但趨勢還是能夠反映出來的。對于我國絕大多數(shù)奶牛場來說,因不具備使用超聲診斷和激素分析的條件,欲準確鑒別診斷COD的類型并非易事。在這種情況下只得無奈采用不分COD類型給藥,治療效果差強人意也就在預料之中。
治療COD應用不同方法的效果如表8所示。
表8為西方發(fā)達國家2007年以前在治療COD方面的努力結果,雖然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治療效果仍欠穩(wěn)定。需要注意2點:①如果使用CIDR治療COD,仍會有一小部分COD病例復發(fā);②卵泡囊腫病例的淘汰率(35%~41%)顯著高于黃體囊腫病例的淘汰率(9%~11%)。
LH的釋放和數(shù)量主要取決于能量供應;卵巢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則主要受代謝激素(如胰島素)和生長因子(如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影響;能量負平衡會引發(fā)較多的COD病例;糖皮質激素的釋放會對丘腦下部-垂體軸產生負作用。奶牛飼養(yǎng)者應該改善產后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狀況,減少應激和疼痛,盡量為產后母牛創(chuàng)造舒適、干燥、清潔的環(huán)境,使其產后吃好和休息好,COD發(fā)病率也就會自然減少。
表8 治療COD應用不同方法的效果
與產后癱瘓病相比,盡管COD最早發(fā)現(xiàn)于1831年,并經西方學者近200年不懈努力,探索防治的根本解決方案,但無實質性突破,仍處于認識階段。這主要緣于發(fā)病機理未完全破解,治療效果不穩(wěn)定。盡管如此,如果類型鑒別診斷準確,同時在此基礎上對癥用藥,是可以取得一定治療效果的?!?/p>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