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的記事本
約瑟夫·普利策是美國著名的報業(yè)大王,也是有“新聞界奧斯卡”之稱的普利策獎的創(chuàng)始人,被認為是19世紀70-80年代興起的“新新聞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
作為一名來自匈牙利的偷渡客,普利策在進入報界后,由一名普通記者,在短短10余年時間里就擁有了自己的報社,并在不久后成為美國的報業(yè)巨子,他的傳奇經(jīng)歷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然而,人們得出的無外乎是吃苦耐勞、有進取心、善于把握時機等千篇一律的結論。
1921年,在普利策逝世10年之后,有人注意到了他生前留下的10余個記事本。這些記事本記載了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的瑣事,大多只是一句話而已,比如:“今天總編告訴我不要在一篇稿子中反復使用‘了’字,那樣太沉悶?!薄敖裉煳易岏R修先生下午3點準時來辦公室談印刷事宜?!奔毿牡难芯空咦⒁獾?,普利策的這些記事本以1878年為分界,此前全是記錄別人對他講過什么話,那些句子的主語都是他人;以后記的全都是自己對別人講過什么,主語都成了自己。這難道只是一種偶然嗎?研究者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1878年正是31歲的普利策買下圣路易斯的一家老報《圣路易斯快報》,自己成了老板的年份。
研究者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身為普通員工時,普利策一直記著別人的話,那時他懂得謙虛,總是在提醒自己照辦;成為報社老板后,他記下自己的話,是想提醒自己要記得遵守諾言。這個結論一經(jīng)面世,就被人們廣泛認同。至今,在美國一些大學的新聞課堂或者新聞機構的培訓課上,教授們總會把這個故事作為經(jīng)典的報業(yè)知識傳授給學員。
其實,與其說是人們完全認同了這個誰也說不準是否接近事實真相的結論,倒不如說是人們都愿意相信:創(chuàng)業(yè)時謙遜、成功后講誠信的人更能成大事。
(文/佚名 據(jù)《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