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鵬 ,張明軍,張喜花
(1.湖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湖南長沙410128;2.百奧明飼料添加劑(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801)
霉菌是真菌的一種,目前存在的霉菌有上百種,霉菌毒素為霉菌在各種不同的有機基質上生長后所產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謝產物。目前已有超過300種的霉菌毒素被鑒定。霉菌的二次代謝產物,有些是排出于所生長的基質中,有些則是存在于菌體內,當人或動物食入含有毒素的基質或菌體,產生局部中毒。作物在田間生長期間或收獲以后由霉菌產生的多種有毒物質,霉菌毒素幾乎遍布世界各地農產品。它們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危險。對于飼養(yǎng)的動物來說,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糧可能導致拒食、飼料轉化率低、體增重降低、免疫抑制而使得易感疾病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百霉清,主要成分為非活性酵母、斑脫土、硅藻土、海藻酸鈉,由奧地利百奧明公司生產。
2010年4月8日至2010年4月30日,將轉入保育舍28日齡個體體重相近杜長大40頭隨機分為試驗組對照組每組10頭各1個重復分別為A、B、C、D。A、C為試驗組 B、D為對照組。
飼料日糧按場里原用配方配制,取樣1kg做霉菌毒素檢測,試驗組飼料按500g/T添加百霉清。
霉菌毒素檢測方法:樣品采用羅馬II型研磨機研磨(Romer Lab,USA)并采用四分法進行次分樣。次分樣用相應的提取液提取毒素,并采用凈化柱凈化后,用HPLC方法進行相應霉菌毒素檢測。具體操作步驟參見美國羅馬公司霉菌毒素檢測的標準操作程序。各霉菌毒素的檢測限為:AF(B1、B2、G1、G2)均為1μg/kg;ZON32μg/kg;DON50μg/kg;FUM(B1、B2)均為100μg/kg;OTA2μg/kg。
?
?
采用高床保育飼養(yǎng),按豬場保育舍的日常管理,自由采食。保健方案免疫程序按本場年度保健計劃與免疫程序。試驗期間采食量每天記錄,出現(xiàn)死亡及時稱重。
結果用±標準差表示,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13.0)統(tǒng)計處理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由表2可見,添加脫霉劑的A組與C組,日增重A組低于C組、耗料A組也低于C組、料重比A組高于C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未添加脫霉劑的B組與D組,日增重B組高于D組、耗料B組也高于D組、料重比B組高于D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
添加脫霉劑與未添加脫霉劑A組與B組,日增重A組高于B組、耗料A組也高于B組、料重比A組低于B組,但是差異極顯著(P<0.01);A組與D組,日增重A組高于D組、耗料A組也高于D組、料重比A組低于D組,差異極顯著(P<0.01);C組與B組,日增重C組高于B組、耗料C組也高于B組、料重比C組低于B組,差異極顯著(P<0.01);C組與D組,日增重C組高于D組、耗料C組也高于D組、料重比C組低于D組,差異極顯著(P<0.01)。
霉菌毒素在谷物田間生長過程、收割過程貯藏過程、銷售過程均伴隨霉菌的生長同時也使得霉菌毒素的進一步累計。但是從近幾年時間霉菌毒素的普查報告來看,單一的某種霉菌毒素檢測值都不是很高、檢出率高的這一現(xiàn)狀另人擔憂。豬霉菌毒素中毒出現(xiàn)臨床癥狀病例不多見,常見的是抑制豬體內酶的活性、破壞消化道上皮細胞、產生免疫抑制、實質器官(肝臟與腎臟)中毒等。
脫毒劑百霉清以精選復合活性礦物質成分吸附黃曲霉毒素、部分的赭曲霉毒素與煙曲霉毒素;再次特殊的內酯酶破壞ZON的內酯鍵使其不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形成無毒代謝物排出體外;再者由從牛的瘤胃分離的酵母產生的生物酵素主要成分為環(huán)氧基酶切斷單端孢霉烯族12、13環(huán)氧基這個毒性分子而成為無毒性的分子結構。其植物提取物與海藻提出物消除器官炎癥保護肝臟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從結果可以得出,在飼料受到污染的時候添加毒素脫毒劑尤其對保育階段仔豬耗料、日增重、料重比等生產性能與對照組差異極顯著。霉菌毒素脫毒劑百霉清能夠提高28~49日齡保育豬生產性能,在飼料中添加脫毒劑與正確選擇脫毒劑使用勢在必行。 □
[1]朱聰英,應永飛,韋敏玨,等.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研究[J].質譜學報,2010,(4):50~56.
[2]王春梅,王慶林.飼料中霉菌毒素對豬的危害與控制[J].飼料博覽,2010,(2):42~44.
[3]楊麗梅,申光榮.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預防[J].飼料工業(yè),2003,(12):53~55.
[4]李夢云,陳代文.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幾種脫毒劑的作用機理[J].飼料博覽,2005,(4):13~17.
[5]Maja Peraica,Ana-Marija Domijan,Radovan Fuchs,et al.The occurrence of ochratoxin A in blood in general population of Croatia[J].Toxiology Letters,1999,110:105~112.
[6]Janos Varga,Krisztina Rigo,Jozsef Teren.Degradation of ochratoxin A by Aspersillus spec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0,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