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董 文, 吳明證
(1.淮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系,安徽 淮南 232038; 2.浙江大學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浙江 杭州 310028)
自我和諧是Rogers人格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自我內部的協(xié)調一致以及自我與經(jīng)驗之間的協(xié)調[4]。Rogers(1951)認為,自我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大量實證研究表明,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它可以作為評估心理健康狀況的一般工具[5-6]。同時,自我和諧是人格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格維度對自我和諧具有一定的預測力[7]。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和諧與EPQ測得的神經(jīng)質呈負相關,與外向性呈正相關[8]。一些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自我和諧有著重要影響。社會支持程度的差異直接影響到自我和諧水平的高低。社會支持越好,其自我和諧水平越高[9]。既然人格特質影響社會支持,而社會支持的好壞也影響著自我和諧水平高低,那么,社會支持是否在人格特質與自我和諧之間起到了某種中介作用呢?也就是說,人格特質是否會通過社會支持間接地影響自我和諧呢?本研究試圖系統(tǒng)分析人格、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三者之間的關系,并驗證社會支持在人格與自我和諧之間發(fā)揮的中介作用,從而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
被試為安徽省3所高校的500名大學生,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42份,有效率為88.4%。其中男生188人,女生254人。年齡為20.30±1.45歲。
1.2.1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中國版):采用北京大學心理系“EPQ—RSC修訂協(xié)作工作組”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中國版)[10],該量表由內外向性、神經(jīng)質、精神質、社會掩飾性4個分量表構成,共有48個項目,其均為是非選擇題,回答“是”則記1分,回答“否”則記0分。
1.2.2社會支持量表:采用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共10個條目,評分為4個維度,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和總分[8]127-131??紤]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量表中的一些項目進行了修改。第4、6、7題中的“同事”改為“同學”;第5題中的“夫妻”改為“戀人”,同時刪去了“女兒”一欄;第6題和第7題中的“配偶”改為“戀人”。對修改后的量表,進行了小樣本相隔一個月的重測,結果10個項目的相關系數(shù)在0.71—0.92之間。
1.2.3自我和諧量表:采用王登峰編制的自我和諧量表(SCCS)[8]314-318。該量表共有35個項目,包含3個分量表;自我與經(jīng)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自我的刻板性。采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五級記分,自我和諧總分是將自我與經(jīng)驗的不和諧以及自我刻板性分量表反向計分,再與自我靈活性分量表得分相加的總和,總分越高,自我和諧水平越高。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和Amos5.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研究探討了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的關系,分析結果參見表1:
2.5 不同藥物使用后治療療效比較 本研究共納入150例患者中,84例使用了降壓藥物(36例有效,48例無效),66例未使用(16例有效,50例無效)。使用標準化矯正后χ2檢驗比較結果提示:使用降壓藥物組患者的脂肪肝好轉率(42.86%)較未使用組(24.24%)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55,P=0.017)。102例使用了降脂藥物(34例有效,68例無效),48例未使用(18例有效,30例無效)。使用標準化矯正后χ2檢驗比較結果提示:使用降脂藥物組患者的脂肪肝好轉率(33.33%)較未使用組(37.5%)更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50,P=0.617)。
表1 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的關系
注:* P<0.05;** P<0.01;*** P<0.001。
從表1可以看出,精神質、神經(jīng)質與社會支持和自我和諧呈顯著的負相關;內外向性與社會支持和自我和諧呈顯著的正相關;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呈顯著的正相關。
2.2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的中介作用分析
研究探討了人格特質與自我和諧關系中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當分別以精神質、內外向性和神經(jīng)質為自變量對社會支持進行回歸分析時,回歸方程F值均顯著(F分別為7.13,49.98,11.12;p<0.05),標準回歸系數(shù)分別為-0.13,0.32,-0.16(t 分別為-2.67,7.07,-3.33;P<0.05)。分析結果參見表2、表3、表4:
表2 社會支持對精神質與自我和諧的中介作用
注:* P<0.05;** P<0.01;*** P<0.001。
表3 社會支持對內外向性與自我和諧的中介作用
注:* P<0.05;** P<0.01;*** P<0.001。
表4 社會支持對神經(jīng)質與自我和諧的中介作用
注:* P<0.05;** P<0.01;*** P<0.001。
由表2、表3、表4可知,以精神質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時,當社會支持進入回歸方程后,精神質對自我和諧的預測效應不再顯著。進一步Sobel檢驗表明,社會支持在精神質與自我和諧之間發(fā)揮著完全中介作用(Z=-2.48,P<0.05)。以內外向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時,當社會支持進入回歸方程后,內外向性對自我和諧的預測作用下降。進一步Sobel檢驗表明,社會支持在內外向性與自我和諧之間發(fā)揮著部分中介作用(Z=4.18,P<0.05)。以神經(jīng)質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時,當社會支持進入回歸方程后,神經(jīng)質對自我和諧的預測作用下降。進一步Sobel檢驗表明,社會支持在神經(jīng)質與自我和諧之間發(fā)揮著部分中介作用(Z=-2.89,P<0.05)。
由于中介效應是間接效應,無論變量是否涉及潛變量,都可以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應[11]。因此,假定人格特質通過社會支持影響自我和諧,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擬合。分析結果參見圖1:
χ2=4.31,χ2/df=1.44,NFI=0.98,NNFI=0.98,CFI=0.99,RMSEA=0.03
從圖1可以看出,該模型對數(shù)據(jù)擬合較好,支持了研究的理論假設。
研究發(fā)現(xiàn),人格特質與社會支持影響著大學生的自我和諧水平。人格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品質,影響著自我和諧水平。穩(wěn)定外向型的個體對自己充滿著自信,有著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時,他們自我接納水平較高,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以及自我與經(jīng)驗之間的關系,因而有著較高的自我和諧水平。冷漠、孤獨、敵視、怪異等偏于負面的人格特征對大學生的自我和諧水平也會產生一定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也影響著自我和諧水平。當大學生所獲得的直接援助越多,參與的社會團體越豐富,人際關系越穩(wěn)定,在社會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越高,并且能有效地利用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時,他們就會有較高的自我和諧水平。換句話說,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個體越能客觀地、正確地評價自我以及自我與經(jīng)驗之間的關系,自我內部及自我與經(jīng)驗之間也越趨于協(xié)調一致,自我和諧水平較高。
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在人格特質與自我和諧之間發(fā)揮著中介作用。這表明,人格特質可以通過影響人們對社會支持的感知和利用,間接地影響自我和諧,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個體的行為是人格特質與環(huán)境互動的結果,個體的人格特征使他們傾向于在其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特定的情境,從而通過自己的內部的信息加工影響后繼的行為[12]。相關研究表明,低神經(jīng)質、自信心較強等人格因素可以導致高社會支持與良好身心狀態(tài)[2]。同時,社會支持的緩沖模型認為,社會支持僅在應激條件下與身心健康發(fā)生聯(lián)系。而作為緩沖器的社會支持常常是通過人的內部認知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的。因此,在應激條件下,穩(wěn)定外向型的個體可以獲得較高的社會支持,從而提高自我和諧水平,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但是,不同的人格特質,不僅可能導致個體對社會支持或關系的滿足產生不同的體驗和感受,還可能促使個體主動地或被動地尋求社會支持或關系需要的滿足,這都將導致自我和諧水平的變化。但這種效應發(fā)生的內在機制是什么,由體驗和感受的差異性所致,還是情境選擇的結果,都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的關系密切。
(2)社會支持是人格特質與自我和諧關系中的中介變量,社會支持在精神質與自我和諧之間發(fā)揮著完全中介作用,在內外向性、神經(jīng)質與自我和諧之間發(fā)揮著部分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Ysgaard,M. Life 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late adolescence[J].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1997,32:277-283.
[2]王雁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關系的研究評述[J].心理科學,2004,27(5):1175-1177.
[3]彭欣,等.大學生自尊和社會支持之間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2003,11(1):40-41.
[4]Rogers , C. R. A tentative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cess in psychotherapies. In stein, M . P . (Ed .)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ies[M]. New York :Free Press,1961:184-256.
[5]王登峰.自我和諧量表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4,2(1):19-22.
[6]趙冰潔,陳幼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6):478-480.
[7]崔紅,王登峰.人格維度與自我和諧的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19(6):370-372.
[8]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
[9]馬娟,李義安.大學生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7):745-746.
[10]錢名怡,武國誠,朱榮春,等.艾森克人格問卷簡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理學報,2000(3):317-323.
[11]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12]楊慧芳,郭永玉.從人際關系看人格—認知—情感系統(tǒng)理論的視角[J].心理學探新,2007,26(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