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萌
[摘要] 本文通過對尤金·奧尼爾與威廉·??思{的相似經(jīng)歷與性格、作品中相近的主題與意象及同樣新穎的寫作手法的比較,得出奧尼爾對于??思{產(chǎn)生了形成性與創(chuàng)造性兩方面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并進而討論了比較研究的價值。
[關(guān)鍵詞] 尤金·奧尼爾威廉·??思{比較研究
提起尤金·奧尼爾會使我們聯(lián)想到歐洲的戲劇大師斯特林堡、挪威戲劇家易卜生、哲學(xué)家尼采、弗洛伊德和榮格,奧尼爾從這些戲劇家和哲學(xué)家身上受益匪淺。人們也一直把威廉·??思{與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狄更斯、哈代或美國西南部幽默作家相比,他們的小說作品中出現(xiàn)了很多不可忽視的相似之處。那么為什么在這篇論文中,威廉·??思{與尤金·奧尼爾被擺在了一起呢?盡管一個被稱為美國的戲劇之父,另一個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卻很少有作品將這兩個人放在一起討論。這可能是由于大多數(shù)的評論家習(xí)慣于將小說家和戲劇家分屬于不同的領(lǐng)域。然而即使粗略的對兩人的作品進行一下回顧,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而這種相似之處絕不能簡單的認為是一種偶然。
??思{在他剛剛開始從事寫作的時候,就曾在他的一篇早期發(fā)表的文章中表示了對于奧尼爾善于運用語言和方言的才能的贊賞,稱他是“一個在美國戲劇舞臺上無所不能的人”。我們有證據(jù)表明,也有理由相信:尤金·奧尼爾,美國最重要的戲劇家對于這位南部小說家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奧尼爾對于??思{的影響可以被歸納為兩個方面:形成性的與創(chuàng)造性的。第一種,是在一個藝術(shù)家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的時候來幫助形成他的思想與技巧,一般可以說是發(fā)展的過程。第二種,創(chuàng)造性的影響,可以產(chǎn)生融合與發(fā)展。這一類影響融入了被影響者的思維過程及創(chuàng)造性表達,成為了其中的一部分,與作者的作品和想法緊密地纏繞在一起,以被改變了的形式再現(xiàn)。所以說,這樣的影響很難查明它的來源。但是,如果我們將《八月之光》與《上帝的兒女都有翅膀》,《押沙龍,押沙龍!》與《悲悼》對照細讀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思{將奧尼爾的作品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原題材,然后以自己的視角加以小說化的改變。這樣的轉(zhuǎn)化還出現(xiàn)在《我彌留之際》和《圣殿》中,福克納在這兩部小說中使用的形式和許多技巧很明顯是受了表現(xiàn)主義戲劇,特別是受了《瓊斯皇帝》的影響。而《喧嘩與騷動》也留下了《奇異的插曲》中的意識流技巧的清晰的烙印。
在這篇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從奧尼爾對于??思{的影響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為什么??思{單單對于奧尼爾的寫作主題,技巧,甚至人物情有獨鐘?所以說,在某種意義上,這篇論文也存在一個逆向的研究,希望能夠在這樣的研究中得出“影響”這種關(guān)系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奧斯卡·王爾德曾經(jīng)說過:“孩子們都是以愛父母為開始,繼而開始評價父母,但幾乎從不會原諒父母?!比绻f不幸的童年是作為作家的必備條件的話,奧尼爾和福克納則是最充分的例證。兩人的童年經(jīng)歷極其相似,而他們也將這些經(jīng)歷化為之后作品中的相似主題:家庭的解體,愛的失敗,父子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沖突,兄弟之間痛苦的競爭。我們還可以從兩人作品中發(fā)現(xiàn)同樣茫然的母親,不稱職的父親和焦慮不安的年輕人。奧尼爾和福克納作為孩子時面對的最大的問題都牽扯到一位父母和一種癮癥:奧尼爾的母親埃拉·奧尼爾吸食嗎啡成癮,??思{的父親麥雷·法克納酗酒成癮。他們的父母親不管是家庭出身或者氣質(zhì)教養(yǎng)上都極不般配,不和諧的父母關(guān)系也進一步造成了父母對于他們的疏于照顧。面對這樣的家庭狀況,難怪奧尼爾和??思{均是非常怕羞和孤僻的人,有一種強烈的自我厭惡和與其對等的缺少自信。他們不約而同的將酒精作為逃避生活痛苦與他們自身的無能的麻醉劑。所以說,他們第二個相同點就是酗酒。??思{和奧尼爾在《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和《喧嘩與騷動》這兩部作品中將自己的苦悶與不斷折磨自己的家庭回憶都一一表現(xiàn)出來, 因此這兩部作品具有相同的自傳性質(zhì)。
奧尼爾和??思{作品中還有很多主題與意象的一致。造成這一點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兩人都處于相同歷史時期的美國,處在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劇作家的愛爾蘭出身和小說家的南方出身。愛爾蘭和美國南部有很多相同的價值觀,包括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對于歷史,過去和傳統(tǒng)的認知和重視。奧尼爾的父親于19世紀五十年代移民到美國,奧尼爾可以說是從小聽父親講述關(guān)于愛爾蘭的故事長大的。盡管出生在紐約,卻絲毫沒有改變他對自己是一個愛爾蘭人的認知。奧尼爾曾經(jīng)提到過:“評論家們都忽視了關(guān)于我和我的作品的一個重要事實——我是一個愛爾蘭人?!毕嗨频?福克納也是從小聽自己的祖輩尤其是他非常著名的祖父威廉·克拉科·??思{老上校的故事長大的,他更是被稱為美國“南方文學(xué)”的發(fā)言人。
在奧尼爾和??思{作品中,兩人似乎總是對相同的寫作主題感興趣。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經(jīng)常是一分為二的,在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被分割開。人掙扎努力著去尋找自我,去尋找最終的真理,最后卻發(fā)現(xiàn)所謂的真理只不過是無窮無盡的各種各樣的“真理”的集合。兩人也不停地探討關(guān)于人尋找自身歸屬感的主題,也都將黑人看作一個尤其被剝奪的群體,一個受害者,不單單是作為一個冷漠的社會的受害者,更是作為本身膚色的受害者。
評論家經(jīng)常提出疑問:??思{最早的兩部小說《士兵的報酬》和《蚊群》較為平凡,隨后突然發(fā)表了一部杰作《喧嘩與騷動》,采用了極新穎的意識流技巧。奧尼爾的《奇異的插曲》創(chuàng)造性地讓劇中人物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內(nèi)在思想,這篇有爭議的意識流戲劇當(dāng)時成為熱門話題。同樣作為一個藝術(shù)形式的實驗者,??思{很有可能受到奧尼爾探索人的潛意識的大膽手法的影響。我們注意到,??思{曾經(jīng)考慮在出版《喧嘩與騷動》時用不同顏色的字體來表示事件發(fā)生中的不同時間,而在之前1928年伯尼和利弗萊特公司出版的《奇異的插曲》中,采用藍色和黑色不同的字體來區(qū)分對話和內(nèi)在思想。
正如馬克·斯皮爾卡在對狄更斯和卡夫卡進行對比時所提出的:“比較研究的價值在于對特定文本的雙向解讀和相關(guān)世界的闡釋,與直接研究方式相比可以更具洞察力。同時,更支持了這一普遍真理:文學(xué)與文化的廣延性。”
參考文獻:
[1]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New York: Dodd, Mead, 1925
[2] Louis Sheaffer, O'Neill: Son and Playwright, Boston: Little, Brown, 1968
[3] Murry Falkner, The Falkners of Mississippi,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7
[4] Joseph Boltner, Faulkner: A Biography, II,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4
[5] Seymour Peck, "A Talk with Mrs. O'Neill", The New York Times, Nov. 4, 1956
[6] Irving Howe, William Faulkner: A Critical Stud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2
[7] 陳淵澤:《尤金·奧尼爾傳》,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
[8] 郭繼德:《對清教主義桎梏的大膽突破——評奧尼爾的悲劇〈奇異的插曲〉》,《戲劇》,2003年3期
[9] 潘曉松:《??思{全傳》,長春:長春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