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理性、行為與社會
----論哈貝馬斯現代性分析的三個向度

2010-09-26 10:00劉光斌
關鍵詞:工具理性哈貝馬斯現代性

劉光斌

(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長沙 410082)

哈貝馬斯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交往行為理論》[1-2]代表了其學術發(fā)展的高峰,在書中他提出了交往行為理論。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病理,為他的現代性社會批判理論作辯護。交往行為理論的出發(fā)點就是探討合理性問題以及在社會歷史中形成的合理化問題,從而解釋現代社會發(fā)展中的社會整合問題,揭示了社會秩序的規(guī)范基礎。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體系宏大,提出了眾多概念,有一些關鍵概念,尤其是工具理性與交往理性、工具理性行為與交往行為、系統(tǒng)與生活世界這三種對立的范疇,它們所揭示的理性、行為、社會這三個向度的旨趣,恰恰蘊涵了哈貝馬斯對現代性謀劃的分析和辯護路徑。正確理解這些基本范疇,有助于我們掌握哈貝馬斯的整個交往行為理論體系,理解其現代性立場。

一、理性的雙重維度:工具理性與交往理性

理性在當代社會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西方近代社會的發(fā)展,尤其伴隨著啟蒙運動的發(fā)展,上帝或形而上學的權威形象徹底崩潰,認知權威發(fā)生轉移,從宗教學說進入現代經驗科學當中。一些啟蒙的思想家在宗教的有效性基礎崩潰后,試圖在形而上學的廢墟上依靠人的理性對其加以重建。但是他們發(fā)展的是實踐理性的工具一面,伴隨著近代社會的發(fā)展,工具理性在現代社會產生了重大的社會病理。正如韋伯指出,現代工具理性的過度運用,現代經濟體系和官僚機構對人的行為的控制,導致現代社會已經產生“意義的喪失”和“自由的喪失”,現代人都生活在“鐵籠”之中?;艨撕D桶⒌罓栔Z指出:“啟蒙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使人們擺脫恐懼,樹立自主。但是,被徹底啟蒙的世界卻籠罩在一片因勝利而招致的災難之中?!盵3]人們運用控制自然的方式來控制人類社會,結果導致人的異化,得出理性工具化使得啟蒙走向其反面,理性走向自我毀滅的這一結論。啟蒙運動以來理性所指向的平等、解放、自由的信念非但不能在現代社會實現,反而越來越加大了對人的束縛,導致自由空間的喪失和生活意義的喪失。這意味著理性的辯證法雖然帶給人們更多自由的可能性,但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和生存危機。在這點上,哈貝馬斯贊同霍克海默、韋伯等人的觀點。他指出:“霍克海默和韋伯在以下論點上是一致的,即他們都認為,能夠創(chuàng)造意義的形而上學—宗教世界觀的統(tǒng)一性已經土崩瓦解了,這就使得現代生活世界的同一性成了問題,進而嚴重危及到了社會化主體的認同及其社會團結?!盵4]329也就是說,一旦人失去了外在的權威的約束,比如上帝等,那么人自私的一面就可能得到盡情的釋放,從而危及個體的生存和社會整合。

哈貝馬斯對現代社會批判的重心,就是針對工具理性或技術理性對人類的控制和壓抑。哈貝馬斯認為:“我們如果把目的行為從非交往的角度對命題知識的運用作為出發(fā)點,就會作出一種有利于工具理性概念的預斷;這種理性概念被經驗主義深深地打上了現代性自我理解的烙印,具有豐富的自我決斷的內涵,而且通過對偶然的周圍世界環(huán)境的深入占有和積極適應,這種自我論斷還能夠取得成功?!盵4]10哈貝馬斯所強調的工具理性經常與獨白式的單主體有關,因而具有“豐富的自我決斷的內涵”,而且這種理性主要指向取得成功。與工具理性相對立,哈貝馬斯提出了另外一種理性概念,即交往理性。他指出:“這種交往合理性概念的內涵最終可以還原為論證話語在不受限制的前提下達成共識這樣一種核心經驗,其中,不同參與者克服掉了他們最初的那些純粹主觀的觀念,同時,為了共同的合理信念而確立起了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性及其生活語境的主體間性?!盵4]10交往理性概念要比局限于工具—認知因素的目的性理性概念更加豐富多彩,“它是建立在語言有效性基礎上的理性潛能的體現”[4]367。交往理性總是與交互主體性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的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強調交互主體在話語的基礎上的理解,遵循有效性規(guī)則而達成共識。因此交往理性包含了一種話語所具有的非強制的共識力量,而這種共識的達成是在具有語言和行為能力的主體相互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遵循語言規(guī)則達成的,因此克服了最初的主觀概念,在這個意義上“交往理性表現在一種解中心化的世界觀中”[5]。

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都有可能運用同樣的知識,但卻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工具理性運用知識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目的。也就是一方面,主體運用理性可以實現對外在自然的認識和把握,以此達成對外在物質世界的控制;另一方面,主體運用理性來影響他人,來實現自我的主觀利益、欲望和要求。工具理性反映出主體與外部物質世界和內在主觀世界的關系。交往理性表明對知識的運用不是工具占有而是交往溝通,為了達成主體間的相互理解與共識,并反映了主體與主觀世界、社會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關系。

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在運用過程中都可能出現失敗,但解釋的方式是不同的。哈貝馬斯指出如果行為者滿足了成功地介入世界的目的所必須的條件,那么目的行為就是合理的,能夠得到實現。交互主體間只有在遵循話語的有效性原則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達成共識,一旦不滿足這些有效性原則,或說話者提供的辯護又無法得到聽者的回應,那么交互主體就無法達成共識。雖然既定的共識無法實現,既定的目的也未能實現,但作出的解釋是不同的。哈貝馬斯指出交往理性為人們的行為作出了更為合理的解釋。“在交往共同體中,高標準的交往理性為行為與通過達成共識來調停行為沖突之間的順利協(xié)調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盵4]15所以,在現代社會人們經常把工具理性或技術理性看成是理性的代名詞,哈貝馬斯認為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此,他試圖揭示出理性概念的另外一個維度:交往理性,而正是交往理性揭示了理性的規(guī)范潛能。

二、行為的兩種模式:工具理性行為和交往行為

哈貝馬斯設定了一個本體論前提分析行為概念,這就是“行為者的行為具有多大程度的合理性,主要取決于我們?yōu)樾袨樗O定的世界關聯(lián)”[4]83。哈貝馬斯根據行為者與世界之間的關系劃分出四種行為概念及其合理性內涵[4]83-101,這里主要解釋哈貝馬斯的工具理性行為概念和交往行為概念,他認為交往行為概念更好地解釋了行為者與世界的關系,并揭示了社會行為是如何可能的問題。

哈貝馬斯對行為理論的解釋就是“為被韋伯正式的行為理論忽略的行為理論化內容提供概念基礎”[4]272。他根據一定行為語境中的行為取向劃分行為類型,如表1所示。

表1 行為類型[4]273

從表1可看出,哈貝馬斯在溝通取向的行為和目的取向的行為之間作了區(qū)別。前者主要指交往行為,后者主要指工具理性行為,這種行為又可區(qū)分為策略行為和工具行為。工具理性行為模式的出發(fā)點在于行為者主要關*的是要實現一定的目的。其中工具行為是目的指向的干預物質世界的行為,它以效率作為評價標準,以遵循技術規(guī)則而得到描述。策略行為是為實現一定目的而影響他人的行為,它也以效率作為評價標準,被描述為博弈理論的工具或合理選擇的理論。工具行為可能會和社會互動聯(lián)系在一起,而策略行為本身是社會行為。交往行為的目的是不可能通過干預世界或影響他人而實現,而是就世界上的一些事物,盡力與其他一個或更多的行為者達成共識或相互理解,通過協(xié)商來確定語境,在共同的語境中對他們的行為加以協(xié)調。交往行為就是一種社會行為。

認知工具合理性引導行為指向成功地運用手段達成目的。這些行為者(社會的)針對性地有效地干涉事物和環(huán)境,那么由認知工具引導的行為是策略行為;當他們(非社會的)針對性地成功地影響對手的決定時,這些行為就是工具行為。在兩種情形中,行為者都受成功地操縱外在的環(huán)境所引導,或直接干涉事物和環(huán)境,或對他人施加壓力,把人對象化,行為者與其對象是客體與客體的關系。交往行為目的在社會行為者之間達成相互的理解。行為者之間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三個有效性要求與三個世界之間建立聯(lián)系,即真實性、真誠性和正當性要求分別適合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和社會世界,這意味著行為者由與話語行為相關的有效性要求的動機所引導作出贊同還是不贊同的社會行為。交往行為強調的溝通是具有言語和行為能力的主體相互之間取得一致的過程。溝通過程追求的是共識,這種共識不能通過工具行為和策略行為取得。哈貝馬斯指出一種通過交往而達成的共識具有合理的基礎。也就是說,這種共識不能被轉嫁到工具行為(對行為語境的直接干預)或策略行為(對對方抉擇的算計和左右)當中。哈貝馬斯想要說明共識依賴主體間的承認,而不是外界的影響或暴力,雖然交往行為中的行為者可能像策略行為者那樣可以作出選擇,但是“他們的選擇都立足于充足的理由”[4]274。

工具理性行為模式與交往行為模式都依靠語言的功能。只不過前者采用了語言的間接溝通功能,而后者采用了語言的溝通功能。這就意味著并非一切以語言為中介的互動都是以溝通為取向的行為。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一方可以通過語言手段操縱另一方,使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為,把他人變成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那么怎樣來區(qū)分語言的溝通功能和語言的間接溝通功能?哈貝馬斯認為只要人們能夠說明“以溝通取向的語言應用是一種原始形態(tài),他和間接溝通(讓人理解或迫使理解)處于寄生狀態(tài)”[4]275,那么可以避免上面提到的情況。哈貝馬斯借用奧斯丁的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的區(qū)分來說明這一點。所謂以言行事行為是指言語者在言說過程中完成了一個行為;以言取效是指言語者所追求的是在聽眾身上發(fā)揮的效果。要使言語行為取得以言取效的效果意味著要把語言行為作為手段包容到目的行為中,這樣不同的言語行為在策略互動關系中得到整合,因此行為者在做出這一行為時,帶有一種意圖,也就是借助以言行事的目的,對聽眾施加一定的影響。哈貝馬斯說得很好:“言語行為除非能夠被用于實現以言行事的目的,否則,它們就不能被用于實現諸如影響聽眾這樣的非以言行事的目的。如果聽眾不能理解言語者所說的內容,那么,帶有一定目的行為取向的語言者不用交往行為,也可以促使聽眾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樣去行為?!盵4]279所以我們能夠理解策略行為采用語言的間接溝通功能,它強調以結果為取向的語言應用或以言取效,而不是原初意義上的語言應用,也可以說,雖然屬于語言行為,希望達到以言行事的目的,可是前提卻是以目的取向的行為。而溝通和以溝通為取向的立場,必須依靠以言行事來加以解釋,以言行事的效果是在人際關系層面上出現的,交往參與者就世界中的事物達成溝通。哈貝馬斯就是想說明:“所謂交往行為,是一些以語言為中介的互動,在這些互動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通過他們的言語行為所追求的都是以言行事的目的,而且只有這一目的。相反,如果互動中至少有一個參與者試圖通過他的言語行為,在對方身上喚起以言取效的效果,那么這種互動就是以語言為中介的策略行為?!盵4]281

哈貝馬斯認為任何有話語能力的言語者和行為者都有意識地為他或她的行為或信念提供理由,為達成相互的理解而提供辯護。正是這種與我們日常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合理辯護的力量,構成了交往行為,并為一般的社會行為提供了可能的條件。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哈貝馬斯把交往行為視為所有的社會性行為,在其中協(xié)調人們行為,指向理解和贊同的行為。社會行為是可能的,在一般意義上說就是依靠合理地約束的力量,而這些約束力量來自于行為者準備在他們行為中實現的有效性要求。

三、社會的雙重概念: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

哈貝馬斯用系統(tǒng)/生活世界的雙重概念來分析社會結構及其發(fā)展。生活世界可以視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人一起共享和共有的文化資料的貯存庫,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人們之間的相互交往,生活世界是交往行為的活動場所,為指導社會行為提供了可靠的資源。正如哈貝馬斯所說:“生活世界是分散的、不成問題的背景信念,這一生活世界的背景為情境的定義提供資源,它總是交往參與者作為自明的東西預先假定的。”[1]70“我們可以認為,生活世界是由文化傳統(tǒng)和語言組織起來的解釋模式的寶庫?!盵2]189哈貝馬斯對生活世界及其內容作出了解釋:“在相互理解的功能方面,交往行為服務于改變和更新文化知識;在協(xié)調行為方面,它服務于社會整合與團結的建立;最后,在社會文化交往性的行為方面,它服務于個人的同一性的形成。生活世界的符號結構是由有效知識連接的,由全體團結的穩(wěn)定性和責任行為者的社會化來再生產的。再生產的過程把新的情況與生活世界已有的條件聯(lián)系起來;它采用意義的或對內容(文化傳統(tǒng)的內容)的語義分析維度,也用社會空間(社會性地整合化了的群體)的語義分析維度,也用社會空間(社會性地整合化了的群體)和歷史的時間(前后相繼的幾代人)的維度來建立這種聯(lián)系。與這些文化的再生產,與社會整合和社會化的過程相聯(lián)系的就是生活世界的內容:文化、社會和個人。”[2]137-138生活世界從內容上包括文化、社會和個人三種結構。在文化層面上,交互主體間的相互交往不僅依賴文化資料作為溝通的媒介,而且在交往的過程中傳承和更新文化知識。在社會層面上,交往行為不只是調節(jié)不同意見或社會行為,而且會促進社會整合和人類的歸屬感。至于在個人方面,交往行為體現在社會教化的過程中,并促進個人自我觀的構建。

系統(tǒng)具有兩層含義:第一,作為社會的制度或組織,影響著人類生活。系統(tǒng)就是由文化、經濟和政治要素組成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這里的自我調節(jié)指的是系統(tǒng)根據復雜的周圍環(huán)境不斷提高自己的調節(jié)能力和維持自身的穩(wěn)定功能,表現為社會控制能力的提高與社會規(guī)范秩序的穩(wěn)定。由于現代社會的復雜性的增加,人們不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個行為的原因及其帶來的后果,系統(tǒng)具有調節(jié)人類行為相互影響的功能。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都具有調節(jié)人類行為的作用,不同之處在于生活世界在價值層面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而系統(tǒng)從功能層面調節(jié)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目標的取向。第二,作為研究社會的分析架構,系統(tǒng)意味著采用觀察者的視角分析社會現象,代表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重視社會的結構和功能方面。就現代社會而言,系統(tǒng)主要指經濟和行政子系統(tǒng),以金錢和權力作為制約人們行為的媒介。

哈貝馬斯認為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不是完全分開的,它們只是分析社會所采用的不同的范式。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社會就是一個系統(tǒng);而從社會中的參與者的角度來看,社會就是生活世界。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社會,那么我們就考察社會是如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實現自我控制的目標;而從生活世界的角度來考察社會,我們就要研究,社會中的個人是如何相互理解以及合作行為的。從方法論的角度看,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是我們分析社會的兩種方法。按照實證主義的方法,社會就是系統(tǒng);按照解釋學的方法,社會就是生活世界。在哈貝馬斯看來,社會既是一個系統(tǒng),同時又是一個生活世界[6]。

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是密切相關的,也是相對獨立的。這里所說的系統(tǒng)是社會的子系統(tǒng),即經濟和行政系統(tǒng),生活世界主要指維持意義上的生活世界,主要指文化領域,生活世界轉化為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 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成了社會結構的兩個方面。在一定意義上講,系統(tǒng)的發(fā)展依靠生活世界給予符號意義。同時隨著系統(tǒng)理性化和社會理性化,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的結構日益分化,生活世界的分化和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很難做到每件事情都靠自己的判斷來解決。生活世界理性化發(fā)展出現兩難之處。一方面是個人的理性認知能力和自主性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會體制的日益復雜和擴張?!皬墓愸R斯的理論著眼,理性化的過程原本是以語言代替了傳統(tǒng)信仰作溝通或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形態(tài)而出現。但此一轉變卻反過來加重了人類在日常事務上的負擔,即人類在眾多繁復事物里要靠自己的理性來作種種決定。”[7]為了應對這種狀況,社會出現了一些“寬減機制”(relief mechanism)去緩解和減輕依靠個人理性思維作溝通的負擔。哈貝馬斯指出“寬減機制”有兩種:①用言語而達致的溝通。②用其他媒介代替語言作溝通。如,以金錢和權力作交往媒介,一方面可以調節(jié)更加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另一方面,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全面的理解,從而減輕了其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以金錢和權力作為行為的整合機制,雖然其最初是由生活世界理性化所促生和引發(fā)的,但其后的發(fā)展卻獨立于生活世界。社會進化的過程源自于生活世界的理性化,促生了系統(tǒng)的理性化,最后卻引起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反映了兩種社會整合之間的沖突或矛盾:社會整合和系統(tǒng)整合。哈貝馬斯說:“一種適當的社會科學危機概念應該能夠把握住系統(tǒng)整合與社會整合之間的聯(lián)系?!鐣稀汀到y(tǒng)整合’這兩個概念,分別來自于不同的理論傳統(tǒng)。我們所謂的社會整合,涉及到的是具有言語和行為能力的主體社會化過程中所處的制度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在這里表現為一個具有符號結構的生活世界。我們所說的系統(tǒng)整合,涉及到的是一個自我調節(jié)的系統(tǒng)所具有的特殊的控制能力?!盵8]功能(系統(tǒng))整合作為社會整合的機制對所有的行為者的意圖都是中立的,它以行為后果的功能相互聯(lián)系的方式運作。這就是為什么“系統(tǒng)整合”和“功能整合”能夠相互交換使用的原因。功能整合指向社會的物質再生產,維持系統(tǒng)的運作。行為根據它們在維持系統(tǒng)運作中的貢獻發(fā)揮功能價值,系統(tǒng)整合無法為個人的行為提供規(guī)范化約束,并且超出了個人意識之外。交往行為是生活世界內主要的行為整合模式,構成生活世界三個主要領域的再生產過程的必要條件。文化傳統(tǒng)、群體成員和個體社會化不可能純粹通過策略行為得到再生產。然而,生活世界內所有的交往行為和策略行為都是社會(生活世界)整合的形式,在這種意義上它們都依靠有意識的行為者,或許可以說,行為之所以能稱為行為,還需要行為者為他所作的事情給出一個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行為者做出的行為出自他自己的決定。社會(生活世界)整合和功能(系統(tǒng))整合作為行為協(xié)調的模式可以作出如下的區(qū)分:社會(生活世界)整合的主要模式是交往行為,哈貝馬斯稱之為指向相互理解的行為,行為者在規(guī)范引導下采取行動,行動的協(xié)調建立在溝通所達成的共識基礎上;功能(系統(tǒng))整合的主要模式是策略行為,行為者在金錢和權力的引導下采取行動,行動的協(xié)調由行為者背后的系統(tǒng)機制起作用,這種行為整合是指向成功的。

四、三個向度的旨趣:未完成的現代性謀劃

哈貝馬斯在交往行為理論中對工具理性與交往理性、工具理性行為和交往行為以及系統(tǒng)和生活世界的區(qū)分和闡述,實質上是澄清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對理性、行為和社會的認識所產生的誤解。他認為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合理路徑應該是交往理性—交往行為—生活世界這樣一條內在發(fā)展的路徑,而不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行為—系統(tǒng)這樣的發(fā)展路徑。從理性、行為和社會這三個向度出發(fā),哈貝馬斯實質上為現代性作出了辯護,他認為現代性是一項未完成的謀劃。

哈貝馬斯區(qū)分了理性的兩個維度,揭示交往理性在重建整個規(guī)范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性。哈貝馬斯指出理性具有兩個維度: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人們過于強調工具理性的作用,認為它是導致現代社會病理的根源,基于工具理性之上的現代性是不可能實現的。否定工具理性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整個現代性的理性事業(yè),而要拯救現代性的事業(yè),我們就必須重視以達成理解為目的的交往理性,恢復理性的實踐維度,激發(fā)理性的規(guī)范潛能,為人們的行為提供規(guī)范指導。與理性的兩個維度相對應的是兩種行為模式:工具理性行為(目的行為和策略行為)模式和交往行為模式。人們可能因為利益或目的的考量,可以暫時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但是不可能長久地遵守,只有得到有效論證了的規(guī)范才會對人們的行為具有更大的約束力,所以,哈貝馬斯主張建立在交往理性之上的交往行為才構成了社會合理規(guī)范行為的基礎,正是交往行為解釋了“社會行為如何可能的問題”。生活世界和系統(tǒng)這兩個概念成了哈貝馬斯分析現代社會的雙重結構。哈貝馬斯采用生活世界/系統(tǒng)這一社會雙重概念分析現代社會結構,合理的社會秩序應該是基于生活世界控制下的系統(tǒng),進行合理的社會整合和系統(tǒng)整合,因此,社會秩序的合理化以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為條件。

在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中,工具理性建基在交往理性上,工具理性行為建基在交往行為之上,系統(tǒng)建基于生活世界上。哈貝馬斯提醒我們不要將系統(tǒng)還原到工具行為或工具理性,也不可以將生活世界還原到交往行為或交往理性。這反映出哈貝馬斯分析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邏輯進程。哈貝馬斯關心的“社會行為是如何可能的”以及“社會秩序是如何可能的”[9],這兩個問題必須看成是社會合理化理論的一部分,而社會合理化的理論又被看成是現代性批判理論的一部分。哈貝馬斯正是在揭示社會合理化的過程中,把理性概念的再認識、社會行為和社會秩序的分析結合起來,這既回答了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問題,也回答了社會規(guī)范秩序的可能性問題,因此他認為現代性是一項未完成的謀劃。相對于韋伯、法蘭克福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以及一些后現代主義的觀點,哈貝馬斯提出了一種更加樂觀的社會化的過程。他認為要走出現代性困境,就是要遵循交往理性—交往行為—生活世界這樣一條內在發(fā)展和密切關聯(lián)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Habermas J. Reason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ociety[M]∥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1. Boston: Beacon Press, 1984.

[2] Habermas J. Lifeworld and System: A Critique of Functionalist Reason[M]∥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2. Boston: Beacon Press, 1987.

[3] 霍克海默,阿道爾諾. 啟蒙辯證法:哲學判斷[M]. 渠敬東,曹衛(wèi)東,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

[4] 哈貝馬斯. 交往行為理論:行為合理性和社會合理性[M]. 曹衛(wèi)東,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5] 哈貝馬斯. 現代性的哲學話語[M]. 曹衛(wèi)東,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367.

[6] 王曉升. 哈貝馬斯的現代性社會理論[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12-13.

[7] 阮新邦,林瑞. 解讀《溝通行動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22.

[8] 哈貝馬斯. 合法化危機[M]. 曹衛(wèi)東,劉北成,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6-7.

[9] Habermas J. Remarks on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Action[M]∥Seebass G, Tyomela R. Social Action. Reidel: Rotterdam, 1985:151.

猜你喜歡
工具理性哈貝馬斯現代性
如何理解現實的人——論哈貝馬斯理解人的三個維度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fā)展之道
規(guī)則與有效——論哈貝馬斯言語行為的規(guī)范性
哈貝馬斯科學技術批判的深層邏輯
淺空間的現代性
新時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優(yōu)化設計——基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tǒng)一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基于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融合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yǎng)成路徑
在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融合中推進新媒體從業(yè)人員政治引導
作為交往理解的詮釋學——哈貝馬斯詮釋學的研究對象
兴海县| 通渭县| 东乡| 新民市| 永平县| 新密市| 石泉县| 辉县市| 宁南县| 香河县| 新昌县| 安乡县| 秦皇岛市| 吉水县| 远安县| 古丈县| 嘉禾县| 贞丰县| 温泉县| 陕西省| 巴塘县| 东阿县| 桂林市| 佳木斯市| 绥中县| 砀山县| 商南县| 新兴县| 平定县| 廉江市| 阿拉善左旗| 柳林县| 凤凰县| 西盟| 五台县| 高安市| 威远县| 巧家县| 青海省| 彰化县| 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