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飲片
▲紫草原藥材
▲紫草原藥材
紫草為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李時珍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紫草別名“紫草根”。紫草味苦、性寒。其功效為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
《藥典》2010年版收載其來源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內蒙紫草的干燥根。新疆紫草主產于新疆、西藏,稱之為“軟紫草”。內蒙紫草產于內蒙古、甘肅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以春季苗剛出或秋季過后采挖其根質量為最佳,但忌水洗,以免有效成分的流失。
軟紫草(新疆紫草)呈不規(guī)則的長圓柱形或圓錐形,多扭曲,長7cm~20cm,直徑1cm~2cm,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皮部極疏松,呈條形片狀,常十余層重疊,易剝落。頂端有的可見分枝的莖殘基。體輕,質松軟,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木質部不明顯,黃白色或黃色。氣特異,味微苦、澀。內蒙紫草呈圓錐形或圓柱形,扭曲,長6cm~20cm,直徑0.5cm~4cm,根頭部略粗大,頂端有殘基1至多個,被短硬毛。表面紫紅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數(shù)層相疊,易剝離。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整齊,皮部紫紅色,木部較小,黃白色。氣特異,味澀。均以條長肥大、色紫、質軟、皮厚者為佳。
按《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8年版的工藝是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切長段9cm~15cm。
藥材呈圓錐形,扭曲,有分枝,長7cm~14cm,直徑1cm~2cm。表面紫紅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縱紋,皮部薄,易剝落呈鱗片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較大,灰黃色,有的黃白色。微有特殊香氣,味甘、微酸。
附表 紫草與混亂品的區(qū)別點
飲片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表面紫紅色、灰紫褐色,皮部疏松易剝落。切面木部較大,黃白色或灰黃色,質硬。氣特異,味微苦、澀。
滇紫草為紫草科植物滇紫草的干燥根,主產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地。藥材根呈扭曲不直的圓柱形。長10cm~30cm,直徑0.5cm~2.5cm。表面栓皮呈層片狀,紫褐色或紫紅色。根皮有時脫落,呈不規(guī)則層片狀。體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較平坦。氣微弱,味淡、微酸。
西藏紫草為紫草科植物長花紫草的根。主產于西藏。根長可達30cm,外皮紫褐色、易剝落。
帕米爾紫草為紫草科植物帕米爾紫草的干燥根,分布于新疆昆侖山,根較粗大。
天山紫草為紫草科植物天山紫草的的干燥根,分布于新疆。
以上幾種紫草都屬混亂品種,在紫草供應不足時有的充當正品紫草來用,這幾種紫草還是地方習慣用藥。鑒于市場上紫草比較混亂,使用應分清正品與非正品的性狀特征,一定按《藥典》收載的正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