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慧群
雍正皇帝初見張廷玉就覺得他“氣度端凝,應(yīng)對明晰”,特別欣賞他,把他破格升為禮部尚書。雍正皇帝每天都要張廷玉進宮,什么事都他和商量,“口授大意,(廷玉)或于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dāng)?shù)次,皆稱旨。”張廷玉記錄得準(zhǔn)而快。第二年,張廷玉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管理翰林院。雍正四年,晉升為文淵閣大學(xué)士、戶部尚書。雍正六年,兼吏部尚書。雍正七年,成為首席軍機大臣,進入國家決策核心層。雍正皇帝甚至在遺囑中寫道:“大學(xué)士張廷玉器量齊全,抒誠供職……朕可保其始終不渝。將來……著配享太廟,以昭恩禮?!边@是一項極高的政治榮譽。
雍正皇帝如此信任張廷玉,張廷玉卻不敢有一丁點兒疏忽,對自己要求非常嚴(yán)格。第一,起草文件不能出任何差錯,他能在短短時間內(nèi),把雍正皇帝比較凌亂的簡單口語變成條理清楚、文采斐然、毫無漏洞的文章;第二,皇帝辦公時,核心機密都是用滿文來記錄的,所以張廷玉廢寢忘食地研究滿語;第三,全國所有高級大臣,幾百號人,每個人的出身背景、主要經(jīng)歷,做過哪些大事,他都牢記在心,全國一千多個縣,所有縣令的名字,他也牢記在心;第四,他為官數(shù)十年,處處從皇帝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從不摻雜自己的私心。雍正十一年(1733年),張廷玉長子考進士,得探花,他立刻面見皇帝說“官宦之子不應(yīng)占天下寒士之先”,把榮譽讓出;第五,他每天下班回到家,把一天的事在腦海里過一遍,看看有沒有說錯的話,做錯的事,如果有,怎么彌補。還把帶回來的草稿燒掉,家里從不留文件。據(jù)《清史稿》記載,張廷玉為官多年,從不和外省官員通信,避免皇帝猜疑。
就這樣,雍正皇帝越信任張廷玉,張廷玉就越盡心盡責(zé);張廷玉越盡心盡責(zé),雍正皇帝就越信任他,這就形成了一個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的和諧關(guān)系。
摘自《大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