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 影 譚 良
高校教育中E-learning投資回報率模型*
□ 羅 影 譚 良
E-learning的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E-learning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本文提出了高校教育中e-learning教學方式投資回報率的DKM模型,該模型能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成本分析以及對e-learning教學方式的成本分析,計算出投資e-learning學習方式后節(jié)約的成本,從而計算出高校投資e-learning后在成本層面上的投資回報率,因此能為高校管理層提供e-learning系統(tǒng)選擇和建立的決策依據。在應用該模型時,需要仔細考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e-learning教學模式的成本因素,包括設計和開發(fā)成本、知識傳遞成本、管理和維護成本等。最后,我們將這一模型應用于長江師范學院的公共外語教學網絡平臺決策中,實驗結果表明,該e-learning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僅僅在成本層面上就已經收益50%。
e-learning;ROI;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成本分析
E-learning也稱電子學習,或網絡學習[1],是指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夠為學習者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還能打破時空對學習者的限制。最早提出 e-learning這個概念的是美國推動數字學習的先驅Elliott Masie[2]。自1999年e-learning引入中國后,就主要應用于企業(yè)培訓和高校學歷教育[3]。在企業(yè)方面,e-learning主要用于員工培訓。在美國,92%的大型企業(yè)已經或開始采用在線學習,其中60%的企業(yè)已經將e-learning作為企業(yè)實施培訓的主要輔助工具并節(jié)約了大量的培訓成本[2]。據ASTD(美國培訓與發(fā)展協(xié)會)預測,到2010年,雇員人數超過500人的公司中90%都將采用e-learning進行培訓[13]。 在高校教育方面,e-learning在國內外的高校已逐步實施,主要的形式有:網絡學習管理平臺、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專題學習網站[5]。而其中針對學生學習的e-learning學習形式——網絡課程,則成為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投資的重點。
但總的說來,e-learning在企業(yè)中的應用好于高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教學主管部門對e-learning系統(tǒng)的優(yōu)勢認識不足,片面地認為e-learning系統(tǒng)投資大、受益??;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是否該開發(fā)某專業(yè)網絡課程的判斷依據。所以,導致e-learning在高校教育中得不到大力推廣[6],而且對網絡課程的建設還存在較大的盲目性,這種盲目性容易造成教育經費的極大浪費[5]。
當前,國內外e-learning的專家學者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如汪瓊博士在《e-learning投入的三大可見收益》中指出,第一大收益就是節(jié)約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包括:減少考卷開發(fā)時間,節(jié)約教師時間和教室空間,共享教學經驗等[4]。但是,該文只是定性討論。
本文提出的高校教育中e-learning教學模式投資回報率的DKM模型,不僅能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成本分析以及對e-learning教學模式的成本分析,計算出投資e-learning學習模式后節(jié)約的成本,從而計算出高校投資e-learning后在成本層面上的投資回報率,而且能為高校管理層提供e-learning系統(tǒng)選擇和建立的決策依據。在應用該模型時,需要仔細考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e-learning教學模式的成本因素,包括設計和開發(fā)成本、知識傳遞成本、管理和維護成本等。我們將這一模型應用于長江師范學院的公共外語教學網絡平臺決策中,實驗結果表明,該e-learning學習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僅僅在成本層面上就已經收益50%。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它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用于企業(yè)投資領域。通常,ROI越高就越值得投資。所以企業(yè)高層常常以ROI作為投資的決策支持之一。E-learning的ROI就被企業(yè)應用到員工的培訓中,當e-learning的ROI比傳統(tǒng)培訓的ROI更大時,企業(yè)就將采取e-learning的形式來培訓員工以節(jié)約成本、提高培訓員工的效率。實際上,e-learning的ROI已可以應用到高校教育中。與企業(yè)一樣,如果計算出e-learning的ROI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大,那么就可以開展e-learning。E-learning不僅能達到傳統(tǒng)學習方式無法達到的效果,而且還能為學校節(jié)約大量的成本[5]。
我們把e-learning的收益用節(jié)約的時間和節(jié)約的人力資源等來表示。總結起來就是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較,把節(jié)約的成本看成是e-learning的收益[6]。
我們認為,高校教育開展e-learning的ROI應該是e-learning的收益與e-learning教學成本的比值。令T表示傳統(tǒng)教學成本,E表示e-learning教學成本,則
通過分析發(fā)現,不管是傳統(tǒng)教育成本,還是e-learning教育成本都包括三個階段的成本:設計和開發(fā)成本、知識傳遞成本和管理維護成本[7]。
對于設計和開發(fā)成本,通常又包括制作成本、硬件成本和軟件成本。用dT表示傳統(tǒng)教育的設計和開發(fā)成本,用dE表示e-learning教育的設計和開發(fā)成本,用zT,yT,rT來表示傳統(tǒng)教育的設計和開發(fā)成本中的制作成本、硬件成本和軟件成本,用zE,yE,rE來表示e-learning教育的設計和開發(fā)成本中的制作成本、硬件成本和軟件成本。顯然有:
而通常情況下,zT很少,僅包括課件資源成本,而zE較多,除了課件資源成本外,通常還包括設計成本、技術培訓成本等;yT僅僅包括教材、備課成本等,而yE除此以外還包括計算機、打印機、電腦耗材等費用;rT通常為0,而rE通常包括開發(fā)軟件平臺、支持軟件平臺等成本。顯然有:
因此,由②和③得:
對于知識傳遞成本,通常又包括教學設備成本,教師教授成本,學生教材成本和教師車費成本。用tT表示傳統(tǒng)教育的知識傳遞成本,用tE表示e-learning知識傳遞成本,用sT,jT,kT,cT來表示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設備成本,教師教授成本,學生教材成本和教師車費成本,用sE,jE,kE,cE來表示e-learning的教學設備成本,教師教授成本,學生教材成本和教師車費成本。顯然有:
一般來說,sT需要教室以及多媒體,而需要的計算機(包括服務器和客戶端),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sT急劇增加,而sE變化很小。jT包括教師的課時費,基本工資以及福利等,而jE包括e-learning的教師的網絡管理費用,jT和jE基本持平。kT包括學生的教材費,作業(yè)本,教具費及考試費等,而kE為0。cT包括教師的交通費等,而CE幾乎為0。
當選修學生人數較少時,
學生選修人數較多時,
因此,由⑤、⑥和⑦,不管選修的學生人數多少,均有:
而對于管理和維護成本,一般包括內容更新和維護成本,技術更新成本,設備更新成本,管理和維護人員工資成本。用mE表示傳統(tǒng)教育的管理和維護成本,用ME表示e-learning的管理和維護成本,用nT,gT,bT,wT來表示傳統(tǒng)教學的內容更新和維護成本,技術更新成本,設備更新成本,管理和維護人員工資成本,用nE,gE,bE,wE來表示e-learning的內容更新和維護成本,技術更新成本,設備更新成本,管理和維護人員工資成本。顯然有:
對于管理和維護這個階段來說,nT內容更新和維護成本極少,而nE包括對網絡課程進行定期的維護成本及內容更新成本。gT通常情況下為0,gE包括開發(fā)機構定期的技術更新成本,bT通常也為0,而bE包括定期的服務器更換,計算機的維修和更新等,wT在知識傳遞后已經不產生費用,而wE則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等。顯然有:
因此,由⑧和⑨得:
分析公式我們可以得出,當T>E時,ROI為正數,高校投入e-learning才能節(jié)約成本,再根據公式④⑧??可知,只有當時,才能得到T>E。因此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1:建立e-learning系統(tǒng)的必要條件是(tT-tE)>[(dE-dT)+(mE-mT)]。
定理1表明,當課程的知識傳遞收益大于設計與開發(fā)和管理與維護成本之和時,適合建立e-learning系統(tǒng)。
網絡精品課程是一種典型的e-learning系統(tǒng)。對于當前的國內高校,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究竟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課程率先立項建設e-learning系統(tǒng)呢?由定理1可知,被大量的學生選修時的公共課程,其e-learning系統(tǒng)的知識傳遞成本遠遠小于傳統(tǒng)教學成本,這樣的課程應率先建立e-learning系統(tǒng)。我們以長江師范學院“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為例,驗證DKM模型的正確性。
該e-learning系統(tǒng)是一個基于B/S結構的網絡課程學習平臺。功能全面,包括教學互動,學習工具,網上教室等,能夠進行實時聊天、討論、實時批改作業(yè)、練習口語、在線單元測試等,能很好地支持學生的在線學習。
為了精確計算兩大教學方式的成本差異,首先對“大學英語”的基本數據進行收集,如課程周期、面授課時數、學生人數、教室的基本工資,課時費等[8]。表1是長江師范學院“大學英語”課程的基本數據。
表1 基本數據
在表1中,課程周期是指學習“大學英語”課程總共花費的時間,高校規(guī)定的大學英語學習周期為2年。對于面授課時數,根據“大學英語”課程的安排,學生需要在課程周期內修滿288個學時,其中每周4學時,每學期72學時。對于學生人數,長江師范學院“大學英語”修讀課程人數約5600人。因大一和大二同時在修該門課程,并且學時安排都相同,所以我們取一個年級作為研究對象,取平均學生數為2800人,每個班平均約40人,共約70個班,每個老師平均負責3.5個班的英語教學。對于教師的年基本薪金,該校每位英語教師收入的年基本工資約為42000元,加上學校為其買的保險,住房公積金之類的福利占基本工資約20%[5],因此教師的年基本薪金為50400元。對于教師的課時費,該校的英語老師的課時費是35元/課時,根據教師上課的課時數算課時費。
“大學英語”的課程設計和開發(fā)成本由制作成本、硬件成本和軟件成本構成。對于制作成本,該校英語教師沒有用統(tǒng)一的課件進行教學,所有的課件均是自備課件。課件中所有的資源均來自網絡和教材,因此制作成本為0。而“新視野”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本的市場價格約100000元。對于硬件和軟件成本,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該課程不需要軟硬件的支持,因此硬件成本和軟件成本都為0。對于e-learning來說,學校有公共機房,大部分學生也有自己的電腦,且該校有一個較大的web服務器,所以不需要花額外的錢來購買服務器。運行該網絡學習平臺不需要其他軟件的支持。因此軟件成本幾乎為0。數據統(tǒng)計如表2。
表2 設計和開發(fā)
“大學英語”的知識傳遞成本包括教室成本、教師薪金成本、學生教材成本和教師交通成本。對于教室成本,傳統(tǒng)教學需要用到多媒體教室或語音教室,雖然該成本較大,但由于該校提供教室和多媒體,就不再計算其折舊成本,教室成本為0。在e-learning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不受時空的現限制,不需要占用教室。就教學設備來說,公共機房和學生自己的電腦可以免費使用,因此成本為0。對于教師總薪金成本,教師為學生面授知識,則成本為基本薪金加上課時費??傉n時費=35元/課時×288課時×70=706500元,教師的總基本薪金=20人×50400元/年×2年=2016000元。教師的總薪金=總課時費+教師的總基本薪金=2722500元。雖然e-learning不需要教師面授課程,但需要網絡教師的輔導。根據該校的具體情況,該校的每位英語老師負責7個班的網絡教學,在網絡上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及批改作業(yè),課時為每周2學時。因課時費不變,教師人數減少一半。所以該e-learning的教師薪金為1361250元。對于學生教材成本,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材為主的,學生每學期都需要購買新書,據調查該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共八本,總價是193元。所有學生的教材成本=193元/人×2800人=540400元。而e-learning的教學方式下,所有教材內容都在e-learning平臺上,配有聽力和視頻,以及課外學習資料。因此,E-learning教材費用為0。對于教師交通成本,該校大外部20位英語老師80%都不住在校內,教師每天坐車去學校給學生面授的交通費用為8元。則教師的交通成本=80%×20個×16元/位×239天/年×2年=61184元,其中239天/年是除去教室的法定節(jié)假日22天和星期天104天,正常上課時間為239天。
表3 知識傳遞
“大學英語”的管理和維護成本包括內容更新和維護成本、技術更新成本、設備更新成本和管理人員薪金成本。對于內容更新和維護成本,傳統(tǒng)教學不存在更新教學內容,以及管理維護產生的成本,這些都由教師備課時就做了。而e-learning則要每年,或者每學期進行內容更新。四學期的內容更新總成本=4×10000=40000元。對于技術更新成本,傳統(tǒng)模式沒有技術更新的成本,有些學校僅僅要求教師去參加定期的培訓,在這里不計入技術更新成本當中。而在e-learning學習方式下,為了讓e-learning學習系統(tǒng)功能更加完善,需要讓軟件開發(fā)商定期做技術上的更新。據調查,該e-learning系統(tǒng)技術更新周期較長,每兩年更新維護一次,成本為20000元。對于設備更新成本,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教學設備包括教室和一些多媒體設備,而該校能夠免費提供教室和多媒體,由于更新周期也較長,所以在這里就不計算其折舊成本。而e-learning教學方式,學校能免費提供較大的服務器、公共機房等設備使得該校投入e-learning的成本較低,兩大教學方式下的設備更新成本在周期內的成本都為0。對于管理和維護人員薪金成本,傳統(tǒng)英語課程的學習是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管理,不存在其他特別的設備需要管理,因此該項成本為0。而e-learning主要涉及管理整個系統(tǒng),以及技術上的幫助和維護,所以需要兩位機房管理員和一位系統(tǒng)管理員。該項成本是三位老師的薪水為151200元。
表4 管理和維護
根據表2,表3,表4的數據可以得到表5的數據如下:
表5 合計總成本
由??得出:(tT-tE)> [(dE-dT)+(mE-mT)]。再根據定理1得知,該“大學英語”課程具備建立e-learning的條件。
根據DKM模型計算出該校投入e-learning的ROI:
ROI=(3324084-2212450)/2212450*100%≈50.24%
由此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該高校教育中投入使用e-learning,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僅僅在成本層面上就已經收益約50%了。由于e-learning第一年投入時成本相對較高,如購買e-learning系統(tǒng),在線輔導教師數量較多等。隨著高校不斷的擴招,學生人數不斷的增多,修讀該門課程的人數增多,e-learning技術不斷的發(fā)展,這些種種的因素還將使e-learning的投資回報率(ROI)再創(chuàng)新高[9]。
該高?!按髮W英語”課程建立e-learning充分驗證了本文所提出的DKM模型。根據各高校的具體硬件和軟件實施情況,充分利用DKM模型來確定到底哪門課程應該率先開展e-learning,以達到節(jié)約教學成本,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通過對長江師范學院“大學英語”課程開展e-learning的實驗調查,得出該高校教育投入e-learning能夠在成本上得到巨大的收益。文中的實驗和數據都是基于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的調查。由于該校的具體情況可能和讀者所在單位有所差別,希望能夠通過該實際例子為讀者提供研究高校投入e-learning的ROI的研究方法。
通過對高校教育中e-learning投資回報率模型的研究,我們發(fā)現對于高校中各專業(yè)間的公共課程以及專業(yè)的骨干課程值得學校開發(fā)成精品課程并在全校范圍內開展e-learning,而那些專業(yè)性太強,學習者較少且受益面較小的課程則不適合開展e-learning[10]。對學生來說,開展e-learning能使得學生學到更多傳統(tǒng)課堂無法學習到的知識,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能夠較好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人才。對教師來說,開展e-learning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開發(fā)更好的網絡課程,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使教與學的關系得到不斷的完善。
[1]丁興富.網絡遠程教育概念辨析及中英文術語互譯研究[J].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2009,(7):27.
[2]張澤杰.E-learning技術的發(fā)展歷程[J].中國教育網絡,2004,(6):16.
[3]李曉東.基于E-learning的企業(yè)培訓方式的革命[J].中國科技信息,2008,(9):311.
[4]汪瓊.e-learning投入的三大可見收益[J].中國教育網絡,2009,(7):64.
[5]Clair schooley.E-Learning Benefits and ROI Comparison of ELearning vs Traditional Training [EB/OL].http://www.kmworld.com/Articles/Editorial/Feature/The-ROI-of-e-learning-54973.aspx.2010-1-11.
[6]Kathryn Chang Barker.Linking Adult Literacy and e-learning[J].ABC CANADA Literacy Foundation:2005:11.
[7]Kevin Kruse.Calculating an e-learning Cost Comparison[EB/OL].http://www.e-learningguru.com/articles/art5.4.htm.2020-1-11.
[8]韓光艷,何烽.企業(yè)E-learning培訓與傳統(tǒng)面授培訓的成本比較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05:57-60.
[9]Ron Kurtus.Return-on-Investment(ROI)from eLearning,CBT and WBT [EB/OL].http://www.school-for-champions.com/elearning/roi.htm.2010-1.
[10]王永固,李克東.高校e-learning的現狀調查與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7,(12):41.
2010-05-30
羅影,碩士,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院(610101)。
譚良,博士,教授,四川省可視化計算與虛擬現實重點實驗室(610068)。
責任編輯 池 塘
Through cost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e-learning,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model of 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HE),which clearly shows the rate of return e-learning can bring about in HE.It providesa solid foundation for policy makersto make the decision to apply e-learning in HE.Cost factors of bo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e-learning are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such as design and development,knowledge transfer,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etc.Pilot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n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latform i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has saved 50%of the cost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Return On Investment Model of E-Learning in High Education
Luo Ying and Tan Liang
e-learning;Return on Investment(ROI);traditional teaching;cost analysis
G40-034
B
1009—458x(2010)10—0022—05
四川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可視化計算與虛擬現實”項目 (2008JY0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