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喬治放學回家。沒有像平時那樣一邊飛快地奪門而入。一邊大聲喊?!皨寢?。我餓了,有沒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耷拉著腦袋,沒精打彩地踱進門。媽媽凱蒂知道他一定在學校里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于是隨手拿起一個小布玩偶。對著它說:“我的喬治,是不是在學校打架打輸了呀。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
“才不是呢,那個青蛙明明是杰克放的,珍妮卻想也不想地認為是我放的。還說以后再也不理我了?!眿寢寗P蒂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要兒子“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讓兒子當“珍妮”。媽媽當“喬治”。兒子見到假青蛙后。故意裝做非常害怕的樣子,很夸張地尖叫。喬治自己也為自己的表演感到好笑,同時也理解了珍妮當時的心情,很大度地原諒了她,打算第二天上學時向她好好地解釋一下。
這是當前流行于美國的一種家庭教育方法。父母會借助動物或者玩偶,與孩子一起演一場情景劇。來模擬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和方法。
美國的父母會專門留出時問與孩子相處,一起玩角色游戲。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會配合孩子演戲。讓孩子體驗不同角色的所思所想。從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取得主動地位。除此之外,美國父母認為,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社交技巧就容易受伙伴歡迎。而開朗的個性和對新事物的熱情對于孩子的社交而言也很重要。人們往往會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成為好朋友。如會吹薩克斯的小孩跟克林頓一定有很多話題可聊。
為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興趣。父母們還經常和孩子一起開展一些藝術活動,一家人一起玩拼圖、烤餅干、畫畫;一起聽音樂、唱歌、彈奏樂器,一起讀書,向孩子問問題。讓孩子改編故事或自編故事;一起看電影,和孩子一起對影片的內容——無論是故事情節(jié)還是人物性格——進行評論。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所在。父母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和孩子一起玩紙牌、下國際象棋。在此過程中,父母會幫助孩子學會和其他人輪流作主,懂得凡事有贏也會有輸。當孩子有需求或遇到困難時,父母會盡量為孩子提供一定幫助,但不是越俎代庖。問題主要仍由孩子自己解決,他們把這作為教孩子養(yǎng)成耐心習慣、學會社交技巧和產生創(chuàng)意的好機會。
美國的父母經常和孩子一起相處、一起交流、一起玩。這有助于與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被認可,這是孩子與同伴、朋友交往時自信心的來源。父母的愛是孩子向外發(fā)展、探索外部復雜的人際關系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