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主持人:揚州大學姚文放教授
●主持人簡歷:姚文放,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議組評審專家;《文學評論》雜志編委;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F(xiàn)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期從事文藝學、美學研究與教學,發(fā)表論著500余萬字,出版專著《現(xiàn)代文藝社會學》、《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美學文藝學本體論》、《當代性與文學傳統(tǒng)的重建》、《泰州學派美學思想史》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專著《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獲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fā)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5次,其中專著《當代性與文學傳統(tǒng)的重建》獲二等獎。主持并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項。主持的文藝學學科為博士學位授權點、江蘇省重點學科。擔任揚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負責人。主持的《文學概論》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所著教材《文學理論》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培養(yǎng)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60余人,指導博士論文《文類研究》獲2009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
●主持人話語:“文化政治”是與一般“社會政治”相對應而言的概念,特里·伊格爾頓進一步將其界定為“后階級政治”,而與“階級政治”相對應。這一點也適合中國的情況。粉碎“四人幫”以后中國社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zhuǎn)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使得今天探討文化政治問題成為可能和必要。社會政治關心的主要是階級、革命、斗爭、政權、黨派、制度、戰(zhàn)爭、解放、勝利等問題,而“文化政治”則主要關心種族、民族、族裔、身份、性別、年齡、地緣、生態(tài)等問題。二者相通的是權力甚至霸權問題,不同的是前者涉及階級、階層、集團、政黨之間的權力關系,屬于相對限定的社會權力;后者關乎人類群體與群體之間(男人與女人、白種人與有色人種、富人與窮人、老輩與青年、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僑民與土著、東方與西方、南方與北方)的權力關系,屬于相對寬泛的文化權力。
文化政治是一種“微觀政治”,它更多關心局部性、分支性、微細性的事物,更多關心人們的生命、生活、軀體、生理、心理等具體方面。每個人一出生就掉進了“文化政治”之中,他可以脫離社會政治,但不能脫離文化政治。他或她作為男人/女人、白種人/黃種人、富二代/窮二代、城里人/鄉(xiāng)下人、50、60后/80、90后等,都是與生俱來且終身不變的。然而社會政治對此卻往往不屑一顧,避而不談。特里·伊格爾頓在《理論之后》一書中對此表示不解:“藝術、愉悅、性別、權力、性欲、語言、瘋狂、欲望、靈性、家庭、軀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無意識、種族、生活方式、霸權。無論如何估量,這都是人類生存很大的一部分。要想忽略這些,目光得相當?shù)亩虦\。這很像敘述解剖學而不提肺和胃?;蛘呦衲俏恢惺兰o的愛爾蘭僧人編了半部字典,卻遺漏了字母S,讓人無法解釋?!保ㄌ乩铩ひ粮駹栴D:《理論之后》,商正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30頁)其實以往的社會政治理論也并非像人們所理解的那樣極端,如果對其作一番深入考察的話,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并不乏對于文化政治的關心。例如法蘭克福學派、羅蘭·巴特、朱麗婭·克利斯蒂娃、利奧塔、德里達、拉康、福柯、阿爾都塞、亨利·勒菲弗爾、布爾迪厄、鮑德里亞等,對于文化政治都予以高度重視。可以說,如果缺少了對于人的生命、生活、軀體、生理、心理等具體問題的關心,以上各家各派的理論也就不能成立了。
進而言之,文化政治更多與消費、娛樂、享受、欲望和性相結合,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文化政治無所不在,它滲透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角落,只要有文化權力的地方就會有文化政治。二是它將政治生活引向泛化和世俗化,人們的吃穿住行、飲食男女,但凡與權力相關,便都具有了“政治”意味,于是有“身份政治”、“性別政治”、“審美政治”、“形式政治”、“娛樂政治”、“消費政治”、“身體政治”、“肉體政治”之類說法。三是寬松化、柔軟化、彈性化,社會政治關乎階級、階層、集團、政黨之間的權力之爭,往往采取激烈的、極端的形式,甚至訴諸武力和暴力,這是一種強制性的、剛性的政治;文化政治則是一種寬容的、柔性的政治。這種寬容的、柔性的文化政治,作為社會結構中緩解緊張、釋放能量的緩沖帶,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的,從而文化政治對于社會政治的合理和完善不乏補偏救弊作用,終究能對社會政治的改良和進步起到平衡和牽制的作用。不過如果僅僅看到文化政治的補偏救弊作用還是不夠的,這就降低和縮小了它的意義,其實對于整個政治生活來說,也許文化政治更重要、更加不可或缺,因為它更切近人的最根本的方面。
以下這組筆談文章從文化政治的不同維度與具體個案入手勾畫出文化政治的問題域,并試圖作出自己的闡釋。姚文放的文章從后階級政治/階級政治、微觀政治/宏觀政治、審美政治/實踐政治等三個維度對文化政治進行探討,在每一個維度上,都力圖在與社會政治的相互參照中揭示文化政治的內(nèi)涵。管勇的文章以當代美國華裔流散寫作為例,嘗試破解散居族裔身份認同的策略本質(zhì)主義。梁成帥的文章試圖從空間爭奪的角度探討代際差異形成的原因和特點,代際差異能否彌合、怎樣彌合等諸多問題。尹泓的文章提出了“女性時間”的概念,著重分析了消費社會的性別政治,倡言在尊重兩性差異的基礎上尋求女性時間與歷史時間的協(xié)調(diào),以達到兩性的和諧共生。余宏的文章以好萊塢電影中華人形象的轉(zhuǎn)變?yōu)槔?,試圖揭示好萊塢電影從種族歧視轉(zhuǎn)向文化政治的最終旨向。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1)02-0099-14 收稿日期: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