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要領(lǐng):
1 仰面平臥床上,雙手抱膝,用雙手勞宮穴緊緊按住雙腿兩側(cè)的足三里穴。雙膝貼腹。
2 提肛,收緊會陰穴(作憋尿狀),然后放松,做30~50次。
3 抬足尖,用足三里處的肌肉拱動勞宮穴,做30~50次。
4 轉(zhuǎn)足尖,用足尖左右劃圓各30~50次。
5 擺雙腿,頭胸不動,左右擺90度,每次3~5秒,做30~50次。
6 全部動作完成后,伸直四肢,休息片刻慢慢起來。
動作解析:
上述動作的目的是健身、防病、治病。適用人群為中老年人。
抱膝后下肢血液回流,增加腦部供血。提肛收會陰穴,可達(dá)到恢復(fù)和增強(qiáng)性功能的作用。會陰穴附近的肌肉被稱為性愛肌,常做此動作,在日后的夫妻生活中,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另外,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大、小便的問題上要做到“前緊后松”和“前松后緊”。前松前緊即小便暢通,尿如泉涌,戛然而止,不淋、不滴、不頻、不數(shù)。后松即大便暢通,不干燥,無宿便。后緊即定時排便,無易激狀態(tài),不泄瀉,不頻便。做此動作,大有裨益。
抬轉(zhuǎn)足尖。莫小看這一抬一轉(zhuǎn),常言人老腿先老,人到步履蹣跚時,抬轉(zhuǎn)足尖都不易。
擺雙腿是整套系列動作的關(guān)鍵。通常按摩時被按摩者是被動的,力是由外向身內(nèi)的。抱膝后左右擺,這個力是由內(nèi)向外的,是主動的,是反常規(guī)的。督脈在腰部的幾個穴位,帶脈的幾個穴位和腎臟、直腸等都在主動地擠壓著,可有效地恢復(fù)疲勞,解除腰疼,防止結(jié)石形成,增加腸道蠕動、促進(jìn)消化、防止便秘。
注意事項:
床不要太軟、切忌太硬。不要過飽、不要憋尿。時間最好選在早晨起床和午睡后。千萬不要頭胸跟著搖擺,因為頸椎病不是用左右搖擺就能治好的。
創(chuàng)編依據(jù):
古代華佗曾編五禽戲,近代武術(shù)中有猴拳、蛇拳、鷹爪功。體操中有燕式平衡、金雞獨立。游泳中有蛙泳、蝶冰等等。都是人類仿動物的動作演變而來的。但林林總總的模仿中,人們忘了貓科動物和大型家畜,這些動物都是靠動蹄爪、伸懶腰和仰面打滾來消除疲勞,人稱驢打滾。人們累了都知伸伸腰,何不補(bǔ)上仰面打滾這一課呢?
讀到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大大咧咧的史湘云所做的對菊詩中一句“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之“抱膝吟”三字較之驢打滾要文雅得多。所以拿來借用,也算沾沾曹翁的文氣吧!
注:勞宮穴在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中指尖下是穴。足三里穴在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男性會陰穴在陰囊根部與肛門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