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順,李紅勛,孟祥德
(軍事交通學院,天津 300161)
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隨車吊吊臂整體有限元分析
李立順,李紅勛,孟祥德
(軍事交通學院,天津 300161)
利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隨車吊吊臂的三維實體模型,并以有限元分析軟件Solidworks Simulation為平臺,對隨車吊在完全展開工況下吊裝1t物資時吊臂整體進行了有限元分析,由分析結果知,吊臂設計安全可靠,符合設計規(guī)范。但安全系數(shù)較大,存在結構冗余,為產(chǎn)品的進一步優(yōu)化設計提供參考。
Solidworks Simulation;吊臂;有限元分析
近年來有限元分析法在工程機械結構計算分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絕大多數(shù)僅限于對某個關鍵部件或部分部件進行強度、剛度的分析,本文采用整體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Solidworks Simulation軟件對隨車吊吊臂進行有限元分析。
吊臂由三節(jié)伸縮臂(伸縮臂1、伸縮臂2和伸縮臂3)組成,三節(jié)伸縮臂均為薄壁、四邊形截面,采用彎折成形并利用合模后焊接而成,其中伸縮臂1在與動臂聯(lián)接處采用箱型焊接體。
借助Solidworks的實體建模功能,采用自底向上的設計方法,先對隨車吊吊臂各零部件進行三維實體建模,再通過裝配關系構建主要工作裝置的三維實體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主要工作裝置的三維實體模型
由于結構件分開進行有限元分析時,存在邊界條件及載荷難以確定等問題,從而影響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本文采用整體有限元分析方法,主要對隨車吊在完全展開工況下吊裝1t物資時的吊臂進行有限元分析。
打開吊臂裝配體模型,在伸縮臂1與動臂聯(lián)接處添加固定鉸鏈約束如圖2所示,在吊環(huán)內(nèi)段添加1t的受力如圖3所示,為吊臂定義材料屬性為HG70鋼,采用實體網(wǎng)格,單元大小為30mm,公差為1.2mm,進行網(wǎng)格劃分,劃分單元為78579,節(jié)數(shù)為159093,如圖4所示。
圖2 添加固定鉸鏈約束
圖3 添加受力
圖4 吊臂網(wǎng)格劃分
在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的基礎上,運行分析運算,即可以得到吊臂在完全展開工況下吊裝1t物資時吊臂的靜態(tài)應力分布圖6所示,位移分布圖6所示。
由圖5知,吊臂整體應力分布均勻,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吊臂根部(伸縮臂1)承力的局部部位,應力集中位置符合實際情況;最大應力為323MPa,其安全系數(shù)為n=590/323=1.82(已知吊臂各構件所用的板材選用HG70高強度鋼板,其屈服極限為590MPa),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安全系數(shù)為1.25,因此,結構件的設計安全可靠,符合設計規(guī)范。由圖6知,吊臂的最大變形量為4.13mm,滿足設計要求,其位置出現(xiàn)在伸縮臂3的吊環(huán)中心處,與實際情況相符。
應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對吊臂整體進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了隨車吊在完全展開工況下吊裝1t物資時吊臂的應力、位移情況,由分析結果知,吊臂設計安全可靠,符合設計規(guī)范。但安全系數(shù)較大,存在結構冗余,為產(chǎn)品的進一步優(yōu)化設計提供參考。
整體有限元分析方法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相比,其優(yōu)點是能在盡量減小因簡化而造成的計算誤差的前提下,提高分析精度,指導改進設計。
圖5 吊臂整體應力分布圖
圖6 吊臂位移分布圖
[1] 二代龍震工作室﹒ Solidworks+Motion+Simulation建模/機構/結構綜合實訓教程[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2] 李紅勛, 李立順, 張國義, 等﹒ 基于COSMOSMotion和COSMOSWorks的動臂有限元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09(17): 5205-5208.
FEA of the whole boom of truck crane based on solidworks simulation
LI Li-shun, LI Hong-xun, MENG Xiang-de
TH128
A
1009-0134(2011)5(下)-0114-02
10.3969/j.issn.1009-0134.2011.5(下).34
2010-12-12
李立順(1971-),男,副教授,主要從事特種車輛設計與實驗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