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霞
(洛陽市中心醫(yī)院超聲科,河南洛陽471000)
本文對2001年3月-2010年3月確診的100例腸系膜含液性疾病患者進行超聲分析,目的是研究超聲在腸系膜含液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
選取100例我院住院患者,男55例,女45例;年齡2-57歲,平均28±2歲。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腸系膜囊腫80例,其中囊性淋巴管瘤48例,漿液性囊腫22例,腸源性囊腫10例;腸系膜血腫18例;腸系膜囊性畸胎瘤2例。
采用HD-影像之星和西門G60S及Toshiba APLio型實時超聲診斷儀,所用探頭低頻為3.5-5.0MHz凸陣探頭,高頻為7-13 MHz線陣探頭。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暴露腹部,涂布耦合劑于皮膚表面,分別用低頻探頭和高頻探頭交替全面掃查。
超聲診斷提示腸系膜囊腫80例,提示卵巢囊腫5例,提示大網(wǎng)膜囊腫4例。腸系膜囊腫:①形態(tài):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差別很大,可從5 mm至15 mm以上,囊壁多較薄,輪廓光滑整齊。部分囊壁呈類似腸壁結構,見于腸原性囊腫。②內(nèi)部回聲:單房者內(nèi)部呈無回聲;多房者呈網(wǎng)隔狀暗區(qū),多見于囊性淋巴管瘤。當伴感染時,內(nèi)可見可移動的細弱光點。③后方回聲:略增強。④內(nèi)部血流情況:內(nèi)部無血流,囊壁偶見星點狀血流信號。⑤位置及移動性:位于腹腔或盆腔內(nèi),前方與腹壁及網(wǎng)膜不相連,多較游離,可被推移或隨體位改變而移動。體積較大者其游離性不易被觀察,但其前壁呼吸時與前腹壁呈相對運動。腸系膜血腫18例,超聲可見腸管旁近似液性的不規(guī)則低回聲包塊,邊界清或不清,隨呼吸可見移動。腸系膜囊性畸胎瘤2例,超聲可見腸管旁囊性腫塊,可被推移或隨體位改變而移動,內(nèi)部回聲1例表現(xiàn)為“脂液分層征”,1例表現(xiàn)為“面團征”。
本組患者超聲定位診斷符合率91%(91/100),超聲定性診斷符合率100%(100/100)。
腹腔系膜含液性疾病是臨床診斷的難點之一,目前主要依賴CT、MR診斷。由于臨床醫(yī)師對這類疾病的忽視和檢查費用的昂貴,臨床診斷率較低。同時,受胃腸道氣體及內(nèi)容物的干擾,腸管結構被認為是超聲檢查的相對禁區(qū),影響了超聲診斷腹腔系膜疾病的可行性[1]。現(xiàn)代超聲診斷儀能實時動態(tài)、任意切面成像、高分辨力、易于重復觀察,通過觀察聲像圖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對治療的反應可以獲得更豐富的診斷信息,從而判定病變的性質(zhì)。腸系膜內(nèi)動靜脈分布是腸系膜結構的標志之一,CDFI、CDE可以滿意地顯示血管結構,結合系膜帶狀強回聲及其無蠕動的特點可以準確界定腸系膜[2]。
本組腸系膜含液性疾病包括腸系膜囊腫、腸系膜血腫、腸系膜囊性畸胎瘤。腸系膜囊腫通常是偶然發(fā)現(xiàn),但也可以大到足以引起癥狀[3]。腸系膜囊腫最常見的有腸源性囊腫、漿液性囊腫和囊性淋巴管瘤。腸原性囊腫有腸道黏膜上皮和腸道的其他各層組織,最多見于回腸系膜,也可以發(fā)生在空腸系膜或小腸系膜根部。漿液性囊腫覆有內(nèi)皮細胞,一般發(fā)生在橫結腸或乙狀結腸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由多數(shù)的擴張淋巴管組成,多發(fā)生于回腸系膜,有時呈彌漫性布滿整個小腸系膜,囊壁有時可出現(xiàn)鈣化緣[4]。腸系膜囊腫的典型超聲表現(xiàn)為腹腔內(nèi)顯示單房或多分隔囊腫,囊腫大小不等,無回聲或充滿點狀回聲。囊壁及其邊界清晰,多分隔囊腫可顯示不規(guī)則囊腔及分隔,部分呈管狀結構。囊腫多較游離,可被推移或隨體位移動[5]。本組囊性淋巴管瘤48例,漿液性囊腫22例,腸源性囊腫10例。本組超聲檢查5例提示卵巢囊腫,4例提示大網(wǎng)膜囊腫,可能因為病灶較大,推動性不明顯,與大網(wǎng)膜或卵巢來源病灶相混淆所致。
腸系膜血腫多見于外傷后腸系膜血管破裂出血。對于外傷患者或不能側動體位的患者,觀察其呼吸時與腸管的運動關系,亦可提示病變來源于腸系膜[6]。腸系膜囊性畸胎瘤為發(fā)生在腸系膜的生殖細胞腫瘤,腫瘤內(nèi)含有皮膚、皮脂腺、毛發(fā)、牙齒、神經(jīng)組織等,超聲圖像除顯現(xiàn)一般的囊腫特征外,還有一些特異性征象,如“脂液分層征”、“面團征”、“瀑布征”、“壁立結節(jié)征”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診斷腸系膜含液性疾病的定位診斷符合率達91.0%,超聲定性診斷符合率達100%;且超聲醫(yī)療費用低、簡單易行。因此超聲對腸系膜含液性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1]李 葉.腹腔系膜疾病的超聲診斷價值[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8,12(4):329.
[2]陳 建,劉洪軍,劉 華,等.腹腔系膜疾病的超聲診斷價值與方法學初探[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5,21(4):290.
[3]Juan Rossai,著(美).回允中,主譯.阿克曼外科病理學[M].第 8版(下卷).沈陽:遼寧孝育出版社,1999:2152.
[4]胡國斌,孫振亞,主編.現(xiàn)代腸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11.
[5]莫祝寧,李培基.腸系膜囊腫的超聲表現(xiàn)[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6,3(6):381.
[6]王光霞,畢哲明,王艷華,等.腸系膜血管病的超聲診斷[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4,13(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