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任線萍
(山西省汾陽醫(yī)院 山西汾陽 032200)
藥物治療是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和內容,急危重癥患者也不例外。同時,藥物治療是護理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臨床藥物使用的安全性與病人的生命息息相關[1]。護理人員作為急危重癥患者藥物治療的執(zhí)行者與直接監(jiān)護者,參與患者用藥的全過程,若臨床用藥不當不僅會給患者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也會讓醫(yī)護人員陷入法律糾紛。因此,應加強急危重癥患者用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總結分析急危重癥患者用藥特點及用藥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與管理措施。
急危重癥患者的用藥途徑多選擇靜脈給藥,有時也輔以肌肉注射、氣管內給藥等多種給藥方式。
急危重癥患者的用藥應根據(jù)其病因的差別和病情的輕重有所區(qū)別,且急危重癥患者常涉及到老人和兒童。因此,需要對給藥劑量、給藥間隔、給藥濃度等進行個體化。
急危重癥患者常同時或在短期內接受多種藥物治療,這就增大了各種藥物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機會。
急危重癥患者病情危重,常常伴隨多器官功能的失調或衰竭而影響藥物的體內過程,增加了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
部分急危重癥患者伴有昏迷或神志不清,導致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能主訴;器官功能的改變或合并用藥影響到某種藥物的體內過程,導致對藥物的反應觀察時不易抓住重點;有時由于搶救或護理工作量大而不能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觀察藥物治療的反應。
藥物保存方法不當,如腎上腺素、氨茶堿等未避光保存,胰島素、白蛋白等未放入冰箱保存;藥物管理不當,如搶救車內藥物未標識失效日期,高濃度藥物無醒目標志;毒麻藥品未專柜保管等。
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護士未能大聲復述或所用藥物未經雙人核對,常會導致執(zhí)行醫(yī)囑錯誤。
包括給藥途徑不正確、給藥方法不正確、給藥時間或濃度不合理等。
護士藥理知識掌握差,對藥物作用或不良反應未能及時監(jiān)測或發(fā)現(xiàn)。周艷等[2]對ICU輪轉的低年資護士進行有關臨床用藥知識的考核,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臨床用藥知識相當缺乏。魏鳳玲[3]等認為,護士發(fā)生用藥差錯可分為實質性和程序性問題兩類,其中實質性問題指由于護士缺乏相關藥理學知識而引起的用藥錯誤,如藥物配伍禁忌、用藥后不良反應等。
護理管理部門應規(guī)范護士行為,制定用藥管理制度,從處理和防范醫(yī)療事故、保障病人安全用藥的角度出發(fā),從臨床用藥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加強管理力度,貫徹垂直管理,建立護理督導制度,進一步加強對病房用藥安全的監(jiān)督與管理[4]。護理人員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及操作規(guī)程,及時、準確、規(guī)范給藥,保證用藥安全;嚴格執(zhí)行危重病人搶救制度,搶救過程中正確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
搶救藥品定位置、定數(shù)量、定期檢查,并做好交接班及使用后的補充工作。高濃度藥物如10%氯化鉀用紅色標簽標識,近期過期藥物醒目標識管理等。
學習和掌握臨床藥物知識是護士日常工作需要,是提升護理質量內涵的需要,更是保證病人安全的需要[5]。護理管理者應定期組織搶救藥品及臨床新藥相關知識學習,包括藥物的化學名、商品名、用法、劑量、給藥途徑、藥理作用、不良反應、配伍禁忌等,促進安全用藥。
護理管理部門對于急危重癥患者集中科室,如急診科、ICU等充分配置人力資源,避免護士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減少發(fā)生用藥護理差錯的風險。
護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需要,質量與安全也是護理管理者永恒的追求。急危重癥患者用藥除了具有一般患者用藥的基本特點外,還具有其特殊性,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體現(xiàn)的更為突出與集中,用藥的監(jiān)護也更為復雜與困難。管理者要加強管理監(jiān)督,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加強對急危重癥患者用藥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安全管理,包括配合臨床醫(yī)師與藥師合理用藥,取得最佳的藥物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醫(yī)療服務,應該成為現(xiàn)代護理學中重要內容。
[1]沈洪.臨床護士用藥安全管理[J].護理研究,2009,23(4B):999~1000.
[2]周艷,蔣丹.ICU低年資護士臨床用藥知識水平分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5,21(3):185.
[3]唐代玲,李曉莉.影響護士安全用藥因素的研究與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9,30(11):1841~1842.
[4]薛潔.臨床護理人員用藥安全管理的現(xiàn)狀與策略[J].護理研究,2011,25(1A):7.
[5]高彥青,孔建英.臨床用藥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安全用藥對策[J].全科護理,2009,7(11A):2860~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