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 王 喆
(解放軍第208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62)
帶狀皰疹是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病,病程一般2~4周,但是帶狀皰疹的皮疹消退后往往留下后遺神經痛,尤其是老年患者,疼痛劇烈,嚴重影響休息、生活。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一般采取藥物、針灸、理療等綜合性治療方法,可以提高療效,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生率。近年來生物共振技術在醫(yī)學領域得以應用,在國外如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均有生物共振在康復領域的運用。我科采用生物共振技術配合藥物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均為我院2008年8月到2010年2月的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9.43±11.11)歲;對照組男l(wèi)5例,女l5例,平均年齡(60.67±11.52)歲,兩組年齡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0.42,P=0.68>0.05),兩組病程均為3個月~1年。病程<3個月、合并腫瘤、器官移植或應用免疫抑制劑等引起的患者除外。兩組患者病情均較重,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睡眠
對照組:使用維生素B1,100mg,每天1次以營養(yǎng)神經;尼美舒利0.1g,每天2次以消炎止痛,連續(xù)使用1個月。治療組:除給予以上藥物治療外,每3日加用生物共振治療1次,該生物共振儀為德國BICOM-2000型。每次治療均包括基礎治療(治療程序133)、環(huán)境干擾排除(治療程序700)、心理治療(治療程序927)、免疫增強治療(治療程序570、582、950)、止痛治療(治療程序133、911、651、918)及消炎治療(治療程序196)。電極排放根據程序和病情而定,治療時必須同時打開BMF(磁頻轉換器)和DMF(動態(tài)多脈沖輸出裝置),療程為8次。
經藥物和生物共振全程治療后,痊愈:為疼痛完全消失;顯效:為疼痛明顯減輕,僅有時有輕微的牽涉痛和酸脹感,不需用藥,能忍受;有效:為疼痛有所減輕,有時有陣發(fā)性刺痛,但尼美舒利0.1g每天1~2次可以控制;無效:為疼痛無減輕,尼美舒利0.1g每天2次疼痛無明顯緩解。
治療組30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1月后痊愈0例,占0.00%;顯效12例,占40.00%;有效8例,占26.67%;總有效率66.67%。而對照組1月后痊愈0例,占0.00%;顯效6例,占20.00%,有效6例,占20.00%,總有效率40.00%。兩組總有效率有明顯差異(χ2=4.29,P=0.04<0.05)。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毒性疾病,當患者免疫功能減低時,體內的病毒可能被激活,再活化,在皮膚上發(fā)生簇集性水皰群并出現(xiàn)神經痛癥狀。目前應用常規(guī)抗病毒藥治療帶狀皰疹均有良好的療效,但往往會留下帶狀皰疹的后遺神經痛,約40%左右的中老年患者于皮疹消退后遺留頑固的神經痛。而且有些患者本身患有一些老年性疾病,不能長久服用止痛藥,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方法非常重要和必要。
20世紀20年代初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Louis V.de Broglie)建立的物質波理論,人們就用波來對人體進行檢測與治療。經過多年的臨床試驗證明,這種方法對許多疾病有明顯療效。通過我科對30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治療,較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了與未使用這種治療不一樣的反應,我們認為有一定的療效。這可能與以下機理有關,生物共振治療儀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產生治療作用,一是把病變局部的信號轉換為磁頻方式的信號,通過電磁波的方式對機體產生治療作用;另一種是通過一定的頻率、一定的波長、一定放大倍數(shù)的脈沖波對機體進行治療。通過這些波的反復刺激,患者在接受一定次數(shù)治療后,癥狀改善,收到了比單純用藥物治療不一樣的效果[1-3]。筆者認為可以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觀察其療效。這種方法可能會為很多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患者減輕痛苦。我們觀察了生物共振配合藥物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治療中未發(fā)現(xiàn)任何副作用,值得推廣。
[1]陳景藻.次聲的存在及其基本生物效應和研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1999,21(3):131-133.
[2]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99-618.
[3]楊陽,林敏.摩拉生物治療系統(tǒng)治療皮膚 急性過敏37例初步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療保健器具,2008(1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