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清怡
內蒙古自治區(qū)中蒙醫(y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宋一亭教授從事臨床研究和實驗室研究近50年,理論造詣深厚,臨床經驗豐富,治療效果顯著,在運用補腎益氣活血法治療腦中風后癡呆病方面有獨到之處?,F將宋師治療本病的經驗簡述如下。
現代醫(yī)學將腦中風后癡呆稱為血管性癡呆,是由心腦血管等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中醫(yī)學對此有較深刻的認識。如《臨證指南醫(yī)案》云“中風初起,神呆遺尿,老人厥中顯然”;《雜病源流犀燭·中風》中有“中風后善忘”之載,已認識到一些癡呆與中風有關;若追溯其源,可在關于“老年呆病”、“善忘”、“愚癡”、“神呆”、“語言顛倒”、“癡呆”、“癲證”、“郁證”等病癥的論述中尋到蹤跡。如《靈樞·調經論》云“血并于下,氣病于上,亂而善忘”。清代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指出“人之記性,皆在腦中”;清代王清任則明確指出“靈機記憶在腦不在心”,而腦髓的盈虛直接影響到神明之用,故王清任認為“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明·金正希指出 “人之靈機記性,皆在于腦,小兒精少腦未滿,老人精虛腦漸空,故記憶皆少”;《類證治裁》曰“腦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實記性之所憑也,老人健忘者,腦髓漸空也”;《靈樞·口問》提出“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可見,腦主神明,癡呆的病位在腦。
宋師根據臨證經驗,認為腎虧氣虛血瘀是腦中風后癡呆的基本病機。
人體衰老的成因歸結于腎虧,《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對此有詳盡論述。人的整體衰老必然包含腦的衰老和氣血功能的下降。腎為先天之本,又為五臟之根,生髓通腦;腎氣虛衰,則五臟皆衰,氣血津液皆失其常,髓海失充,則腦髓空虛而善忘呆傻。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致腎精不足,以及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等直接損傷腎元或通過它臟累及腎元,均可導致老年之人本就衰退的腎精更加虧虛,腎精虧虛過度則髓海失充,元神失養(yǎng),復加腦脈不利,使腦減髓消或腦髓敗壞;或者腎氣日衰,溫熙推動無力,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常,化生諸邪痹阻腦竅;或者腎陰不足,水不涵木,陰虛風動,肝風夾痰瘀等邪上擾清竅或閉阻腦脈;腎陽不足,腎水生寒,氣化無力,寒濁化生,閉阻腦脈等均可使髓海失養(yǎng)而致癡呆發(fā)生。
《難經》云“氣者,人之根本也”;張景岳謂“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各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血的生成和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均有賴氣的溫煦和推動。“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一方面,氣不足則陰血亦衰,陰精氣血不足,則腦失所充,而神明失聰,動覺失靈、頭暈目眩、中風癡呆。氣不足則陽失氣養(yǎng)而日久陽虛,陽虛則陰血津液不運而化痰為飲為瘀,腦竅失溫而陰凝閉之,皆可使腦脈失養(yǎng)而發(fā)為癡呆。同時,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五臟氣虛則推動,疏泄、溫煦等乏力,血行易于瘀阻,阻于腦脈,腦失所養(yǎng)則可發(fā)為癡呆。如《讀醫(yī)隨筆》指出“氣虛不足以推血,則血必有瘀”。津液的運行也有賴于氣的推動,氣虛不能行津則化濕生痰,痰濁阻于腦脈也可導致腦失所養(yǎng)而癡呆。其實,在中風后癡呆中,腎虧與氣虛往往密不可分,成為一體。腎是一身陰陽之根,也是一身氣之根,故腎虧之中必有氣虛;而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之陰陽化生之源,故氣虛日久必導致腎虧。另外,癡呆多發(fā)于中老年之人,其氣血陰陽日衰,肌體處于低水平的平衡狀態(tài)或失衡狀態(tài),其腎虧氣虛往往并存于一身,成為諸多疾病發(fā)生的基礎,故腎虧氣虛相互影響,成為中風后癡呆的共同病理基礎。
邪氣在中風后癡呆發(fā)病及病機演變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在腎虛衰老的基礎上,人體陰陽失調,腎精不足,氣血衰少,臟腑、四肢百骸皆失其養(yǎng),則氣化乏源,推動無力,復因勞欲、風寒、飲食、情志等所傷,從而三焦氣化不利,氣機升降出入失調。氣機不利則氣郁、氣滯;津液代謝障礙則化濕濁水飲,凝而為痰濁之邪;血失流暢,脈道澀滯,則留而為血瘀之邪。痰濁血瘀之邪阻于腦竅絡脈,使神明失養(yǎng),又可積久化毒,毒傷腦絡神髓,終至髓減腦損而神明失聰。在此過程中,氣滯、血瘀、痰阻、毒損、肝風等諸邪并非孤立為患,而是一個互相影響、相互搏結的病理過程。諸邪當中,血瘀的作用尤為突出,瘀血阻滯是癡呆的重要病機。因為癡呆的發(fā)病與中風密切相關,二者病理及體質因素基本相同。中風以肝風夾邪上擾,瘀血閉阻腦脈或絡破血溢成瘀為主因,腦脈被阻,腦部缺血缺氧,成為瘀血及其他諸邪進一步產生及癡呆形成的基礎??傊?,中風后癡呆好發(fā)于老年患者,常在老年人腎虧氣虛腦衰的基礎上,復加腦脈瘀阻或出血,致患中風,使腦竅進一步失養(yǎng)而成。因此,宋師認為腎虧氣虛血瘀是腦中風后癡呆的基本病機。
綜上可知,血瘀生則血脈易阻,血脈瘀則諸邪變化而生,血瘀去則諸邪無所依附而易解。故治療腦中風后癡呆當以活血化瘀為祛邪主法。近年來,采用中醫(yī)活血化瘀法和西醫(yī)類似活血化瘀的擴張血管、擴充血容量、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療法治療中風后癡呆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便是明證,這也充分說明血瘀是中風后癡呆的主要病機。中老年人由于衰老的緣故,血瘀更易于產生,治療時就應血瘀與腎虧氣虛兼顧,而補腎對中風后癡呆治療的意義還在于腎與腦相通,補腎即是補腦。故補腎益氣活血法的應用兼顧了中風后癡呆的抗血栓、擴血管和抗衰老、益智等多方面,是治療中風后癡呆的重要治法。
康腦寧膠囊系宋一亭教授創(chuàng)制之經驗方,由制何首烏、鹿角膠、龜板膠、黃芪、黨參、川芎、僵蠶、水蛭等組成,以補腎添髓、健腦益氣、活血祛痰通絡。方中何首烏補肝腎而不膩、性平和而不偏,又兼有補腎益智、活血等作用;鹿角膠具有補肝腎、益精血之功;龜板膠有益腎健骨之功,三藥合用共奏補腎填髓健腦之效。黃芪、黨參有補氣生津生血之效,與活血化瘀藥合用可益氣行血,改善血液循環(huán);川芎為“血中氣藥,活血兼行氣,可引諸藥上達顛頂,旁通四肢”,《本草蒙菳》言其能“散肝經諸風,治一切血,治一切氣”;僵蠶可祛風化痰通絡,水蛭可破瘀血、通經絡,諸藥相合,共奏補腎益氣活血、健腦益智抗呆之效,充分體現了補腎益氣活血這一治法,對腦中風后癡呆具有綜合治療作用,其藥性溫和,不膩不燥,適宜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