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燁
以創(chuàng)新作為立身之本的谷歌卻遭遇創(chuàng)新困境,規(guī)模與創(chuàng)新如何兼顧?
1月20日,谷歌公司宣布:2010年第四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6%,達到84.4億美元。谷歌同時宣布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產品總裁拉里·佩奇將接替埃里克·施密特擔任CEO一職,施密特將繼續(xù)擔任執(zhí)行主席,而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技術總裁謝爾蓋·布林將接替佩奇,負責戰(zhàn)略性項目,尤其是新產品。
作為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的校友,佩奇和布林于1998年創(chuàng)建了谷歌。2001年,作為風險投資商對上市工作的準備,施密特被空投至谷歌擔任董事長,并于同年晚些時候兼任CEO。這一權力架構持續(xù)了十年之久,被稱為谷歌的“三駕馬車”體系。
此前,施密特在谷歌的角色通常被分析師描述為“家長督導”。施密特本人似乎也認同這種描述,他最近在微博Twitter上稱,“不用再沒日沒夜地當家長了!”
現年S5歲的施密特擔任谷歌CEO已經十年,此時退居“顧問”看上去頗為突然。
這是谷歌從一家不起眼的加州初創(chuàng)公司起步以來最大的一次人事變動。施密特將于4月卸任,擔任執(zhí)行主席。
退居二線
施密特是以一位經驗豐富的科技業(yè)經理人的身份加入谷歌的,他的任務是幫助兩位年輕創(chuàng)始人在硅谷和商界找到正確的方向。受其成功的啟發(fā),硅谷其他很多公司也效仿同樣的管理模式。
在來到谷歌之前,施密特曾先后供職于Sun和Novell公司。2001年,施密特進入谷歌,那時公司只有200名員工,才剛剛盈利。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施密特使谷歌員工數量突破了一千人。
在過去的10年,施密特、佩奇和布林擊退了很多競爭威脅。谷歌重大決策由三人共同討論,他們的觀點常常是相互影響。長期以來谷歌的產品都是由佩奇來最后拍板,他是產品策略與投資的最終決定人。但熟悉谷歌的人知道,他對于預算和政策之類的事情不感興趣,而這些都是施密特比較愿意做的事。
與此同時,施密特、佩奇和布林一起經歷了公司和個人生活的重大變化。谷歌2004年的成功上市使三人成為億萬富翁。佩奇和布林相繼結婚生子。谷歌早期的很多員工已經離職,而隨著業(yè)務的多元化,公司的規(guī)模也變得龐大起來。
從施密特加盟至今,谷歌的搜索廣告業(yè)務對雅虎和微軟等競爭對手產生了沖擊。后來谷歌進入手機軟件領域,其Android平臺被安裝于數百萬臺手機上,對蘋果形成很大挑戰(zhàn);另外谷歌開發(fā)的電腦操作軟件和在線應用,對微軟的Windows和Office業(yè)務也構成了威脅。
麻煩不斷
谷歌的增長率誠然仍值得財富500強們嫉妒,但是其核心業(yè)務增長已經放緩,股票已經連續(xù)半年走低,Android平臺產生的收入有限,而來自Facebook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正像當年的微軟,成功過后的谷歌面臨諸多麻煩。不僅搜索引擎在歐洲連遭壟斷投訴,街景、谷歌Buzz等在新的市場領域同樣官司纏身。在移動互聯、多屏融合的產業(yè)大背景下,谷歌業(yè)務范圍也日漸擴大,手機專利權、圖書版權、隱私權、智能電視等方面的糾紛也在不斷增多。
數據顯示,谷歌在歐洲市場占據了八成左右的份額,在法國市場的份額一度高至89.79%。有分析師預測,谷歌未來10年的份額有機會達到驚人的90%。
但是,即便是在只占了約六成搜索市場份額的美國,谷歌也頻頻被調查。2010年4月,美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曾致函司法部,要求調查谷歌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2010年9月,美國得克薩斯大法官格雷格·阿博特宣布展開一項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該組織表示:“對于大多數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的大多數人而言,谷歌是訪問互聯網的通道。谷歌對搜索算法的調整可以成就也可以毀滅一家企業(yè)。”
然而,搜索引擎并不是引發(fā)谷歌信任危機的全部。
谷歌基于其網絡搜索的壟斷地位,將優(yōu)勢擴張到其他互聯網領域,在新的市場領域,谷歌同樣官司纏身。
用戶對隱私問題的擔憂最為顯著。2007年5月30日,谷歌正式推出街景功能,這是谷歌地圖的一項特色服務,是由專用街景車進行拍攝,然后把360度實景拍攝照片放在谷歌地圖里供用戶使用。但街景上線以來,在世界各地受到很多隱私方面的抗議。2008年,美國夫婦艾倫·鮑林和克里斯汀·鮑林就起訴谷歌“故意和公然侵犯”他們的隱私,因為谷歌街景服務取景車駛入了他們的私人道路,并且對他們的房間進行拍照;2010年3月12日,谷歌街景再度引發(fā)上傳問題圖片的風波,臺灣花蓮市一位女子全裸攀在二樓窗口的圖像被街景曝光,引起軒然大波。
與此同時,谷歌于去年年初推出的社交網絡谷歌Buzz,也飽受侵犯用戶隱私的批評。谷歌Buzz可以自動找出用戶在Gmail中最常聯系的好友,并產生關注和被關注名單。一位飽受這項服務苦惱的Twitter用戶發(fā)表評論說:“感謝谷歌Buzz,我現在正自動關注著自己的三位前女友,真是活見鬼。”
而在智能手機市場,谷歌的Android平臺已經占據了25%以上的市場份額,與蘋果、諾基亞等手機廠商形成正面競爭;在互聯網電視市場,谷歌聯合索尼、羅技,在美國推出谷歌TV服務,卻遇上了美國三大主要電視頻道運營商ABC、NBC和CBS的阻力,因為谷歌TV推薦在電視機上安裝適合電視的搜索引擎,它可以讓電視用戶找到期望的內容而無需切合。由此,廣告商有可能優(yōu)先在谷歌上發(fā)布廣告而不是在電視臺,從而造成電視臺廣告收入的流失。
對手的挑戰(zhàn)
毋庸置疑,谷歌是當之無愧的搜索之王,它常常帶給我們最為貼切、最為時尚的網站。
但無論谷歌如何提升搜索的質量,都無法解決其目前所面臨的一個問題,這也是創(chuàng)立12年來,谷歌及其創(chuàng)始人第一次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核心業(yè)務—在線搜索的增長放緩。
即便谷歌在核心業(yè)務上發(fā)展緩慢,但這也無法解釋為何其股價一直下跌。股價代表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成長的信心,為什么投資者會看跌谷歌的未來?為什么微軟也一直在新產品創(chuàng)新上屢戰(zhàn)屢敗,而股價卻同時保持穩(wěn)定?因為一個并不在谷歌勢力范圍內的網絡世界正在蓬勃發(fā)展,那就是微博和社交網絡,而谷歌則被完全排除在外,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未來也許沒有它的位置。
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發(fā)生在今年3月份,Facebook的流量首次超過了谷歌,這說明了社交網絡的擴大和不可忽視。即便是在中國也有這樣的趨勢,眾多白領都是在開心網或者人人網上獲取信息而非新浪、搜狐等傳統門戶網站。
有更多的人相信,Facebook就是下一個谷歌。比如說早些時候,Facebook推出了“頂”功能鍵,其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也在其演講中做了說明。他表示,用戶可以通過該鍵來標注網站,而Facebook將會收集這些數據,從
而向世人展現一個全球互聯網人群的分布圖。Facebook還將準備工具欄以使網絡作者們能夠在頁面的底部進行操作,從而使這些用戶可以在不離開當前頁面的情況下更新其社交網絡。此外,還有一些博客透露,Facebook可能正在試水一些軟件工具,以便讓任何網站的界面都具有和Facebook一樣的功能設置。
《紐約時報》就評論說,有鑒于Facebook不斷推出這些應用于其網站外的功能設置,它的公司策略開始顯得同谷歌的早期戰(zhàn)略頗為類似。搜索引擎一開始是為搜索者而生的,但后來隨著不斷發(fā)展,它開始將其搜索欄添加進了其他網站中。
網絡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社交網絡在一定意義上取代了搜索的功能。比如說,當我們要更換手機的時候,5年前,你可能只需要谷歌一下,查看結果列表,作出選擇,購買,點擊搜索捆綁的一個贊助鏈接即可。但是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會通過Facebook詢問好友“我該買哪款手機呢”,或在Twitter上寫“誰了解塞班和Android系統的區(qū)別啊”,而團購網站上秒殺iPhone手機,你當然立刻注冊。
這對一切問題都靠搜索查詢解決的谷歌來說幾乎是一種褻瀆。但卻是谷歌誕生以來經歷的最大一次網絡變革。你的網絡就能提供答案、故事、想購買的物品——通常沒有查詢的必要。
在網絡的這一發(fā)展新階段,谷歌及其核心搜索業(yè)務的最大威脅之一就是Facebook的全球擴張。搜索用戶和廣告商都找到了替代品,以顯示廣告為例,Facebook在這個90億美元的市場上占據16%的份額,谷歌則占2.4%,而廣告商還表示,他們還會尋找更多方式嵌入Facebook。
面臨創(chuàng)新的窘境,谷歌要如何超越已帶來巨大成功的核心業(yè)務?盡管谷歌花重金進行并購,但這些交易無一能夠幫助谷歌多元化成功,主要收入來源還是搜索框和廣告費。盡管Android是谷歌最成功的新產品,但創(chuàng)收有限。
迄今為止,谷歌一直對超越搜索的計劃守口如瓶。其搜索負責人瑪麗莎·梅耶表示,谷歌并不需要大規(guī)模發(fā)動二次行動,一堆小規(guī)模業(yè)務足夠了。
創(chuàng)新停滯
面對觸角越伸越長的谷歌,一些競爭對手已經開始行動,以阻止谷歌的滲入。例如,Facebook和蘋果公司正在囤積用戶數據,將其置于谷歌搜索引擎之外。這就是所謂的“圍墻花園(walledgardens)”。
谷歌何嘗不想打破這些花園。例如,在社交網絡領域,它已經做出了一長串的努力,但真正的成功案例非常稀少。從Blogger、Feedburner、Orkut、Jaiku、Youtube、Buzz乃至公開宣布失敗的Wave,谷歌在這個領域中可謂屢敗屢戰(zhàn),勇氣固然可嘉,但每一次失敗都是對員工信心的打擊。
就在去年,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也拒絕了谷歌以60億美元將其收入囊中的邀約。而Facebook、Groupon的崛起,毫無疑問讓以創(chuàng)新聞名的谷歌相形見拙。根據分析服務機構Hitwise公布的最新數據,Facebook在美國已經成功超越谷歌,成為最受歡迎網站。
這讓過分依賴搜索廣告業(yè)務的谷歌備感焦慮。目前,盡管谷歌進行了諸多嘗試,但是搜索廣告業(yè)務收入仍占了該公司營收的96%和利潤的絕大部分。
原因何在?業(yè)內分析師認為,在硅谷,官僚主義和發(fā)展緩慢被認為是最嚴重的問題?!皬拇蠊镜焦倭胖髁x只有一步之遙,這在硅谷是一個嚴峻的問題。一家公司數年內就可能被競爭對手完全超越。”現在的谷歌,正顯現出組織僵化和官僚主義的苗頭。過去5年,谷歌員工由5000多人增加到2.4多萬人,營收由32億美元增長至293億美元。由于公司規(guī)模越來越大,內部官僚氣息日濃,許多優(yōu)秀工程師離開。
單就Facebook一家公司來看,其10%的員工就有過在谷歌工作的經歷,其中不乏原谷歌高管,職位最高的當屬Facebook COO桑德伯格,其他原谷歌高管還包括前谷歌Android團隊高級產品經理曾毅力,他目前負責Facebook的移動業(yè)務。另外,Facebook廣告和全球運營副總裁大衛(wèi)·弗舍爾、公關副總裁埃略特·施拉格以及公司首席技術官布雷特·泰勒也都是從谷歌跳槽而來。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現象或許能說明當前硅谷發(fā)展重心正從谷歌逐漸轉移到Facebook,并且表明谷歌員工有能力從事社交媒體工作,或者對于社交媒體事業(yè)更加熱心,但他們在谷歌找不到類似于Facebook這么好的發(fā)展平臺。有更多的人相信,Facebook就是下一個谷歌。
就連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也不得不承認,盡管過去7年谷歌的人才流失率一直保持穩(wěn)定。但是,谷歌的成熟令他感到不安。施密特說,“過去在谷歌,3個人就可以開發(fā)出世界級的產品,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目前,推出產品的難度大大增加了,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戰(zhàn)略問題。”
正如一位長期觀察谷歌的美國學者在博客里所言:“深層次的文化問題被令人驚嘆的業(yè)績表現和成功所掩蓋?!惫雀枳詽M于讓其成功的創(chuàng)新模式和工程師文化,即使遇到了失敗,他們也會用“試驗”這樣的概念聊以自慰。的確,一兩個試驗品失敗了沒關系,但問題是失敗的試驗品過多,參與創(chuàng)新的人們依然不能心生愧疚和恐懼的話,“失敗”就會成為常態(tài)。這是一種距離謙虛越來越遠的企業(yè)文化。
從表面上看,谷歌被看空是因為其商業(yè)模式和市場環(huán)境變化的不匹配,從內因上來講,谷歌更需要一種可以持續(xù)創(chuàng)新、謙虛謹慎的企業(yè)文化。
谷歌公告說,施密特作為執(zhí)行主席將專注于任何可以發(fā)揮自己作用的領域,比如維護與合作伙伴和政府的關系等事務。谷歌管理層變動在高科技業(yè)的獵頭間引發(fā)熱議,他們認為施密特最終將離開谷歌。
對管理層的變化,施密特說:“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討論如何最好地簡化管理結構和加快決策時間。通過細分個人任務,我們將會在公司高層創(chuàng)立更加明確的責任和職能劃分。我很清楚,拉里將隨時準備擔任領導職務。我很高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和他及謝爾蓋一起工作?!?/p>
佩奇說:“很明顯,近10年來,埃里克在領導谷歌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就不言自明。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CEO對頭腦頑固的創(chuàng)建者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還將公司運營得如此輝煌。埃里克是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人,從他那里我學到了無比珍貴的經驗。當我擔任這個新職務時,埃里克的建議和努力對我來說是無價之寶。谷歌仍然有難以置信的機會,我們才剛剛開始。我不能等著它開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