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有人發(fā)表題為《告別經(jīng)適房方可保障“保障房”》的文章,提出了幾條取消經(jīng)適房的理由?,F(xiàn)回答其中兩條有較強政策性的理由。
其一,出售經(jīng)適房的實質是公共福利私有化。
從1980年開始,發(fā)生了兩件轟動世界住房界的大事。一是,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在中國推行房改,改革的對象是公房低租金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是將90%以上的公房用十分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居民。二是,撒切爾夫人在英國推行以住房私有化為主題的房改,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將可以出售的公租房用十分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居民。以上,正是文章作者反對的“公共福利私有化”,為什么會成為中英兩國上世紀末推行房改的主要任務之一?
世界各國推行現(xiàn)代住房制度多年,取得了兩條共識。其一,如果單純依賴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房地產(chǎn)商定會盡力多建賺錢多的大套型高價位住宅,少建中低收入者所需的住宅。只有由政府主導,以建設保障房為主體,才能多建適合中低收入者需要的住宅。其二,通過政府主導建設的住宅,大部分是公房。政府只宜擁有一部分必不可少用以出租給低收入者的公房外,其余部分應該用含有較多社會保障的價格出售給中低收入者。許多專家曾為后一條共識講述過許多理由,其中一條重要理由是:政府擁有的用以出租的公房,不僅政府投入的建設資金沒有一分一毫的產(chǎn)出,而且還要常年負擔巨大的公房維修和管理費用。每年新建成一批公房,都會加重政府背的“包袱”。公房比重越大,政府背的“包袱”越重,從而嚴重地影響到住房建設和供應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對政府主導建設的公房,必須采取租售并舉的方針,將其中相當?shù)囊徊糠殖鍪劢o中低收入居民。還要著重指出,在政府保障政策支持下,讓一部分中低收入者擁有住房財產(chǎn),也就是文章作者講“公共福利私有化”,是推行保障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讓人民逐步富起來和住有所居兩項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國情不同,每個國家建設多少公房,其中多大比重出售,多大比重只租不售,都各不相同。許多國家公房的租售比重在不同發(fā)展階段也有變化。有的開始建公房時就實行租售并舉,有的在開始時只租不售,當公房發(fā)展到一個較大的覆蓋面后又轉行租售并舉。
其二,對經(jīng)適房支付相當成本的是全體納稅人,而經(jīng)適房只分配給少數(shù)人。許多納稅人、特別是眾多本身也是無房戶的納稅人卻不能獲益,造成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
我國政府通過多渠道籌集的住房社會保障資金,有的含有納稅人的稅款,例如供應最低收入者的廉租屋;有的則不含,例如有些城市供應低收入者的經(jīng)適房。無論資金來源是否含有納稅人的稅款,作為住房社會保障,只能保障一部分確有困難的中低收入居民。這是合理地進行社會收入再分配以解決好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問題的正確舉措,也是最大的社會合理和社會公平。如果以資金來源于全體納稅人為由,要求將住房社會保障平均地用于包括高收入居民在內的全體納稅人,將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我國對經(jīng)適房提供的住房社會保障,包括免收土地出讓金、稅費減半和房地產(chǎn)商的利潤不得超過3%等三項優(yōu)惠。有些城市的具體操作是:城市政府在出讓建設住宅的土地時,明確規(guī)定這塊土地建設商品房和經(jīng)適房的數(shù)量。房地產(chǎn)商拿到土地后,籌集資金組織建設。住房建成后,將其中按規(guī)定數(shù)量享受社會保障的經(jīng)適房交給政府分配。政府通過定價,公告、申請、審查、公示以及搖號等程序,將住房出售給搖中號的低收入者。其購房款(含抵押貸款)由購房居民直接交給房地產(chǎn)商。可見,這些城市建設和分配供應經(jīng)適房,政府只提供優(yōu)惠而沒有直接出一分錢,更與納稅人的稅款無關。有的專家認為,這些城市經(jīng)過多年艱苦曲折的實踐創(chuàng)出來的建設供應經(jīng)適房的做法,是“含有高度智慧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創(chuàng)”,它為建立健全符合國情的保障房體系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