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龍,潘宏波
(安徽肥東縣人民醫(yī)院外科,合肥 231600)
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一種利用人工復合材料進行無張力疝修補的手術方法,已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1-3]。我院采用腹膜前間隙放置網塞的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139例腹股溝疝患者,取得滿意效果,比疝環(huán)充填更符合生理狀況,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為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11月收治患者,男性137例,女性2例。年齡31~84歲,平均59歲,大于60歲88例;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50年。其中5例復發(fā)疝,12例雙側疝,直疝4例,2例騎跨疝,其余為單側斜疝。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分型標準:I型1例,II型60例,III型73例,IV型5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壓、冠心病21例,慢阻肺13例,腦血栓后遺癥2例。
所用材料系意大利赫美系列補片。一套平底短型網塞補片由平底短型網塞和預裁補片兩部分組成[4-5]。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選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常規(guī)采用傳統疝切口,平均長約6 cm。疝囊高位游離至腹膜前間隙,完整或離斷成型后回納入腹腔,平底帽狀網塞置入腹膜前間隙,與腹橫筋膜或周圍組織縫合固定。成形平片放置精索結構后方,腹橫筋膜前方,內外各縫合兩針固定補片,覆蓋恥骨結節(jié)1.5 cm縫合固定一針。手術時間:單側原發(fā)性疝平均35 min,最短25 min,最長50 min(復發(fā)疝)。
139例病人中有3例失訪,隨訪率95.7%,隨訪時間3個月至1年。(1)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單側6~8 h,雙側6~24 h。(2)術后鎮(zhèn)痛劑應用:均未使用鎮(zhèn)痛劑。(3)并發(fā)癥:全組患者16例發(fā)生尿潴留,留置尿管8~20h。4例出現陰囊血腫,保守治療吸收好轉。2例恥骨結節(jié)處抬腿時輕微疼痛,持續(xù)3~6個月,自行緩解。1例切口處硬結3個月仍存在,無疼痛。1例漿液性囊腫和2例陰囊積液,反復抽液后消失。無一例感染。(4)住院時間:最短者4 d,最長者16 d,平均住院時間約6.5 d。(5)復發(fā)1例(0.7%)。
3.1 適應證和禁忌證 由于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采用疝囊高位分離后回納腹腔,然后放置帽狀網塞,精索后置入成型補片至腹膜前間隙起到雙重加固方式,所以修補會更加牢固,更符合人體解剖結構的無張力疝修補[6]。其適應證相對更寬,對于中度腹壓增高及腹股溝后壁更為薄弱的病人,亦可采用這種手術方式。特別對于高齡及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巨大疝、肝硬化伴輕度腹水和復發(fā)疝病人更加適合。但同時也應注意,對于嚴重腹壓增高的病人還是要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3.2 術后病人恢復、傷口疼痛及局部異物感 行腹膜前間隙放置網塞無張力疝修補術后,患者可在6 h后下床活動,2~3 d后進行輕度活動,3周后恢復輕體力勞動。本組病人大部分在術后6~12 h后下床活動。一般6 h后予以進食。傷口疼痛輕微,多在7~10 d后消失,大多數病人無局部異物感[7]。
3.3 復發(fā)率 目前有關無張力疝修補術報道術后復發(fā)率一般大約為 0.2% ~1%[8]。本組 1例(0.7%)復發(fā),為高齡病人。
[1]李煥剛.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6,9(4):350-351.
[2]張德景,張旋,李宏,等.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112 例[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01,18(1):53-54.
[3]劉永強,姚學仁,錢小剛,等.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106例治療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5):68-69.
[4]魏廣輝,宋家琨,馬頌章,等.平底短型網塞腹股溝疝修補術4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11):841-842.
[5]滕安寶,余繼海,王士堂,等.赫美材料在腹外疝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10(1):34-35.
[6]Nyhus LM.Herniology 1948-1998:evolution toward excellence[J].Hernia,1998,2(1):1.
[7]唐健雄,陳革,黃磊,等.應用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256例臨床經驗[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2):79.
[8] 錢禮.腹部外科學[M]//張啟瑜.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