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晶珍
某排澇工程是為民辦實事的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其中排澇泵站工程屬中后期項目;主要特點是工期緊、任務緊迫、地質條件差;為了確保按期竣工,我們針對該工程的地質條件提出了采用粉體噴射攪拌加固地基。
粉體攪拌是以石灰、水泥等粉體固化材料,通過專用的粉體攪拌機械,用壓縮空氣將粉體送到軟弱地層中。憑借鉆頭葉片,在原位進行強制攪拌,形成土和摻和料的混合物。使其產(chǎn)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從而形成柱狀加固體,提高土的穩(wěn)定性能和力學性能。一般在摻入15%水泥的情況下,90 d齡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達20 MPa。
粉體攪拌法加固深為10 m~30 m,拌入石灰粉后軟土物理性能發(fā)生變化,加灰量取10%~15%,液性指數(shù)IL隨含灰量而呈接近線性遞減,使土質從原來流態(tài)狀態(tài)進入半固態(tài)或固態(tài)。
當IL=0.4時,制備后土體的含水量為50%,石灰含量為0%~15%,IL→0及小于0。
當IL=1.1時,制備后土體的含水量為70%,石灰含量為0%~15%,IL→0.2。
當IL=1.4時,制備后土體的含水量為90%,石灰含量為0%~15%,IL≈0.7。
加灰后壓縮系數(shù)ar、側限變形模量Eo、無側壓抗壓強度gu、抗剪強度指標(c,¢)、含水量(W)等指標均發(fā)生變化(見表1),使地基承載力提高。加固后在現(xiàn)場樁體上截取100 mm×100 mm× 100 mm立方體作為室內(nèi)抗壓強度試驗。
表1 粉體攪拌法加灰量(10%~15%)各項指標變化表
1)粉體攪拌效果通常用土體中任一點經(jīng)鉆頭攪拌次數(shù)來控制。
2)單位時間的粉體噴出量計算。
其中,rd為軟土密度,kg/s;aw為石灰摻入比,由室內(nèi)試驗提供,%,含灰量視天然含水量而定,含水量高時,含灰量取10%~15%,含水量低時,可取6%~10%,aw為摻加石灰重量/被加固軟土重量;V為鉆頭直徑,m。
3)室內(nèi)試驗:在現(xiàn)場取回土樣與加固料均勻攪拌后制備灰土試件,具體按下面原則選擇:a.當含水量為天然地基土含水量,養(yǎng)護齡期為7 d,28 d和90 d(制備土樣裝入塑料袋密封后置入水中養(yǎng)護)。b.當含水量高于天然地基土含水量,含灰量可取10%~15%。c.當含水量低于天然地基土含水量,含灰量可取6%~10%。然后按不同含水量和不同養(yǎng)護齡期,組合制備多組試件,經(jīng)養(yǎng)護后,選取最佳含水量作為設計摻灰量。
1)定位:平整場地將攪拌機移動樁位調平機位、位中。2)預攪鉆進下沉:啟動攪拌機電機,使鉆頭正向轉動鉆進勻速下沉至設計標高為止。3)噴粉攪拌提升,當深層攪拌機下沉到設計深度時,開啟空壓機待氣粉混合物到達噴口時,按確定的提升速度開動鉆機反鉆邊噴灰,邊提升攪拌機。4)重復攪拌:攪拌機噴灰反轉提升至原地面以下500 mm時,關閉空壓機。為使軟土和固化劑攪拌均勻,再次將攪拌機鉆進下沉,直至設計深度,再將攪拌機按規(guī)定速度反轉提升出地面。5)移位、準備打下一根樁。
1)場地必須平整,清除地表地下的一切障礙。當表土過軟時應采取施工機械失穩(wěn)措施。2)每根樁開鉆后必須連續(xù)施工,嚴格控制噴灰及?;視r間,不得間斷,嚴禁在尚未噴灰的情況下進行提升作業(yè),以確保粉體樁的長度。3)如有故障等原因而中斷噴粉應記錄中斷深度,必須進行復打,重打重疊段不小于1.0 m。4)對使用過的鉆頭直徑,須隨時檢查,磨損量不得大于1 cm。
表2 粉體樁施工質量允許偏差表
1)在已完成的樁中抽取2%的樁進行成樁檢驗,可采用芯鉆探或開挖樁體上部0.6 m,1 m,1.5 m處截取原狀土樣,直接測定樁的強度,也可觀察樁體直徑均勻程序和成樁情況。2)一般90 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達20 MPa。3)處理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比天然地基提高1.5倍~2倍。4)質量標準見表2。
1)采用粉體噴射攪拌樁加固軟土地基的效果比其他方法更為明顯可靠。a.沉降均勻、邊坡與路中沉降差減少。b.沉降量小。c.強度高,如粉噴樁的樁長5.0 m、樁徑50 cm、樁距1.3 m,水泥用量10%計,其28 d無側限抗壓強度大于720 kPa,復合地基承載力在90 kPa左右,而真空預壓的為80 kPa,堆載預壓的在50 kPa~80 kPa之間。2)施工工期真空預壓的要140 d,堆載預壓需6個月~12個月。而粉樁一般在100 d左右,沉降量基本穩(wěn)定,從而加快了進度。3)當用于加固橋梁接坡軟土地基時,基本消除了橋頭跳車現(xiàn)象。
[1] 李華松.粉噴樁處理軟弱地基施工技術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