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偉,王省書,黃宗升,吳 偉,劉士偉
(國防科技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3)
小角度轉臺是一種與許多生產(chǎn)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的設備,在精密加工、半導體器件制造、高清晰顯示器件制作以及納米技術研究等領域都有重要用途[1]。傳統(tǒng)的小角度轉臺多采用電機絲桿驅動,這種驅動方式是將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獲得的加速度、速度有限,并且運動慣量大、響應時間長,限制了其精度的進一步提高[2]。因此,直線運動電機已逐漸成為小角度轉臺的主要驅動電機。
音圈電機作為一種直線運動電機,具有行程大、驅動電壓低、運動精度高等諸多優(yōu)點,適合作為小角度轉臺的驅動裝置。文獻[3]中設計了一種基于音圈電機的快速控制反射鏡(FSM),其定位精度可以達到角秒量級。
確定小角度轉臺的傳遞函數(shù)是從頻域補償角度對小角度進行控制的基礎。目前,對系統(tǒng)進行辨識的方法主要有:時域響應法、頻域響應法、相關分析法等。時域響應法是通過向系統(tǒng)施加一個非周期測試信號獲取系統(tǒng)的時域特性,來確定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4];頻域響應法是通過向系統(tǒng)輸入一系列頻率可變的正弦波信號,記錄系統(tǒng)對應頻率點的幅值和相位,采用曲線擬合的方法獲得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5];相關分析法則是向系統(tǒng)中輸入一定長度的偽隨機序列,通過對輸入輸出信號做一定的相關運算來求取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6]。這3種方法密切關聯(lián),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反映了同一系統(tǒng)的性質。本文從時域響應法出發(fā),使用相關辨識常采用的偽隨機序列作為系統(tǒng)的辨識輸入信號,設計了一種基于LabVIEW的系統(tǒng)辨識方法,對音圈電機驅動小角度轉臺的傳遞函數(shù)進行辨識。
小角度轉臺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轉臺臺面通過彈性支撐與基座相連,兩個音圈電機分別安裝在彈性支撐兩端等距離位置。當電機中有電流流過時,兩個電機往相反方向運動,從而使轉臺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傾角。
圖1 音圈電機驅動小角度轉臺結構示意圖Fig.1 The structural diagram of the small angle turntable actuated by VCM
圖 1中轉臺的運動范圍為±10′,測角裝置的精度小于2″,用于檢測小角度轉臺的偏轉角度。通過轉臺結構可以看出,該小角度轉臺為一個單自由度的扭振系統(tǒng),而音圈電機的電氣部分相當于一個L-R網(wǎng)絡。因此,從輸入電壓到輸出旋轉角度的傳遞函數(shù)可以用一個三階系統(tǒng)來描述,其傳遞函數(shù)形式如式(1)所示:
從式(1)可以看出,音圈電機驅動小角度轉臺的傳遞函數(shù)可以分解為一個慣性環(huán)節(jié)和一個二階振蕩環(huán)節(jié)的串聯(lián)。二階振蕩環(huán)節(jié)主要由機械部分引起,一階慣性環(huán)節(jié)主要由電路部分引起。
最小二乘法對辨識輸入有嚴格要求,即系統(tǒng)的輸入信號必須是n階持續(xù)激勵信號。常見的信號有:隨機序列(如白噪聲)、偽隨機序列(如M序列或者L序列)[7]等。
由于白噪聲的隨機特性會引起統(tǒng)計誤差造成重復測試的結果不一致,因此,常選用偽隨機序列作為系統(tǒng)辨識的輸入信號。偽隨機序列是一種離散二位式隨機序列,每個隨機變量只有兩個電位,其本質上是一種周期信號,但由于在單個周期內(nèi)其信號電平是隨機的,因此稱為偽隨機序列。常用的偽隨機序列信號包括M序列(最大長度偽隨機序列)和L序列(逆重復偽隨機序列)。
M序列可以由多級移位寄存器電路產(chǎn)生[8]。整個電路的反饋方式是:某一適當?shù)膋0級移位寄存器給出一個反饋信號,與第n級的輸出信號經(jīng)過異或運算后送回到第1級輸入端。隨著時鐘脈沖的逐個輸入,n級狀態(tài)會按一定的規(guī)律循環(huán)交變,從而得到M序列。M序列的輸出端一般放在最高級寄存器的輸出端,各級移位寄存器的初始邏輯狀態(tài)不能全設為0。
移位寄存器的級數(shù)與M序列的最大長度滿足如下關系:
L序列是M序列與另一周期為2Δ的方波信號u(t)相乘得到的,即:
若用0、1狀態(tài)分別代表+V和-V電平,則L序列可以認為是M序列與方波信號的0、1交替序列進行異或運算得出的。其生成原理圖如圖2所示。
由圖 2可知,L序列的周期為M序列的兩倍,在單個周期內(nèi)信號均值為零。L序列與M序列相比具有抑制非隨機漂移和消除直流分量的優(yōu)點。
LabVIEW作為一種標準圖形化編程工具與NI公司數(shù)據(jù)采集卡配合使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數(shù)據(jù)采集、輸出工作,具有編程簡單形象直觀的優(yōu)點[9-10]。因此,用LabVIEW完成L序列的產(chǎn)生以及后續(xù)的數(shù)據(jù)采集工作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L序列生成程序框圖如圖3所示。
圖2 L序列生成原理圖Fig.2 The generation principle diagram of L-sequence
圖3 L序列LabVIEW程序框圖Fig.3 The program diagram of L-sequence based on LabVIEW
當移位寄存器級數(shù)為5,采樣數(shù)為124時,得到的仿真信號如圖4所示。
圖4 L序列仿真圖Fig.4 The simulation diagram of L-sequence
5級移位寄存器生成的M序列長度為31。而由圖 2可知,L序列長度為M序列長度的兩倍即62。因此,當采樣數(shù)為124時,可以得到兩個周期的L序列偽隨機信號,這與仿真得到的結果相符,說明圖 3所示的L序列產(chǎn)生方法是可行的。
使用計算機進行控制時,從AD采集到DA輸出,程序在進行數(shù)字補償器運算以及其他處理會帶來一定的延遲。AD&DA的頻率特性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4)中,τ為程序延遲時間,T為采樣間隔。對于采用掃頻進行系統(tǒng)辨識的方法,可以采用在特定頻率點剔除式(4)對該頻率點幅度和相位影響的方式消除AD&DA環(huán)節(jié)的影響。但對于采用從時域角度對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進行辨識的方法,很難將AD&DA環(huán)節(jié)從測得的數(shù)據(jù)中剝離。因此,實驗中采用將辨識信號和系統(tǒng)輸出信號同時送入計算機處理來消除AD&DA環(huán)節(jié)的影響。
考慮到轉臺的最大運動范圍,以及充分激勵轉臺等因素,將輸出L序列的電平設為±0.6 V。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L序列的隨機特性,將移位寄存器級數(shù)設置為31,采樣數(shù)設置為128,AD采樣間隔為1/2 000 s,采集到的輸入輸出信號如圖5所示。
圖5 采集到的信號波形圖Fig.5 The sampling waveforms
從圖 5(a)中可以看出,輸入信號電平在小范圍內(nèi)有一定的波動,這主要是由AD&DA采樣噪聲引起的。電平內(nèi)峰峰值較?。?.6 mV),因此仍然可以將得到的信號認為是L偽隨機序列。從圖 5(b)中可以看出,單個角度位置范圍內(nèi)角度有較大的起伏(峰峰值為48″)。在信號電平發(fā)生變化的瞬間,輸出信號有較大的過沖,這限制了輸入信號的電平范圍。
運用MATLAB自帶的系統(tǒng)辨識工具箱,采用最小二乘法對圖6所示的輸入輸出信號進行辨識[11-12]。根據(jù)式(1)所示的傳遞函數(shù)形式將待辨識函數(shù)階數(shù)設置為3階,選擇合適的參數(shù)初始值和變化范圍得到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為:
將激勵信號輸入辨識得到的傳遞函數(shù),與原輸出信號進行對比,其誤差如圖 6所示。
圖6 系統(tǒng)辨識誤差Fig.6 The diagram of the identification error
從圖 6中可以看出,辨識的最大誤差為36″,主要發(fā)生在信號電平突變位置。而在穩(wěn)定的信號單電平范圍內(nèi),信號誤差較?。ǎ?2″)。誤差均方根為4″,說明這種方法具有較高的辨識精度。
為進一步驗證該方法的辨識精度,向系統(tǒng)中輸入一系列的正弦信號計算輸入輸出信號的比值,并與式(5)計算的結果進行對比,得到對應頻率點的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相關頻率點的驗證Tab.1 The examination of the relevant frequencies
從表1中可以看出,該辨識方法得到的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在低頻段有較高的辨識精度,而在高頻段系統(tǒng)的辨識精度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在高頻段系統(tǒng)的頻率特性比較復雜,機械諧振等環(huán)節(jié)的存在會對系統(tǒng)的頻率特性有影響,而在系統(tǒng)辨識得到的傳遞函數(shù)中沒有考慮該環(huán)節(jié)的影響。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LabVIEW的L序列偽隨機信號生成方法,并用該信號對小角度轉臺的傳遞函數(shù)進行了辨識。辨識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辨識精度,對以后的頻率補償、控制算法設計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張金龍,劉京南,錢俊波,等.超精密角位移測量與控制技術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06,27(12):1738-1741.ZHANG Jin-long, LIU Jing-nan, QIN Jun-bo, et al.Study on ultra-precision angular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technique [J].Chinese Journal of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6, 27(12):1738-1741.
[2] 馮曉梅,張大衛(wèi),趙興玉,等.基于音圈電機的新型高速精密定位系統(tǒng)設計方法[J].中國機械工程,2005,16(16):1414-1419.FENG Xiao-mei, ZHANG Da-wei, ZHAO Xing-yu, et al.Design method of high speed precision pos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voice coil actuator [J].Chinese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5, 16(16):1414-1419.
[3] 胡浩軍.運動平臺捕獲、跟蹤與瞄準系統(tǒng)視軸穩(wěn)定技術研究[D].長沙:國防科技大學,2005.
[4] 徐寧壽.系統(tǒng)辨識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6.
[5] 胡浩軍,馬佳光,王強,等.快速反射鏡系統(tǒng)中的傳遞函數(shù)辨識 [J].光電工程,2005, 32(7):1-10.HU Hao-jun, MA Jia-guang, WANG Qiang, et al.Transfer function identification in a fast steering mirror system[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05, 32(7):1-10.
[6] 李白男.偽隨機信號及相關辨識[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7]羅毅成.經(jīng)緯儀跟蹤轉臺模型的辨識[D].長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和物理研究所,2004.
[8] 張社欣,李江波,杜廣超.基于LabVIEW的任意m序列[J].艦船電子對抗,2008,31(1):84-92.ZHANG She-xin, LI Jiang-bo, DU Guang-chao.Random msequence based on LabView [J].Shipboard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31(1):84-92.
[9] 羅建強,張偉軍.基于LabVIEW軟件的音圈電機驅動系統(tǒng)模型辨識方法[J].計算機應用技術,2007,34(2):29-32.LUO Jian-qiang,ZHANG Wei-jun.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of voice coil motor driving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software [J].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2007, 34(2):29-32.
[10] 2005-2006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LabVIEWTMHelp.371361B-01,August 2006.
[11] Tsai Ming-fa,Tzou Ying-yu.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eal-time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parallel processing adaptive control of a DC motor drive[C]//IEEE.1995.
[12] Wei Xing-zheng.Least-squares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systems in closed loop [C]//Proceedings of the 39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