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前期皇帝的孝行觀

2011-03-18 09:26薛敏軍孫海亮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鍵詞:謚號高祖李淵

薛敏軍,孫海亮

(黑龍江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論唐前期皇帝的孝行觀

薛敏軍,孫海亮

(黑龍江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謚號加孝,是對皇帝孝行統(tǒng)治的一種評價。唐前期皇帝在繼承漢朝孝治天下的基礎上,把皇帝孝行和孝行統(tǒng)治這種意識自覺發(fā)展到孝行觀,通過對唐前期皇帝謚號的變化分析可知,謚號加孝、躬行孝道和孝治天下,是從名位制度到實踐層面對皇帝孝行觀進行闡釋,代表了中國古代社會后期皇帝實行孝行統(tǒng)治的走向。

孝行觀;謚號;唐前期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其源于先秦時期?;实鄣男⑿杏^是引導和建立孝行社會的基礎,兩漢時期皇帝的孝行觀是移孝于忠,魏晉時期是移忠于孝,而唐前期皇帝則把中國古代孝行觀念進一步提升,這突出表現在名位制度中的謚號加孝和實踐層面中對孝道的躬行。這不僅反映了唐前期皇帝對孝行社會的向往,也凸現了皇帝極力推崇國家秩序,形成孝治天下的理念,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前期皇帝把還孝的觀念和行為進一步滲透到人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并形成一種觀念,使之服務于唐朝統(tǒng)治,對唐代孝行社會的形成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目前學術界針對唐前期諸帝孝行則較少,特別是從諸帝謚號來看帝王行孝的原因及過程略顯不足。鑒于此,本文嘗試從唐前期帝王謚號變化及行孝狀況來探討唐朝孝行對后世的影響。

一、謚號加孝:唐前期皇帝對孝行社會的向往

對先皇帝上謚號,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到秦始皇廢去謚號不用,西漢又恢復謚號的使用。唐代以前皇帝謚號一般固定不變,但唐前期皇帝謚號則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唐前期后世皇帝為突出前世皇帝的功績,對前世皇帝進行不斷追謚,這一現象最終在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確定下來。李淵在武德元年(618年)就對其祖先進行追謚:“追謚皇高祖曰宣簡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李淵祖父李虎)曰景皇帝,廟號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李淵父李昞)曰元皇帝,廟號世祖?!盵1,p7]貞觀九年(635年)李淵死,謚大武皇帝;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死,謚文皇帝。高宗李治繼位后在永徽和顯慶年間(650—661年)還能親自處理政務,此后由于“多苦風疾”[2,p115],已經不能處理政務,主要政務由武則天來完成。咸亨五年(674年)李治“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懿王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為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為文武圣皇帝”[2,p99],同時武則天稱李治為天皇。弘道元年(683年)李治死,謚天皇大帝。高祖由“武皇帝”到“神堯皇帝”,把高祖武力統(tǒng)一天下,建立唐朝的功績進行贊美和神化,把李淵比作原始社會的堯;太宗由“文皇帝”到“文武圣皇帝”,突出了太宗的文治武功,周邊少數民族尊其為“天可汗”,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也把太宗的“圣”得以體現出來;高宗由皇帝到“天皇”,反映了高宗地位的進一步提高,當然,這與武則天要提高自身地位和神化自己有關?!吧瘛?、“圣”和“天”,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把高祖、太宗和高宗原有的地位抬高,他們不是普通人,是“神”、“圣”和“天”的化身,要人們對高祖、太宗和高宗就如同對待神、圣人和天一樣供奉。

武則天作為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的母親,相繼廢去他們兄弟倆帝位,自稱皇帝,并改唐為周,時間長達十六年。然而,李隆基對武則天的追謚與前面的高祖、太宗和高宗不一樣,也與后面的中宗、睿宗不一樣,只認為武則天是高宗李治的妻子、李顯和李旦的母親,對武則天追謚為則天順圣皇后。因此,關于對武則天的討論不在本文范圍里。

景龍四年(710年)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謚孝和皇帝。雖然中宗一生經歷頗為坎坷,兩次繼位,最后被毒死,但中宗第二次繼位后對武則天的孝依然與其繼位前一樣,如“帝(李顯)帥百官詣上陽宮問太后(武則天)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3,p6583]。所以,在中宗死后,依據漢朝皇帝謚號的方式,給予中宗謚號里加“孝”字是正常的。開元四年(716年)睿宗李旦死,謚玄真皇帝。天寶八載(749年)李隆基“上高祖謚曰神堯大圣皇帝,大宗謚曰文武大圣皇帝,高宗謚曰天皇大圣皇帝,中宗謚曰孝和大圣皇帝,睿宗謚曰玄真大圣皇帝”[3,p6896]。李隆基給上述五帝均加“大圣”,并把上述五帝作為圣人來對待,改變了高宗時皇帝謚號不統(tǒng)一的問題,部分上達到了統(tǒng)一,形成一個整體。天寶十三載(753年)李隆基“上高祖謚曰神堯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謚曰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高宗謚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謚曰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謚曰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以漢家諸帝皆謚孝故也”[3,p6924]。“漢家諸帝皆謚孝故”,則說明了皇帝謚號加“孝”字原因,唐前期諸帝謚號中的“孝”來源于漢朝諸帝的“孝”,反映了唐朝諸帝對漢朝所實行孝行社會的向往。唐代顏師古在所注《漢書》中云:“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漢家之謚,自惠帝已下皆稱孝也?!盵4]由此可見,漢朝孝行對唐朝影響特別大。

其實,唐朝皇帝向漢之心早在李淵時就存在。貞觀九年(635年)五月高祖下詔曰:“既殯之后,皇帝宜于別所視軍國大事。其服輕重,悉從漢制,以日易月。園陵制度,務從儉約?!盵1,p18]“悉從漢制”,就是按照漢代的制度來做,從中可見高祖向漢之心。由此看出,漢之仁孝觀也成為其核心統(tǒng)治理念,高祖向漢之心為后世帝王學習漢朝典章制度和德化觀念起到了表率,為后世帝王所效仿。《孝經·天子章》載:“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就是說自己對于自己的親人能夠做到愛護和尊敬,那么對于其他人也應做到尊敬和愛護。同樣,作為皇帝,能夠把德行教化實施到百姓中去,使天下人都能效仿,遵守法律,使天下長治久安,這不僅是皇帝個人的孝,也是對天下百姓的孝。所以,唐前期諸帝謚號的變化從注重諸帝的功績到孝行與功績并重,由皇帝到“大圣”皇帝的轉變,突出了唐前期諸帝與前代皇帝的與眾不同,還將這種不同通過對其祖先的追謚得以表現。

二、躬行孝道:唐前期皇帝孝行觀的實踐

帝王謚號為后人所加,因而,謚號中的“孝”并不能正確反映唐前期諸帝的孝行情況,還要看實際中的運用情況。李淵建立唐朝后,一方面為鞏固政權,擴大統(tǒng)治范圍,進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另一方面其統(tǒng)治地區(qū)人煙稀少,滿目瘡痍,社會發(fā)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倘若要使這些地區(qū)重新恢復昔日發(fā)展,就必須建立新的統(tǒng)治秩序,進行招撫流民、發(fā)展生產,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以此達到緩和階級矛盾,穩(wěn)定民心的效果。李淵七歲喪父,母親也早亡,建立唐朝后,為了行孝,同時也為天下人樹立榜樣,如上所述李淵在武德元年(618年)就對其祖先進行追謚;對百姓的孝行,也要給予表彰,李淵在《旌表孝友詔》中云:“民稟五常,仁義斯重;士有百行,孝敬為先。自古哲王,經邦致治,設教垂范,莫尚於茲?!盵5]帝王在百姓中樹立孝行,能夠引導和促進民間形成良好的孝行,進而帶動更多的人來行孝,在社會中形成孝文化氛圍,這對于擴大唐朝統(tǒng)治區(qū)域,提高統(tǒng)治者執(zhí)政能力和影響都有很大的作用。

太宗李世民18歲隨父起兵太原,19歲和其兄弟等人建立唐朝,并且為鞏固唐朝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論功績和威望,李世民在其兄弟中最高。就其為父李淵建立唐朝并鞏固唐政權來說,這是對高祖最好的孝。經過幾年戰(zhàn)爭,唐朝統(tǒng)治基本穩(wěn)定后,李世民和兄弟為爭奪皇位繼承權的矛盾就凸顯出來。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成、弟李元吉,然后把建成和元吉的兒子全部殺死,迫使其父李淵立其為太子,兩個月后李淵便禪位于李世民。就李世民殺兄弟、逼父禪位的行為來說,就是最大的不孝。為了使帝位繼承更合乎禮法,降低這一系列事件在人們心中的影響,李世民即位后不久便“追封建成為息王,謚曰隱,以禮改葬。葬日,太宗于宜秋門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趙王福為建成嗣。貞觀十六年(642年)五月,又追贈皇太子,謚仍依舊”,除對建成如此,同樣對元吉也追封為“海陵郡王,謚曰剌,以禮改葬。貞觀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謚如故,復以曹王明為元吉后”[2,p2419~2423]。李世民對建成和元吉的追封以及“以禮改葬”,從表面上看李世民是對兄弟情義重視,實質上說明李世民內心不安,要給天下人樹立自己對兄弟悌的榜樣。由于“孝悌”在歷史上經常是同時出現的,所以李世民此舉目的是對孝這種合乎統(tǒng)治秩序和價值觀的一種補充,換句話說是為穩(wěn)定其統(tǒng)治。在民間,據《舊唐書·太宗本紀》載:“貞觀十一年(637年)四月詔河北、淮南舉孝悌淳篤,兼閑時務;儒術該通,可為師范;文辭秀美,才堪著述;明識政體,可委字人:并志行修立,為鄉(xiāng)閭所推者,給傳詣洛陽宮?!毕略t求孝悌淳篤,兼閑時務者,并委以官職。同書同卷還記載:“貞觀十五年(641年)六月詔天下諸州,舉學綜古今及孝悌淳篤、文章秀異者,并以來年二月總集泰山。”由此看來,李世民對孝行的提倡,把有孝行的人選拔到朝廷里做官,使之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同時,由于他本人及統(tǒng)治集團的努力,改變了貞觀初年社會緩慢發(fā)展的局面,出現“貞觀盛世”的景象,這種景象的出現與李世民提倡孝行是分不開的。

高宗李治即位前即以仁孝著稱于兄弟之中,才智雖非最高,但因其有仁孝之德,并無圖謀之心而得到太宗的喜歡。太宗李世民以武功起家,而李治在兄弟中最為文弱,李承乾、李泰等兄弟武功均超過李治,李治得以繼大統(tǒng)除因兄弟爭位之因素外實賴其仁孝之心、敦厚之行,對此史書有詳細記載,如李治“幼而岐嶷端審,寬仁孝友……及文德皇后崩,晉王時年九歲,哀慕感動左右,太宗屢加慰撫,由是特深寵異……太宗將伐高麗,命太子留鎮(zhèn)定州。及駕發(fā)有期,悲啼累日,因請飛驛遞表起居,并遞敕垂報,并許之。飛表奏事,自此始也。及軍旋,太子從至并州。時太宗患癰,太子親吮之,扶輦步從數日”[2,p65~66]。李治對周圍人“寬仁孝友”,對母親死“哀慕感動左右”,對父親“患癰”是“親吮”,表明李治對父母的孝行是真實的,不摻雜任何政治因素在里面。

中宗李顯在高宗死后繼位為皇帝,由于其行為與武則天的意見相違背,一個月后武則天便廢去李顯帝位,立李旦為皇帝。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廢去李旦,正式稱帝,并改唐為周。圣歷元年(698年)武則天重新立李顯為太子,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敬暉和桓彥范等人發(fā)動政變,逼武則天禪位,擁立太子李顯為皇帝。李顯即位后并沒有立即對武則天及其武氏家族采取打擊報復措施,只是把武則天軟禁起來。雖然武則天廢掉李顯,但李顯對待武則天仍然執(zhí)禮甚恭,如前所述,“帝(李顯)帥百官詣上陽宮問太后(武則天)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定期率百官朝拜武則天,說明李顯對母親武則天的孝還是非常突出。

睿宗李旦是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中宗為其兄長。李旦一生兩度登基,三讓天下,一讓母親,二讓兄長,最后又于先天元年(712年)禪位于太子李隆基,稱太上皇。李旦稱帝后的大部分時間處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從武則天時代到中宗李顯再到韋后亂政,能在大風大浪中安然無恙并安享晚年,這與李旦的節(jié)孝恭讓之德行有決定性關系,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唐紀二十四》唐中宗景龍元年八月條評價睿宗:“相王(睿宗)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于難?!毙⒅笇Ω改高€報的愛;悌指敬愛順從兄長。李旦一讓母親雖是情非得已,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對母親的孝,二讓兄長雖也事出有因但也可以稱得上悌。睿宗賜耄耋老人特殊優(yōu)待,敬老之心儼然,為天下樹立孝之典范。景云三年(712年),“正月孔宣父祠廟,本州取側近三十戶以供灑掃。天下大酺五日,特賜老人九十已上緋衫牙笏,八十已上綠衫木笏。二月丁亥,皇太子釋奠于國學。追贈顏回為太子太師,曾參為太子太保。每年春秋釋奠,以四科弟子、曾參從祀,列于二十二賢之上”[2,p158~159]。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子,景云元年(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合發(fā)動宮廷政變,殺死韋后與安樂公主等人,擁父李旦復位,被立為太子,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于李隆基。李隆基對睿宗的孝則是是通過殺韋后與安樂公主為睿宗復得皇位。此外,李隆基還推崇仁孝思想,通過御注《孝經》,刻于石板上,并頒行天下,從而引導更多的人來行孝。

三、孝治天下:唐前期皇帝孝行觀對后世的影響

謚號加孝是從名位制度來談皇帝的孝行情況,躬行孝道和孝治天下則是從實踐層面對皇帝孝行觀進行闡釋。唐玄宗兩次給唐前期諸帝追謚,尤其是第二次給諸帝謚號加“孝”,同樣在其死后也謚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就整個唐朝來說,除了少帝、武則天、哀帝外,其他皇帝謚號無一例外有“孝”,說明了唐代帝王重視孝行的作用及影響。唐玄宗曾兩次給《孝經》作注,并頒示天下,這在中國古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以孝治天下,才是唐玄宗要實現的終極目標,這也是唐前期皇帝的共同心愿。

諸帝的經歷,其登上帝位的過程都訴諸武力手段,充滿了血腥。李淵起兵太原,占領長安,建立唐朝,然后統(tǒng)一天下;李世民武力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使自己得以成為皇帝;沒有李承乾謀反,李治也很難成為皇帝;李顯兩次成為皇帝,帝位雖為武則天奪去,最后張柬之、敬暉等人用武力擁立李顯為帝,然而其在帝位上卻為其皇后毒死,經歷可謂是復雜;李旦經歷多次政變,也是兩次成為皇帝,但是李旦兩次為皇帝,都沒有實際統(tǒng)治權;李隆基經歷了兩次政變,還是用武力得以平息。諸帝登上帝位過程充滿殺戮,結果實在驚駭,容易讓人給貼上不孝的標簽。“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6,p34],用孝行來治理天下,這是古代帝王一貫的做法,正如孔子所說:“其為人也孝梯,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作亂者,未之有也?!盵7,p56]因此,統(tǒng)治者用提倡孝行來掩蓋其曾經不孝的事實,鼓勵民間行孝,還給予表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自身做起,加強修養(yǎng),才能實現平天下的目標。

兩漢多位帝王謚號均有“孝”字,并能身體力行實踐孝行,到魏晉南北朝和隋朝時期孝行在許多皇帝身上很難體現出來,孝行成為他們統(tǒng)治宣傳的口號。唐前期諸帝是有著胡族血統(tǒng)的帝王,他們對重建帝王的孝行觀,發(fā)揮孝行的影響,形成良好社會風氣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唐以后的幾個朝代,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建立政權,除個別皇帝外,其余皇帝謚號均有“孝”字,一方面說明有的皇帝過去確實在行孝,謚號中加“孝”理所應當;另一方面也說明孝對于皇帝的謚號是非常重要的,唐朝以后帝王謚號里出現“孝”已成為一種趨勢,為后世帝王所繼承。唐前期諸帝謚號的轉變,表明唐朝皇帝既把漢朝孝行的理念得以繼承,并且把孝行充實起來,形成了特色,為后世帝王在躬行孝行奠定了基礎?!缎⒔洝V要道》云:“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6,p58]這也是帝王能夠實現長久統(tǒng)治的基礎。

總之,唐前期皇帝謚號中孝行的變化是中國古代皇帝謚號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后世帝王都以唐前期皇帝為典范,在謚號里反映孝行,并且謚號字數不斷增加,到清代長達到二十幾個字?;实坌⑿幸环矫嫱ㄟ^謚號來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孝行成為一些帝王教化民眾的口號,為帝王隨意濫用,即使有不孝行為發(fā)生,其死后謚號里往往都有“孝”字?!敖y(tǒng)治者講《孝經》,為《孝經》作解說,都不過是騙人的把戲罷了?!盵8]所以說帝王謚號中的“孝”越往后期能夠真實反映孝行的作用也就愈顯微弱了。

[1]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75.

[2] 劉昫.舊唐書[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75.

[3] 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56.

[4] 班固.漢書[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62∶86.

[5] 董誥.全唐文[M].上?!蒙虾9偶霭嫔?1999∶4.

[6] 汪受寬,譯注.孝經譯注[M].上?!蒙虾9偶霭嫔?2007.

[7] 陳戍國.四書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

[8] 楊伯峻.經意淺談[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4∶110.

(責任編輯、校對:馬桂秋)

The Discussion on the Emperor's Notion of Filial Piety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XUE Min-jun, SUN Hai-lia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erbin 150080, China)

A posthumous title with filial piety is an evaluation on emperor's rule of filial piety. Based on the rule of filial piety in Han Dynasty, the emperor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develop emperor's filial piety and filial piety rule to the notion of filial pie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changes of the posthumous titles of emperor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e can be aware of that the posthumous titles with filial piety, the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and the rule of filial piety are the explanations about emperor's notion of filial piety from fame system to practical level, which also represent the direction of emperor's rule of filial piety late in ancient China.

the notion of filial piety; posthumous titles; emperor; the Early Tang Dynasty

黑龍江大學學生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20100474)

2011-03-15

薛敏軍(1984),男,陜西韓城人,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唐宋史。

K242

A

1009-9115(2011)03-0083-04

猜你喜歡
謚號高祖李淵
只買500匹馬
李淵:我只是個孤獨的老父親
謚號
牽手“袖珍之戀”, 我們的愛情高高在上
牽手“袖珍之戀”,我們的愛情高高在上
殷卜辭中“高祖河”的點讀問題
漫話謚號
李淵起義
遼太祖尊號謚號考辨
說“謚號”
侯马市| 扎兰屯市| 长汀县| 东阳市| 石景山区| 马尔康县| 江源县| 巧家县| 武清区| 通河县| 长乐市| 新昌县| 含山县| 长宁区| 肇州县| 柘荣县| 新民市| 台南市| 什邡市| 花垣县| 清水河县| 顺义区| 甘德县| 镇安县| 乐山市| 滦平县| 宝丰县| 塔城市| 武穴市| 永安市| 佛坪县| 灵寿县| 马山县| 新河县| 洪湖市| 昭通市| 朝阳区| 克拉玛依市| 延吉市| 佛教|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