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有7個兒女。1947年,豐先生50歲,他在杭州與子女立下“約法”。內容如下(一)父母供給子女,至大學畢業(yè)為止。大學畢業(yè)后,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yǎng)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二)大學畢業(yè)后倘能考取官費留學或近于官費之自費留學,父母仍供給其不足之費用,至返日為止。(三)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無代謀之義務。(四)子女獨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養(yǎng)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給子女,皆屬友誼性質,絕非義務。(五)子女獨立之后,以與父母分居為原則。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六)父母雙亡后,倘有遺產,除父母遺囑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從“約法”可以看出,豐先生給兒女以平等的愛,以同等的教育機會?!凹s法”中四、五兩條尤其好:讓已經“獨立”的子女過自己的生活,鼓勵已經“獨立”的子女與父母“分居”。子女獨立了,父子父女之間也就不再有什么“義務”,只有“友誼”和“鄰誼”,這就超越了舊中國“養(yǎng)兒防老”和“長宜子孫”的觀念。既不向兒女索取回報,也不為兒女安排所謂的舒適的生活,讓兒女們走自己該走的路,過自己該過的生活。 (文/金 林 據(jù)《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