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英
(張掖市第二農業(yè)中學,甘肅 張掖 734023)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套數(shù)描寫了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xiāng)的情景。劉邦的時代距離元朝已經很遙遠,元曲家們曾一度興起“高祖還鄉(xiāng)”創(chuàng)作熱。而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換了一個全新角度,一反傳統(tǒng)觀念,把歷代正史傳為佳話的高祖還鄉(xiāng)盛況當作丑劇笑料來描寫,有人稱之“反常作法”。
“官愈尊者德愈卑”。劉邦以一泗水亭長而成為皇帝,衣錦還鄉(xiāng)時得意忘形是不難想見的,全曲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真面目,結構完整,情節(jié)富有戲劇性,就像演出了一幕化妝了的諷刺劇。
1.在散曲中運用了戲曲“代言體”的形式。所謂“代言”,作者必須全部隱去。散曲雖與戲曲血緣很近,但戲曲中有科、白、砌末,散曲則是作者敘事、抒情、狀物。《高祖還鄉(xiāng)》雖是散曲,卻采用了戲曲的代言體形式,以一個鄉(xiāng)民眼中所見來寫高祖還鄉(xiāng)情況。全篇語言皆出村民之口,體現(xiàn)了那位村民的生活經驗、心理、反映和認識水平,既具有強烈的幽默感和諷刺性,又生動、準確,一針見血。這位代言人是一位劉邦發(fā)跡前與之熟悉的鄉(xiāng)親,是一位從未見過世面的普通農民,他不像村里那些好事的“王鄉(xiāng)佬”“瞎王留”那樣“曉事”,更沒有鄉(xiāng)里的“社長”那樣見過大世面,而今突然有機會見識接駕的盛況,當然會使他感到眼花繚亂,如入迷宮了。他只能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極力想弄清楚這皇帝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因而鬧出了一系列“笑話”來:什么月旗、日旗,什么鳳凰起舞、蟠龍戲珠和飛虎……在這位鄉(xiāng)親看來只不過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變了形的家禽、家畜的圖案。鳳凰是長得俊了些的雞在飛,蟠龍戲珠則成了“蛇纏葫蘆”,還有長了翅膀的狗——飛虎。車駕前的“導駕官”隊伍,按元代的制度,那是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翰林學士、中書侍郎、黃門侍郎等達官顯宦組成的。這些達官顯宦在老百姓面前很威風,但在皇帝身旁卻裝出泥塑木雕的模樣,毫無表情。村民把他們說成“八個天曹判”,一下子抓住了最本質的特征,既言其形象,又言其本質,諷刺性十分深刻。曲子通過一番哈哈鏡的折射:金錘銀斧變成了甜瓜苦瓜,朝天鐙則是 “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將這些極其尊嚴的事情,寫得稀奇古怪,體現(xiàn)出絕妙的諷刺。
這種“代言體”的形式、角度新奇,選一位村民作為敘述人,便于對統(tǒng)治者,乃至皇帝,真實而自然地進行嘲弄、諷刺和鞭撻。當這位鄉(xiāng)親一旦識破了這位皇帝的真面目時,感情的閘門一打開,如江河直下,一瀉無余。這位鄉(xiāng)親的傻里傻氣化為藏身的煙幕,使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敬,隨心所欲地邊罵邊介紹,把“劉邦”的祖墳都刨了,索討欠債,還可以說錯話:“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庇谑窃谧x者面前,呈現(xiàn)出一個真正的丑角來。這位鄉(xiāng)親外表似乎傻乎乎,但放射出的卻是內心智慧的光芒,透過蒙在最高統(tǒng)治者身上的所謂“尊嚴”的面紗,還其流氓無賴的真相。
2.這支曲子主題的獨創(chuàng)性,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
許多研究者對本曲的主題看法不一致。有人認為是寫古,寫漢代的歷史事件;有人認為是借漢代的歷史事件來反映元代的現(xiàn)實。實際上,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出本曲描寫的是元代農村的面貌,表現(xiàn)的是元代的制度、人物、儀仗等?!吧玳L”排門告示乃是元代農村出告示的特殊方法,所寫的儀仗也完全是根據(jù)元代的制度,作者是借用歷史事件來反映元代農村生活的。從曲的內容上看,表面上是諷刺漢高祖,實際上是把矛頭對準了元代統(tǒng)治者,以古喻今,借古諷今。它的主題是批判性的,也是十分深刻的。
在作者看來,元蒙統(tǒng)治者馬背上得天下,是靠掠奪起家。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是沐猴而冠,小人得志,他們貌似仁君而非人君,外表聲勢顯赫,但掩蓋不住德行的卑劣。一個落后的游牧民族來統(tǒng)治從南方到北方的廣大中國土地上已高度發(fā)展的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使廣大人民群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法制墮隳,惡棍橫行,踐踏人的尊嚴,統(tǒng)治者中的兇狠貪饞和昏聵分子,以及依附于他們的邪惡勢力更是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全曲借高祖還鄉(xiāng)時的得意忘形、裝腔作勢,有力地諷刺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
元蒙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倒行逆施,實行愚民政策,致使士人們淪為與妓女乞丐一般的社會最底層。南方遭俘虜?shù)闹R分子甚至被籍漢為奴。許多有才華而無出路的知識分子,被趕到勾欄瓦舍一類的游藝場中,他們政治上受壓抑,生活上遭困難,屈沉下僚。“物不得其平則鳴”,他們把時代的迭變所造成的災難與個人所壓抑的苦悶結合在一起,猶如火山噴發(fā),一寓于聲歌之末,傾吐于喉吻之間,或嬉笑怒罵,或長歌當哭,或幽默詼諧,或深沉警策。他們將一腔憂憤寄寓于當時特殊的藝術形式——曲,通過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傳奇、才子佳人的戀愛、社會家庭的瑣事、豪門霸權的斗爭等寫景言情,懷古贈答,排譴苦悶,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無論是寫離愁別緒、男女戀情,還是寫景詠物,抒懷才不遇,主題都是一致的,即揭示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暴露社會黑暗,熱情歌頌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v觀整個元曲長河,矛頭直接指向至高無上的皇權的作品,而且敢于直露的斥罵皇帝的作品卻是罕見的,甚至是空前絕后的。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皇帝是天之驕子,是代表天的意志對人進行統(tǒng)治?;蕶喔哂谝磺校实壑磷鹬临F,不可侵犯,人們只能對他靈影摩拜,百依百順,三跪九叩,口稱萬歲,不能有絲毫的冒犯、反抗。效忠皇帝是臣民們不可違背的天職,否則罪該萬死。歷史上屈死于皇帝淫威之下的冤魂何止千千萬萬,盡管如此,人們還必須對他大加贊頌。因此,中國歷史上產生過許多專喊“萬歲”的作品,有過許多專拍皇帝馬屁的御用文人。然而他們都是短命的,原因在于人們都厭惡他們。歷史上一些大作家、大詩人雖然都對社會黑暗有過不滿,對老百姓有過同情,然而他們把罪過都歸之于貪官污吏,再深刻一些,便是指向社會制度的不合理,對造成黑暗現(xiàn)實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卻不敢質一字,退一步說,即使有所異議,也是頌大于虐,怨而不怒。因此,這首曲子變歌頌為揭露,變肯定為否定,的確是一個極具可貴的創(chuàng)造,它以封建時代文人罕見的反抗精神把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tǒng)治者,揭其老底,摘其皇冠,剝其龍袍,還其一個好酒貪杯、拖欠無賴的本身,更何況是毫不隱諱,毫不留情,直截了當?shù)赝戳R,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空前絕后的。
總之,這首曲子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反抗黑暗統(tǒng)治、揭露社會腐敗、嘲弄統(tǒng)治者尊嚴的匕首和投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