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急診科,天津 300052)
抗高血壓治療對腦卒中發(fā)病類型的影響
王 娜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急診科,天津 300052)
目的:探討抗高血壓治療對腦卒中發(fā)病的影響。方法:80例高血壓腦卒中患者按治療高血壓的情況分為堅持治療組、間斷治療組和無治療組,分析各組患者年齡、性別及腦卒中的構成情況。結果:三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情況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堅持治療組患者腦卒中構成以腦梗塞居多,腦出血例數(shù)明顯低于間斷治療組和無治療組(P<0.05)。結論:作為腦卒中最重要危險因素的高血壓應受到人們的重視,患者應接受及時、規(guī)律的抗高血壓治療。
高血壓;腦卒中;腦梗塞;腦出血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tǒng)的一類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四高”(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極大的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已成為中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2]。高血壓作為腦卒中的最重要危險因素理應受到人們的重視,患者也應接受及時、規(guī)則的抗高血壓治療[3]。本文通過對高血壓腦卒中患者既往高血壓治療情況的回顧,探討高血壓治療對腦卒中發(fā)病及發(fā)病類型是否有影響,為臨床重視高血壓治療、減少腦卒中發(fā)生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腦卒中患者108例。腦梗死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62.65±8.13)歲;腦出血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齡(62.25±11.61)歲。108例腦卒中患者中既往有明確高血壓病史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1.2 診斷標準 腦卒中診斷以1995年中華神經科學會和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為依據(jù),并經頭顱CT和/或MRI檢查證實;高血壓診斷以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lián)盟(WHO/ISH)的標準為依據(jù),即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并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排除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心腎功能衰竭、腦疝、昏迷等情況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標準水銀柱式血壓計測量血壓:患者臥位休息15min,使用標準水銀柱式血壓計測量血壓,袖帶充氣后水銀柱以2mmHg/s的速度下降緩慢放氣,連續(xù)測量3次,每次間隔2min,取平均值。
1.3.2 分組:根據(jù)患者既往高血壓治療行為分為3組:①堅持治療組:對待高血壓的治療態(tài)度認真,按時服藥,極少間斷,同時接受相關治療(如降血脂、戒煙、戒酒等);②間斷治療組:對待高血壓的治療態(tài)度比較隨意,不能堅持服藥,時有間斷,不舒服或血壓高時服藥一段時間,間斷戒除不良習慣;③無治療組:對待高血壓的治療態(tài)度漠不關心,不認為高血壓是疾病,不服藥或基本不服藥,不接受相關治療。
1.3.3 觀察指標:分析3組患者年齡、性別及腦卒中構成情況。
1.4 統(tǒng)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2.1 各組患者的年齡、性別 表1。各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作為危險因素的年齡、性別不構成對高血壓腦卒中患者治療高血壓的影響因素。
表1 各組患者的年齡、性別
2.2 各組患者腦卒中構成情況況 表2。結果顯示各組間腦卒中構成情況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無治療組與間斷治療組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99,P>0.05),堅持治療組與無治療組、間斷治療組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710,χ2=11.610,P<0.05);表明堅持治療組與其它兩組比較腦出血患者例數(shù)較少。
表2 各組患者腦卒中構成情況
近年來由于腦血管病流行病學的研究,有關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現(xiàn)已公認高血壓是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不論年齡和性別以及何種卒中類型,血壓與卒中的發(fā)生均呈正相關關系。Mac Mahon等[3]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指出,舒張壓在70-110mmHg之間,舒張壓每增加7.5mmHg,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就增加一倍;較多研究發(fā)現(xiàn),SBP≥160mmHg和/或DBP≥95mmHg,卒中的相對危險度約為正常者的4倍。高血壓可通過不同機制影響腦血管:可直接作用于直徑50-200μm的小動脈,使這些小動脈發(fā)生透明樣變,微梗死或微動脈瘤;也可通過機械性的刺激損傷直徑大于200μm的較大血管和內皮細胞,使它們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成為腦卒中的病理基礎[4-5]。
高血壓是腦卒中(尤其是腦出血)最重要的危險因素[6]。高血壓的治療情況可影響患者的腦卒中構成情況:無治療組、間斷治療組腦出血患者較多,病情較重;堅持治療組腦梗塞患者較多,病情較輕。無治療組與間斷治療組在腦卒中構成上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要控制致死、致殘率較高的出血性腦卒中就必須堅持規(guī)律的抗高血壓治療。但無治療組和間斷治療組中有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患者并未堅持規(guī)律的抗高血壓治療,提示較多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的危險性認識不足。與年齡、性別等危險因素不同,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危險因素。越早及時、正規(guī)的治療高血壓,就會降低高血壓的危險性,從而防止由高血壓導致的腦卒中的發(fā)生[7-8]。
腦卒中作為致死、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作為腦卒中最重要危險因素的高血壓理應受到人們的重視,患者應接受及時、規(guī)律的抗高血壓治療。
[1]黃茂盛,洪震,曾軍,等.90年代上海社區(qū)腦卒中發(fā)病率、死亡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3):198-201.
[2]周北凡.90年代初期我國心血管病總體形勢和特點[J].中國慢性病防治與控制,1996,4(4):145-149,182.
[3]Mac Mahon S, Peto R,Cutler J,et al.Blood pressure,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part I: prolonged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corrected for the regression dilution bias[J]. Lancet, 1990, 335(8692): 765-774.
[4]彭英,黃如訓,陳燕奎,等.腎血管性高血壓鼠與自發(fā)性高血壓鼠腦血管損害的病理觀察[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6,22(5):281-284.
[5]曾進勝,黃如訓,蘇鎮(zhèn)培,等.實驗性高血壓所致的顱內大動脈損害[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7,5(4):314-317.
[6]王擁軍.高血壓與腦卒中[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 (6):574-576.
[7]Albsoul-Younes AM, Hammad EA, Yasein NA, et al.Pharmacistphysician collaboration improves blood pressure control [J]. Saudi Med J,2011,32(3):288-292.
[8]Klungel OH,Stricker BH,Paes AH,et al.Excess stroke among hypertensive men and women attributable to under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 Stroke, 1999, 30(7):1312-1318.
R743.2
A
1004-6879(2011)02-0154-02
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