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杰
河南省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鎮(zhèn)平 474250
蘭索拉唑是新型的質(zhì)子泵抑制劑,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特異性抑制胃壁細胞的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關性疾病。本研究總結34例蘭索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近期療效情況。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經(jīng)胃鏡確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患者67例,年齡17~73歲,潰瘍長徑大于3 mm,數(shù)目為2個以內(nèi),無并發(fā)癥,無嚴重伴隨疾病。67例隨機進入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4例,平均年齡(34.53±13.74)歲,對照組33例,平均年齡(32.90±10.84)歲,兩組病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口服蘭索拉唑30 mg,2次/d,阿莫西林500 mg,2次/d,甲硝唑400 mg,2次/d,1周后改為蘭索拉唑30 mg,每日2次,再服1周。對照組雷尼替丁150 mg,阿莫西林500 mg,甲硝唑400 mg,均為2次/d,療程2周。
每周隨訪1次,記錄患者服藥情況、有關癥狀和不良反應、疼痛緩解率、幽門螺桿菌(Hp)轉陰率。治療前及治療結束時進行內(nèi)鏡檢查,觀察潰瘍狀況,記錄潰瘍部位、大小、數(shù)目及周圍黏膜狀況,并測定Hp、肝功能。Hp根除標準為胃黏膜活檢(胃竇、胃體各2塊)組織學與培養(yǎng)均為陰性。計算平均疼痛消失天數(shù)。胃鏡下潰瘍愈合標準:痊愈:潰瘍消失,瘢痕形成,不伴炎癥(S2);顯效:潰瘍消失,瘢痕形成,伴有炎癥(SI);有效:潰瘍縮小≥1/2,無效:潰瘍縮?。?/2??傆下?痊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治療組Hp根除32例,占94.12%,對照組根除21例,占63.64%,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7 d疼痛緩解率治療組分別為61.26%(21/33),85.30%(29/34),對照組分別為60.60%(20/33),84.85%(28/33);平均疼痛消失天數(shù),治療組(3.54±1.96)d,對照組(4.39±2.16)d,兩組疼痛緩解率、疼痛消失天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2例惡心,對照組1例頭暈,療程結束停藥后癥狀消失。兩組患者肝、腎功能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酸相關性病,潰瘍愈合與胃酸抑制程度有關。質(zhì)子泵抑制劑能顯著減少基礎和餐后的胃酸分泌,根除幽門螺桿菌,有效預防消化性潰瘍的復發(fā)[1]。十二指腸潰瘍(DU)愈合要求胃內(nèi)pH>3的時間每天達到18 h以上,根除幽門螺桿菌pH>5的時間達18 h以上[2]。蘭索拉唑三聯(lián)療法是被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線方案[3]。蘭索拉唑能有效抑制基礎和餐后胃酸分泌,且抑制胃酸強度與劑量呈正相關。蘭索拉唑30 mg早上1次可使胃內(nèi)pH>3的時間達18 h,pH>4的時間達14 h,pH>5的時間達10 h。因此選擇蘭索拉唑30 mg, 2次/d使pH>5持續(xù)18 h以上,配合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聯(lián)療法,既有利于十二指潰瘍的愈合,也能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根除后患者血漿和組織中的胃泌素水平隨之明顯下降,進而可降低患者胃黏膜組織中胃酸的分泌,減少酸相關性疾病的發(fā)生與復發(fā)。
表1 兩組患者十二指腸潰瘍愈合情況[n(%)]
蘭索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愈合率高,且可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減少十二指潰瘍的復發(fā),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少。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126-127.
[2]趙鴻雁,高紅建,魯淑影.蘭索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8例[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9,26:494.
[3]張靜,丁士剛,林三仁,等.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方案比較[J].臨床薈萃,2006,21:1600-1601.